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历史上的李白——闻道龙标过五溪

更新:03-03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唐李白

杨花尽尽,秭归哭,闻龙踏五溪。

我把忧伤的心寄给明月,跟随你直到深夜。

[笔记]

文:听说过。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 “闻王昌龄左迁,寄此函至龙标源”,是为表达对被贬的好友王昌龄的愤怒和安慰而写的一首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以写边疆题材而闻名,尤擅奇决。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任学士时与他关系密切。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性格与李白傲慢不羁的性格相似。 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卫的时间已无法确定。 有人推测,大约是天宝七年、八年左右。 天宝三年,李白离开北京流浪。 此时他正在扬州。 当他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寄给远方的朋友。

左移:古人尊右尊左。 人们习惯上称降职为左转。 也就是说,他被贬了。

龙彪:今天湖南千阳,王昌龄这次被贬为龙彪卫。 诗中指的是王昌龄。 古人多以官职或所任州、郡名来称呼一个人。

姚:远啊。

秭归:杜鹃鸟,又名杜鹃。

无锡:唐代所说的无锡是指辰溪、尤溪、无锡、无锡、元溪。 它们属于当时的黔中路,在今天的湖南西部和黔东地区。

与:给予。

随军:随军。

夜郎:汉代时,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在今贵州西部和北部、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湖南沅陵一带设立夜郎县。 这里指的是湖南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毗邻黔阳)。 李白当时在东南,故曰“随风至夜郎溪”。

【诗译、诗意】

杨花尽落,秭归鸟鸣不停。

听说你被贬为龙标,沿途要经过辰溪、西溪、无锡、无锡、沅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托付给天上的明月,

陪君子一路走那夜郎西!

[欣赏]

【赏析1】

新唐书·文学传》记载,王昌龄因“不护”而迁龙表(今湖南省黔阳县)左尉(古人尚正,故称贬官左迁)。细线”,也就是说,他得罪降职并不是因为什么大问题,而仅仅是因为生活小方面不守纪律。 在《芙蓉楼送别辛俭》中,王昌龄也对好友说过:“如洛阳亲友相问,冰心在玉壶里。” 即沿袭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以显示自己的纯洁无邪。 李白得知自己的不幸经历后,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怀的诗,远道而来送给他,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和季节,但风景以游子杨花为主,说“不如归去”,蕴含着游子之情和离别之恨。 符合当时的情况,与情感相融。 场景。 所以这句话已经看到了现场的情况,所以下一句就直接描述事件的经过。 “闻道”就是惊讶、遗憾的意思。 《渡五溪》,只见荒凉的搬迁地路途遥远,路途艰辛。 (五溪,雄溪、西溪、右溪、溪、陈溪的总称,均在今湖南西部。) 没有悲伤的言语,但悲伤的意思却很明显。

最后两句是抒情的。 相隔两地的人很难相随,但当明月当空时,我们却能相聚在千里之外,所以我们应该把悲伤寄给明月,让它随风飘向龙表。 这里的夜郎并不是指位于今贵州省桐梓县的古夜郎国,而是指位于今湖南省沅陵县的夜郎县。 沅陵位于黔阳南部、稍西。 有人误以为夜郎所在,就认定这首诗是李白六夜郎在诗中时写的。 那是错的。

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意境,以前在一些名著中也曾见到过。 比如谢庄的《月颂》:“美人高高在尘埃里无声息,相隔千里共明月。风中叹息,即将歇息。江水”路太长,无法跨越。” 曹植《杂诗》:“欲赏江南风光,光遇吾王。”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此时相视而不闻,但愿月光普照你”。 它们都与它相似。 仔细分析,这两句话有三层意思。 一是内心充满悲伤,无话可说,无人理解。 只能把这份悲伤托付给明月; 二是只有明月才能将我分开。 根据这两个地方,他和他的朋友都可以看到她; 三是,因此,他只能依靠她来表达自己的悲伤,没有其他办法。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原本愚昧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充满同情心的贴心人。 她能够也愿意接受自己的请求,把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了遥远的夜郎。 到西方并将其交给不幸的流放者。 她是多么热情啊!

