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徐永章教授在往期晋升。 由于一个契机——其实2019年上海书展即将来临——十七突然对我国非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相信,对于很多中国人(包括石奇本人)来说,非洲仍然是一片神秘的大陆,其中的历史、人民、社会、文化……要么是无知的,要么是成见的,要么还仅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片段。
徐永章撰,上海词典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售价:88.00元
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近年来,随着中非政治、经济、贸易、人员、物资交流的增多和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和了解非洲。 非洲大陆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展现在世人面前(小伙伴们还记得上期推送的内容吗?点击蓝字即可回顾)。 如何认识非洲、认识非洲、解释非洲,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的一道大问卷。
石奇对非洲研究一无所知,但读了张宏明的文章《中国非洲研究发展综述》后,我萌生了“年表”的想法,本来打算粗略地概述一下中国非洲研究史. 但由于水平、精力、材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最终的结果与最初的想法相差甚远……如果真要创建一部学术史年表,那需要一本专着的篇幅。 十七 我能做的还不够,做不到。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严格的年表,而是有很多遗漏的年代记录,很多信息的准确性也没有时间去核实; 以“建立国内非洲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为主线”也是“懒惰”的表现——避免查阅和记录过多的学者活动和专着。虽然关注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也可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学术研究的动向和特点,但这篇纪事笔记中所谓的“关注”显然是肤浅的,不具备专业性和深度,毕竟只是一时好奇的产物。
不过,世奇也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出现几本名为《中国非洲研究百年》或《XXXX研究中心史》的学术史书。
一些解释
(1) 本时间记录按时间顺序排列,年份下的事件按月日顺序排列。 同一年中,若有月无日,则为该月有明确日期的事件之后; 若暂时未知活动时间,则为当年有时间信息的活动之后,并提前标注“今年”。
(二)列出研究机构的成立日期和第一负责人(包括已故人员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不包括尚未找到的)。 除少数例外,学术活动和会议一般不包括在内。
(3)学术期刊列出创刊信息。 如尚未找到成立信息,请附送相关机构。
(4) 任何需要的额外说明或补充信息将以“备注”的形式列出。
1956年
11月,根据张闻天的建议,周恩来总理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内部组织“西亚非洲研究组”,开始从事国际关系研究。非洲问题。
1958年
今年,北京大学成立非洲史教研室,由杨仁珍(1903-1973)负责教研室。
注:杨仁真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主修法国历史。 1946年起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非洲史教研室成立后,转向我国非洲史研究的开创性工作。 他着有《非洲通史纲要(从古代到1918年)》(生前未出版,1984年出版),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非洲通史。
杨仁真(来源:百度百科)
1959年
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组建“研究院成立筹备组”。 国际关系研究所“南亚研究组”和“西亚非洲研究组”逐步并入筹建中的亚非研究所。 历史研究所设有世界史研究组。
11月,筹建中的亚非研究所试编《亚非材料》月刊(油印版,内部出版)。
1960年
今年,《亚非翻译丛书》停刊。
注:本刊前身及主办方较忙,未注明。 我的印象是和上面的“亚非资料”有关。
1961年
4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同非洲外宾交谈时指出:“就我而言,我们对非洲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应该成立一个非洲研究所,研究非洲的历史、地理”。以及非洲的社会经济状况,我们对非洲的情况有清醒的认识。” 非洲的历史、地理和现状都不清楚。 所以,出版一本简单明了的书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太厚,一两百页就可以了。 你可以请非洲朋友帮忙,在一两年内出版这本书。 内容 我们要知道帝国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压迫人民的,它是如何遭遇人民的反抗的,反抗是如何失败的,现在又是如何崛起的。”
注:据浙江日报2013年12月25日报道,4月27日晚至4月28日凌晨,毛泽东在杭州饭店接见几内亚、乌干达、约旦、南非、塞内加尔、西藏等国客人,1961年,来自尼日利亚(现肯尼亚)、北罗得西亚(现赞比亚)等7个国家的亚非外宾。 上述讲话很可能是在这次会议上发生的。
此外,同年8月16日,毛泽东在会见加纳共和国总统恩克鲁玛时还表示:“我们对非洲缺乏了解,需要认真研究”。
上述言论提醒我们,中非研究在起步阶段很大程度上是响应领导人的决策需要。 而这一因素或特征在未来的非洲研究中将一直存在。 当然,从毛泽东对该书内容的期待来看,他非常关注非洲人民反帝反殖的斗争历史,具有鲜明的革命历史视野和反帝色彩。
7月4日,中国科学院东方非洲研究所成立,隶属哲学社会科学部。 张铁生(1904—1979)、李志和任副主任(主任空缺)。
