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9月秋季学期起,全国中小学将使用部编语文、历史、政治教材。 其中,变化最大、最能代表教育方向变化的就是语文教材。 此次改革最明显的特点是新编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国学内容:小学六年级共选修12册古诗词文章124首; 初中古诗词数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 古文教育改革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更体现在古文教育的低龄化。 小学一年级识字阶段选读《论语》《荀子》,小学三年级选读《周易》《左传》。
但非常遗憾的是,我国现有的国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拆解古文,然后用现代汉语思维帮助孩子理解古文的填鸭式模式。 这种做法就像欣赏图片时戴着有色眼镜一样,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扭曲的,扭曲了古人的本意。 与识字、阅读、写作等简单的技术教育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一套完整的基于儿童特点和人类行为心理的教育体系; 而先秦经典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其本义,直接而严格地对应着自然、真理,每一句话都可以被视为一本指导行为、调整身心的“秘籍”。
如果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教授孩子的国学教育并正确解读,孩子们就更容易成长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名人往往能够达到文武双全的目的。 已经高到了现在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程度。 因此,如果只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当作简单的识字工具和文学欣赏,而割裂其为人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功能,那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浪费。
“青年强则国家强”。 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功成功对一个家庭乃至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家已经认识到传统优秀文化对于塑造儿童人格、传承历史的重要性。 也认识到引导孩子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因为自然是真实的,尊重自然本身就是事实。 自然国学将成为未来少儿国学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国家教育战略的深入全面体现。
那么,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自然国学呢? 中华文明的核心本质是自然现实。 我们所说的自然国学,是在区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前对自然真实情况的直接、全面的认识。 简单地说,就是从自然的角度进行中国研究。 它像科学一样,不仅探索自然的真实,而且以自然属性为基石,分析人们如何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建立生活、取得成功的各个方面,进而探索和修复关系。在圣人的视野下,天人之间。 从这个角度解读经典,就像剥茧一样,也充满了现象。 您可以得到国文经典的真谛,从而充分帮助孩子吸收国学的养分。
【语文课本中的“喜忧参半”,你知道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