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学? 7本国学入门书籍,一次寻根之旅

更新:02-19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什么是中国学?

7本国学入门书籍,一次寻根之旅

崇尚国学,是相对于“西学”的文化自觉。

这也是一次寻根之旅。

由于中国研究的复杂性

有很多知识需要理解和掌握。

最初的介绍侧重于了解基本概念和历史轮廓。

培养中华文化素养

《中国文化概论》

可供读者参考和自学的中国文化基础读物。

香港城市大学组织海峡两岸、三地学术精英共同策划专题。 根据选题设计,邀请北京大学、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撰写专题章节,深入浅出地探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中国文化课程必备读物。 这样的安排打破了以往按朝代、时代堆砌材料的框架,对海量的材料进行了精选。 有一些选择,也有一些遗漏,有一些细节,也有一些遗漏。

本书分为两部分:《中国历史概要》主要梳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国历史概论》主要梳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国文化概论》涵盖了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文化现象和派别,以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主要经典。 工作。

《经典谈话》

本书作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者朱自清认为,“经典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

经典训练是通识人文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古代典籍众多,难度较大。 为了让普通人有兴趣去亲近它们,作者在书中用了十三个字,简洁地介绍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髓。 张叹不应该囿于旧学的陈旧框架,而应该尝试吸收近代学者的新思想。 这是一本友好而自然的读物,易于理解。 字里行间可见一种嚼饭养人孜孜不倦的精神。 作者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读者能以此为船,驶入经典的海洋”。

这本书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它对经典的定位应该是比较准确的,或者至少是相当客观的。 正如叶圣陶先生在序言中所说,中国的经典无数,初学者很难理解。 然而朱先生却是一位深谙经典的人。 让他先解释几个,然后再看经典,这样你就不会迷失方向了。

《卢氏中国通史》

吕思勉所著的中国通史前半部是专门史,如从古至今的社会、文化、家庭、土地、经济、政治、军事等,后半部是通史。

本书分为两卷。 第一卷分门别类系统地描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学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卷有条不紊、按时间顺序描述了政治史的变迁。 当时作者写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大学教学的需要,还有一个明显的目的就是总结一些历史经验来指导我们今后的行动。 他说:“我希望读过这本书的人能够对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现象有所了解,从而知道造成现状的原因,并对未来做出预测,这可以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一些启发。” ”。

本书不采用通史体例。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风格的中国通史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用处的。 它有助于读者初步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学术文化等系统的历史知识。 大好处。

《风随风而去》

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层层打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贵或痛苦的灵魂。层。

它与那些表面的“经验”和“感知”完全不同。 这绝不是一个无端夸大的流行故事。 引人关注的是,他的文章“不敢杜撰一个字,也不敢浪费”。 “一句话”不仅深深切入历史,也深深切入人性; 它不仅充满逻辑力、诗意力,而且还充满思想力。 他所做的并不是无聊、无趣、无用的所谓“知识”。

他的每篇文章结合古今,干净纯粹,犀利幽默又温柔,蕴含着许多可以不同层次解读的内涵,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生活,瞥见自己的影子,很刺激。 自己的命运。 是的,浪漫已经远去,但浪漫的缘分还在我们身上。 魔咒还没有解除,我们还需要忍受,或者说挣扎。

周易江湖》

值得一读的一本关于易经的科普书。

我希望你们能够习惯这种教授经文和历史的方式。 1、看似“大话”,实则“大义之言”; 虽然它看起来像是一个幽默的游戏。 其实它隐藏着思考的话题; 虽然看似是在说古代,但其实与现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史讲座,除了经史之外,还讲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在欺骗和迷雾中如何磨亮眼力等等很多东西。 这套书将慢慢地一一讲解中国经典,用最简单的语言诠释最晦涩的思想和最令人费解的历史。 笔者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大家熟悉的《易经》。 他的很多想法很新颖,也很合理。 如果你抱着相信命运的想法来读这本书,读完之后你一定会微笑地说“我明白了”。

土地

《宽容与自由》

胡适的遗产不在于提供解决生活问题的标准答案,而在于制定克服生活困难的黄金法则。

精选了当时引起较大反响的十九篇文章,分三卷。 第一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摘录了胡适在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的思想。 第二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精选了胡适的自由民主文学作品。 第三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精选了胡适思想如何推动社会变革的文献。 《宽容与自由:胡适读本》不是在讲先进的理论,而是在普及胡适先生关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思想。 本书配有大量珍贵图片、历史背景、延伸阅读等资料,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胡适先生的思想精髓。 ,用当年的文章回应当今时代的主题。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先生的著作提出了大历史观,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它们值得参考和阅读。 全书采用小说式的描述,通俗易懂,对于深入了解封建王朝的社会、政治、生活很有帮助。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是西欧历史上西班牙出动整支舰队征服英国的前一年。 在中国,在这个平凡的一年里,发生了几件历史学家容易忽视的事件。 。 虽然这些事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最后一刻的细节,但实际上它们是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的症结所在,也是未来掀起波澜的机遇。 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眼中,因果关系是历史的关键,我们伟大的历史之旅从这里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融合了他数十年的生活经历和学术经验。 首次用“大历史视角”剖析明代社会症结,观察近代中国的起源。 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英文版出版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图书奖历史类提名。

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环境学、生物学等学科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似乎缺乏实际应用。 但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被功利所掌控,每天都疲惫不堪,渐渐失去目标却不知道为什么时,我们就应该停下来休息一下,让灵魂跟上。 而这个灵魂,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根源。

【什么是中国学? 7本国学入门书籍,一次寻根之旅】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下一篇: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