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提高收视率,大多数电视台都推出了“国学知识”竞赛等互动节目,比如最近在内部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 记得有一年,某电视台也举办过类似的知识竞赛活动。 当主持人问:“天下兴衰,匹夫有责,这句话是谁说的?” 参赛者回答:“顾炎武。” 主持人大声肯定:“你说得对!”
事实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并不是顾炎武说的。 顾炎武只是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并真正概括为生动的八个字,却是别人。 。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把发明权交给顾炎武呢? 因为顾老师的名声太大了,不可能不把这样的八个字送给他。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字姜,字忠清,明亡后改名演武,号亭林。 后人尊称他为亭林先生。 昆山(今属江苏省)人。 他出身名门望族,年轻时勤奋读书,14岁就成为秀才。年轻人经常讨论朝廷的原则和反清反明的事。 失败后,他们游览名山大川,潜心学习。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他一生著述颇丰,在地理学、金石学、音乐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着有《昭玉之志》、《天下郡国利弊图》、《金石碑刻》、《语音五书》等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其代表作《日知录》系统地阐述了他在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观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年来流传着一个说法,相信是顾炎武说的,但从来没有人指出它出自顾炎武的哪本书。 顾炎武的三百多卷著作中,没有现成的八字文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后来人们一致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之录·政事》中提出的,背景就是清军入关。 顾老师原句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有什么区别?”他说:易改姓,改姓。其名,谓之亡国;仁义满,率猛兽食人,人亦相食,谓之灭世。故知护天下。天下者,则知如何保国。保国者,君臣食肉而求之;保天下者,我何以担小人之贱?” ——引自顾炎武《日知》《实录》卷十三《正史》。
意味着国事盛衰,保护国家不被推翻,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责任,与普通百姓无关; 世界大事的兴衰,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家都认为八个字的语言模式出自梁启超之手。 证据是:
人们在清末民初伟大学者梁启超的《饮冰室集》中找到了答案:“中华文明数千年,民为大”。人在世间,难免与动物亲近,谁该羞耻呢?顾廷霖道:“天下兴衰,何以平人之卑微?”(《饮冰》)室集·文集第1部·辨法通论·论学前教育》)
“今天,我要让国耻传遍天下,引来我这一代人的复兴……我这一代人有很多,如果我想消灭所有的人,重建自己,会发生什么?我不问别人,只问我自己。” 司乃真顾廷霖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上,《三十三集,痛定思痛·3》)
不过,这一验证仍受到人们的质疑。
几年前,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时,对这八字格言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编者发现,早在梁启超之前,梁的好友麦梦华(清末维新人士,字如波,广东顺德人)。 1888年入广州书院,1891年入万木草堂,成为康有为忠实弟子。 年轻时,他认识了梁启超。 同名,草堂弟子中称为“梁迈”。)1900年提出,这句八字名言归属于顾炎武,比梁启超的提及早了15年。
然而,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又重印了清初写的、署名“空空大师”的《这何其合理》一书。 据说作者是乾隆中期的人。 该书起草后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才出版。 你知道吗? 书的开头第一句话其实是:“亭林先生曰:‘天下兴衰,匹夫有责。’” 人们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由此看来,有证据表明,“空主”是将顾先生的天下名言浓缩为八字成语的第一人。 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这位“空主”的真实身份是谁。
事实上,无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谁写的,其中所蕴含的爱国报国之情,早已为一代代中国人所欣然接受,并将永远成为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后代。 座右铭。
只要这样就够了!
【天下兴亡,有责,谁说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