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稚子弄冰》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更新:02-09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孩子们制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诗的四行从孩子幼稚的心理特点出发,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童趣盎然、富有诗意的“打冰”场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词,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目标]

借助语言注释、图片等,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美和内在的美。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目标]

让学生在诗词中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欢乐和田园生活的温馨,并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文字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

在诗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欢乐和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教学流程:

1.引导对话并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一段纯真而难忘的时光。 童年,你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 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美丽的。 然而,你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热爱儿童、充满童心的诗人有很多。 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 在他们的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千年前儿童的生活场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孩子们制冰》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思考一千多年前儿童的生活场景。

2.初读古诗词想象图画

1.了解作者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成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当时称其为“成斋风格”。

2. 单词理解

①儿童:指稚气未脱的儿童。

②撕冰:指孩子早上起床,把已经结成固体冰的铜盆里的冰块舀出来。

③古筝:指古代一种类似锣的乐器。

④磬(qìng):一种古代四音打击乐器,形似尺,用玉石制成,可挂壁。

⑤琉璃:指古代的一种天然玉石,又称水玉,并非现在的琉璃。

3、划分节奏

幼稚的制冰

【宋】杨万里

子/金盆/脱晓冰,彩丝/戴/取为银筝。

玉磬之声在森林中传出,忽然传来玻璃碎裂的声音。

【设计意图】第一次读古诗,了解本文的作者,学会尝试给这首诗赋段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3. 读古诗,领悟诗意

1、孩童取下晨冰金盆,将彩丝穿入其中,犹如银玉。

2、铜盆里的水结成固体冰。 孩子们早上起床后,就把它从盆里拿出来,穿上彩线,敲成锣。

3、玉磬敲响,响彻林间,顿时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

敲击声如玉磬般穿过树林,冰块骤然掉落在地,发出玻璃般的碎裂声。

2、“童子把金盆里的冰块取下来,把彩丝穿进去,就当银剑了。” 通过对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述,塑造了一个(天真快乐的)孩子的形象。 “脱”字形象生动,表现力强,描绘了一个孩子(切冰)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这首诗,我们可以理解这首诗的主旨,理解作者对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述,塑造一个天真快乐的形象。

4.诗歌概要

写冬天的一个孩子的游戏:一大块冰,穿上彩线,当锣敲打,声音越来越清亮。 突然,冰锣被撞到了地上,发出玻璃破碎般的声音,足见孩子的纯真。

5.延伸阅读

1、交换所背诵和积累的有关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有关儿童生活的诗词,大致了解诗词的含义,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背诵的诗词。

6.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词。

2、默写“孩子们制冰”。

7. 黑板设计

幼稚的制冰

【宋】杨万里

子/金盆/脱晓冰,彩帛/穿/作银礼。

玉磬响彻森林,顿时传来玻璃碎裂的声音。

【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稚子弄冰》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上海英国学校入学条件只接受外籍学生及港澳台学生 下一篇:(李向东)曹操的顾命大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