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失吞吴是失策的意思

更新:02-04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河中之石不转,悔恨终将被吴吞。译注

翻译

你在三国立下了无与伦比的功绩,你也因开创八阵而名垂千古。

江水东流,不能移去你所铺下的石块,我将为你未能灭吴而遗憾万世。

评论

⑴八阵图:由八个阵型组成的图形,用于军事训练或作战。

⑵ 盖:超过。 三国:指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王国。

⑶石头不转:指水涨时,八阵中的石头保持静止。

⑷误吞吴,就是误吞吴。

欣赏

“三国之功,号称八阵”,是赞扬诸葛亮丰功伟业的两句话。 第一句是从概括的方面写的,说诸葛亮在建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的过程中,立下了最杰出的功绩。 导致三国并存的因素固然有很多,而诸葛亮的协助帮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开创了蜀国的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的高度概括的赞扬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现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写的,说诸葛亮创制八阵使他更加出名了。 古人屡次赞扬这一点。 例如,成都武侯祠碑刻上写着:“统一经济之志未成,阵法精诚巧谋”。 “江上战事布置得好,蜀地工业光辉灿烂。” 杜甫的这首诗更加集中、凝练地赞扬了诸葛亮的军事功绩。

这首诗的前两行是对句写的。 “三分王国”对“八阵”,整体的功绩和对军事的贡献,显得精致、工整,自然贴切。 从结构上看,第一句开头就提到了,开门见山; 第二句指出了诗的标题,进一步赞扬了成就,同时也为下文致敬遗迹铺平了道路。

“河中之石不转,悔恨终将被吴吞”。 这两句话表达了对“八阵”遗址的感受。 “八阵”遗址位于夔州西南永安宫前的平坦沙地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的《嘉华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是用细石堆砌而成,高五尺,周长六十,纵横排列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其原有的面貌。 变化,即使夏天被洪水淹没,冬天落水时,

一切都失去了原来的样子,但八阵中的那堆石头却依然如故,六百年来没有任何变化。 前面那句话,非常简洁的描述了遗迹的神奇特性。 《石不能转》改编自《诗经·国风·北风·亳州》中的“吾心如石,却不能转”诗。 在笔者看来,这种神奇的色彩与诸葛亮的精神抱负有着内在的联系:他忠于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意志坚定不移,坚如磐石。 同时,这些散落又重聚、多年未变的八阵石堆的存在,似乎也象征着诸葛亮对自己的死的遗憾和遗憾。 所以,杜甫写的最后一句话是“悔失”“吞吴”,说的是刘备吞吴的错误,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方略,使伟大的统一事业中途夭折,成为永远的遗憾。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诸葛亮的“残”,不如说是杜甫对诸葛亮的遗憾,而这种遗憾又洋溢着杜甫“伤己而无成”(黄圣玉)的压抑心情。

这首怀旧绝句具有议论入诗的特点。 但这种讨论并非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传神,抒情色彩浓郁。 诗人将怀念与叙述合二为一,不加区分,给人一种恨意绵长、思念无穷的感觉。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杜甫迁居夔州。 夔州有武侯祠,河边有八阵。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将其建于夔州河滩。 一直崇拜诸葛亮的杜甫,用了大量的笔墨,通过歌颂古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八阵”就是其中之一。

【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失吞吴是失策的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童心飞扬?圆梦星海”六一文艺联欢会拉开帷幕 下一篇:语文课本中的“喜忧参半”,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