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教你生死相许。
从五湖四海赶来的老翼,已经经历过数次严寒酷暑。
快乐是欢乐,离别是苦涩,傻孩子就更多了。
你该说一句,云千里之外,雪落千山万里,只有影子走向某人。
横芬路上,笛鼓寂寥,荒烟依旧平淡。
何来魂被召唤,山鬼在风雨中暗暗哭泣。
天妒英才,不信则众鸟燕子皆如黄土。
千百年来,为娱乐士人,狂歌狂饮,游访雁丘。
“问世间什么是爱,你就会学会如何在生与死之间进行爱。” 这首永恒的情歌,让无数人充满了对生死攸关的爱情的向往。
世间有这样的爱情存在,就足以载入史册。 但诗中的爱情与才子佳人无关,而是与两只鸿雁有关。
那是公元1205年,金章宗太和五年。 年仅十六岁的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元好问,正在前往并州赶考的途中。 他遇到了一个捕鹅人,捕鹅人说:“今天早上我抓到了一只鹅,杀了它,另一只逃脱了陷阱。” 大雁止不住啼鸣,徘徊不去。 不久,他们从天而降,因爱而死。”元好文被这段生死之爱深深震撼,于是他买下了这对大雁,将它们合葬在汾河边,成为一座小小的大雁。建墓,名“艳秋”,并作《艳秋》诗一首。
我小时候读过这首诗。 虽然我不明白,但我感受到了其中的悲伤。 直到长大了,我才明白这背后的故事。 两只鸿雁穿越万山、暮雪、万里云海。 当他们到达这里时,只剩下一只孤雁了。 就算穿过重重陷阱,又能飞到谁的怀里呢? ? 这只孤雁的“内心独白”让人不忍卒读,让人落泪。
三月又是春天。 我看到一首我以前写过的诗。 虽然韵律参差不齐,但是我后来还是录了下来。 这是对这两只大雁的一点致敬。 《铭秋》:“江南三月香早,北地寒春花迟。我知有一篇文章,流传数百代,但还不如雁丘洛正红。”
在我看来,即使世界上写出数百篇文章,也不会像这两只大雁之间的爱情那样感人至深。
“问世间情为何物”,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红衣仙子”李莫愁出场时常说的一句话。 为情所困,李莫愁在世十几年,冰魂银针杀人无数。 即便如此,她的良心仍然完好无损。 她曾抚养刚出生的郭襄,在绝情谷被万千情花刺伤后,仍无法自拔。 忘记旧爱,宁愿被火烧死,也算是为爱牺牲。
细看人生,又有多少人能逃脱爱情呢? 我们行走在一个充满尘埃的世界,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冷漠,灵性也逐渐被磨损。 我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就像一层厚厚的毛玻璃隔在我们之间。 只有爱情是新鲜而真实的,其他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越来越不真实。
在这个繁华的市场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 虽然有时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知道,爱可以救赎世间一切邪恶。
美好的爱情可以让人成长,让人充满自信,不再患得患失。 事实上,元好问与一般的风流才子不同。 18岁时,嫁给了来自书香门第、温柔贤惠的张氏。 他的一生中没有发生过什么风流韵事。 仔细想想,这是可以理解的。 能写燕秋词的人,一定是对爱情非常执着的人。
元好问是晋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文坛领袖。 被誉为“北方文学英雄”、“一代文学大师”。 他精通诗歌、散文、作词、音乐。 他为金国的灭亡和奸臣误国而悲痛。 为了用诗保存历史,他孜孜不倦地编撰了金国已故君臣诗集《中州集》。 元朝开国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臣耶律楚才晚年全心接受元好问。 但元好问却无意做官。 五十岁时隐居家乡,潜心写作,直至68岁去世。
“宫中兰花悲夜火,故都树哭秋风。国家不幸而诗人幸运,能写出一句沧桑的诗句。” 后人对元好问的悼念,揭示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 他的诗中,这阙氏的《艳秋词》显得格外独立,带着一切生死的柔情,对抗无情岁月的冷月秋风……
【元好问的《雁丘词》感人至深: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