这种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也有感情,即使之拟人化,是形象思维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当诗人需要表达强烈或深刻的情感时,往往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沉祖芬)

【赏析2】

“我把忧伤的心寄给明月”

——李白绝句之一简介“闻王昌龄左移,龙彪远去,寄来此言”

上面这首七绝诗是李白写给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寄此龙标源”。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以写边疆题材而闻名,尤擅奇决。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拜国子监时与他交往密切。 这可以从李白诗集《与王昌龄送弟象到贵阳》的另外两首诗的标题中推断出来。 王昌龄的一生经历了坎坷。 《新唐书》卷203《文学传》称他“不保其谨行,贬为龙标尉”。 由此可见,他的性格与李白傲慢不羁的性格很相似。 龙标就是现在湖南省枝江县。 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卫的时间已无法确定。 有人推测,大约是天宝七年、八年左右。 李白离开北京,在天宝流浪了三年。 此时他正在扬州。 当他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寄给远方的朋友。

这是一篇短短四句的抒情篇章,但情感分量却相当沉重。 一开始就选取了两件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来描绘南方的暮春景象,营造出一种悲伤、忧郁的气氛。 杨树是柳絮。 秭归是杜鹃鸟的别名。 相传此鸟为蜀王杜预之魂,其歌声极为悲凉动人。 这里的龙纹指的是王昌龄。 自唐代以来,以官名作为爵位已成为文人之风。 五溪是湖南、贵州交界处的辰溪、尤溪、无溪、无溪、沅溪。 在唐代,这一带还被视为偏僻不毛之地,也是王昌龄即将被贬的地方。 读完这两首诗,我们不难想象诗人在南方三月的暮春里出游,眼前柳絮飘落,耳边杜鹃悲鸣。 这种情况就已经够让人悲伤的了,更何况还有朋友被流放远方的不幸消息? 前两句看似平淡,实则内容丰富,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既描写季节,又描写气氛,既突出标题,又作为抒情基础。接下来两句话。

“寄愁心寄明月,追随你到夜深人静”两句紧扣以上,抒发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感受。 “君”字写为“风”。 这里所谓的“夜郎”,并不是指汉朝的夜郎国,而是指隋朝的夜郎郡,应该在湖南省辰溪一带(见《玉帝寄生》)第 71 卷); 而龙标就在辰溪以西,故有“直至夜郎溪”之说。 句中的“悲心”二字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值得细细玩味。 诗人为何充满悲伤? 可以说,这里有对故人遭遇的深切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和委屈,真诚的思念,真诚的关怀。 王昌龄被贬之前,是江宁丞相。 到龙标时,是从江宁沿江而上(见傅玄从《唐代诗人文集》)。 远在扬州,人生未卜的诗人自然不能亲自与故友告别,只好留下一份深情,寄托于千里之外的明月,抒发思念之情。为我远方的老朋友。

利用明月来表达对旅行的怀念和怀念之情。 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中不止一次出现过。 包照诗云:“三五二八时,我离你千里之外。” 唐惠修《怨诗》:“明月照高楼,君在万里之外。” 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望明月”。 ,那句把爱送到千里光明。 但与李白的这两首诗相比,可以说李白的诗胜过其他人。 前代诗人们看到明月后,只是想起异地的亲友,或者想问明月,抒发自己的深情。 然而,李白在这里不仅向月亮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还请明月作为他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不幸。 朋友千里迢迢来到了夜郎以西的一个偏僻荒凉的地方。

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李白作为同时代的工匠大师,能够游刃有余,游刃有余; 但其中,尤以他在《宋行》、《七绝》方面的精湛成就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李白的诗集中,以送别为主题、体裁的诗有几十首,但没有一首的立意或表现方法是相同的。 “清溪夜流三峡,君去渝州不见我”(《峨眉山月歌》)用“赋”,“桃花潭水千尺”深,不及王伦赠我的深”(《赠王伦》)用“碧”,“远方孤帆影消蓝天,只见长江”长空流淌”(《黄鹤楼广陵送孟浩然》)体现了风景中的情怀,“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满天愁”( 《哭泣的晁横清》)》)情景交融。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能真实、生动地传达作者对朋友的真诚,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以其想象力和独特的立意在同类诗中独树一帜。 诗人的聪明才智和技巧也由此可见一斑。 (王静)

【(知识点)历史上的李白——闻道龙标过五溪】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相思始觉海非深》第十二章她死了免费试读 下一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