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国学与国学的对应关系

更新:02-07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内:身正心正,八识化为四慧。

正身:就是生得正,心正!

正念:意识,时刻观察的能力!

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识、法识、阿赖耶识。

四慧:圆明慧、妙观察慧、平等慧、大圆镜慧。

八识与四慧的对应关系:前五识转变为成就智慧,第六识转变为妙观察智,第七识转变为平等智慧,第八识转变为平等智慧。识转为大圆镜智慧。

圆满智慧与圆镜一样,是指将前五识转为圆满智慧。 比如说你拿一面镜子看它:你面前的五识是什么。

妙观察智,即见无功德,即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 第六识是分别识和愚痴识。 《楞严经》里有一句名言:光靠愚痴执着,是不可能成佛的。 妄想和执着是我们的第六识和第七识。 如果你放下了妄想和执着,你就可以不费力气地观察这个世界。 它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没有偏见,你将永远清楚。

平等的智慧,就是内心没有疾病。 指将第七识转为平等智慧。 第七识是执着,转化自己的执着。 故证得智慧如明镜直接投射,名曰同圆镜。 一旦附件被删除,它将被恢复。 平等是明智的。

其实,我执的问题,都是第七意识的问题。 第七识执着于第八识,并且深深地执着于它自己的妄想和智慧。 所以,如果你想平等、有智慧,就必须放下我执。

就个人经验而言,打破“我执”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觉知的前提下观察真相,接受不能接受的东西,臣服不能臣服的东西。 这时,我们的“心灵之眼”就会重新睁开,我们就可以互相交流了。 马克思哲学中的“实事求是”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相同。

大圆镜灵性清净,第八识就像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一切。 当你把第八识转化为大圆镜慧时,你的本性就恢复清净了。 通俗地说,就是翻种子、业种子、习种子。 一旦无明发光,盒子里的种子就会发芽。 因此,没有觉知和名字,就很难逃脱业力的轮回。

总结这一节,正念和正念是前提。 意识到你的想法并远离它们。 觉知你的坚持而不执着。 变“八识为四智”。 根据最新的科学发现,例如量子力学和弦理论。 等等,都暗示着意识与物质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要更进一步去改变我们的思想,不仅要“八识四智”,还要向快乐的高频,与高频对齐,与高频产生共鸣。

因此,“觉悟”或“觉悟”的自我修养才是重中之重。 没有它,就会有无明,就很难摆脱命运的轮回。

对于交易系统来说,这部分更多对应的是“知行合一”和“如何客观观察事物的深层次问题”。 就“知行合一”而言,这四个字是不能分割和解释的。 只有真正开始理解我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恋恋不舍地踏入知行合一的大门。 否则,说白了,就是一个“咒语”,一个“名号”认知。 所以,在系统设计方面,基于目前个人的认知,不存在一个好的系统无法执行的问题。 一定是内部“先重构内部信仰体系,后重构外部交易体系”。 内外统一; 就“如何客观观察事物的深层次问题”而言,则是当下的妙观。

因此,在“无常”的市场中,交易系统的底层行为哲学应该是“权变”系统,而不是“预测”系统,更不是“占卜”系统。 然而,就现实而言,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恰恰相反。 是的,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现在。 当前的形状和结构决定了当前的响应行为。 (你无法得到过去,你无法得到现在,你也无法得到未来!)

对于外在:知道它是什么,知道为什么它是这样。

这个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规律,比如春夏秋冬。 按照我们现在的哲学认识,事物的发展有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法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的两个方面。 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在于其自身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斗争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别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普遍性和个体性)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力。 它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本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的品质。 然后,在新质量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法则: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 它是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 这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但否定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而是“扬弃”,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又被新事物否定。 一切都以这种方式“螺旋”向前发展。 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路径,即事物的发展是进步与曲折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这三法是“终极”,是最低层次,与《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完全一致。 对应市场价格的变化,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是不是“对立统一VS支撑压力;量变质变规律VS突破;否定之否定规律VS趋势延续的相对稳定性”,是不是?完美契合?我个人认为,系统的底层设计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最低逻辑,甚至可以说是创造的逻辑,因此,客观地说,应该使用反对过度加工的指标作为系统参数的依据(当然指标没有对错之分,错在用户)。

因缘和合,因果自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实践智慧的科学。 你必须避免成为“文学实践者”,否则会适得其反。 交易也是一门实践科学和一门艺术。 不要被各种迷惑,如果你被名字和外表所欺骗,那就尽快远离任何复杂或不明确的东西。

国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智慧之窗。 我相信,如果我们从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的角度去实践、前行,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丰富!

【(国学常识)国学与国学的对应关系】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阅读完一本名著,你写的读后感是什么? 下一篇: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