注:1961年4月11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党委提交《关于正式成立东方非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的请示》致中共中央宣传部。 7月4日,中联部、中宣部正式向有关单位发出关于设立亚非研究所、拉美研究所的联合通知。 本通知的发出,标志着东方非洲研究所正式成立。 参见拉丁美洲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所40年(1961-2001)”,2001年。
今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亚非语言系。 设有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定期出版《亚非研究》。
1962年
4月19日,中国亚非学会成立,周扬(1908-1989)任首任理事长。
7月,《亚非翻译丛书》恢复出版,为内部出版月刊。
注:截至1966年5月,共出版47期。 同年6月停刊。
今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组扩编为世界史研究实验室。
1964年
1月20日,国际组委会同意将东方非洲研究所分为西亚非洲研究所和东南亚研究所,并对两个研究所进行扩建。
4月,北京大学成立东方非洲研究所,季羡林(1911-2009)任所长。
5月,中国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成立。
7月,南京大学成立非洲经济地理研究实验室,苏世荣任教授。 出版内部刊物《非洲经济地理资料》和《非洲地理资料》,共出版32期。
注:南大对非洲经济地理学的关注在早期的中国和非洲研究中是独一无二的。
10月30日,西亚非洲研究所正式挂牌,吴学谦、张铁生任副所长(所长空缺)。
1966-1976
国内非洲研究受到严重冲击,基本陷入停滞。
注:舒云国的《非洲历史研究概论》提到,20世纪70年代初,出于政治需要,翻译出版了一批外国非洲历史书籍,主要是民族史和地区史,共计60余种。 这些译本对于普及非洲史知识、了解国外非洲史研究动态、推动国内后续相关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78年
9月,按照中央指示,湘潭大学成立非洲研究室,主任为李光义。 这是中国“文革”后成立的第一个研究非洲问题的学术机构。 还出版不定期内部杂志《非洲问题参考资料》。
注:《湖南社会科学年鉴1987-1989》全称为“湘潭大学非洲研究实验室”,成立于1979年3月(第254页)。 《全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简介》又称“非洲研究实验室”,并注明“1979年经省文教厅批准成立”。
今年,由中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主办的不定期内部刊物《西亚非洲材料》创刊。
1979年
7月,中国非洲研究会成立。 附属机构为南京大学。 协会内部编写并发行《中非研究通讯》。
注:据十七号网上查找资料,截至1994年,油印《中非研究通讯》共出版26期。 推测是不定期的内部出版物。 1994年后他是否还会继续编辫子不得而知。
今年,北京大学亚非研究院创办了《亚非问题研究》杂志。
来源:互联网
1980年
3月17日至23日,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湘潭召开(会场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后在国际学院)关系,北京大学)。 那忠(1909—2008)当选为首任会长(第一届至第三届)。
那钟(来源:网络)
5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刊《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通讯》创刊号(油印版)出版。
今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成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主办的《西亚非洲》杂志创刊(双月刊)。
来源:互联网
1981年
11月7日至12日,中国非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注: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官网《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和《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简介》 。 它成立于1979年,至1981年召开成立大会的原因尚未查明。 也有可能查到的信息之间存在矛盾。 有待验证。
今年,西亚非洲研究所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建制。 出版内部期刊《西亚非洲材料》和《西亚非洲研究》。
1982年
4月,修订后的《中国非洲史学会通讯》第一期(印刷版)出版。
9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和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文献研究室联合编撰的《中国非洲研究文献目录》(1949-1981)问世。
1983年
6月,《中国非洲历史研究会通讯》更名为《非洲历史研究》(原定每年出版两期,后因经费、人力原因停刊)。
1984年
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中国亚非学会恢复活动。
1985年
今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成立非洲历史研究实验室,由艾周昌(1930-2018)担任主任。
艾周昌主编作品(来源:网络)
注:这里我还需要多说几句。 艾老师主编的这本书曾是我十七年级研究生时的选修课教材,老师是穆涛教授。 巧合的是,这本书是十七现在工作的单位出版的——这难道是一种命运吗……不过,学完这门课后,为了再补一个学分,我又要选修一门#一学的学生中国古代史误入亚非现代化进程#
我公司艾周昌老师出版的另一本书(来源:网络)
1987年
今年,徐州师范大学亚非史研究室成立。
注:徐州师范大学于1996年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
1990年
9月,由北京大学东方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史学会、中国非洲研究会联合资助编撰的《中国非洲研究文献目录》(1982-1989)问世出去。
1991年
今年,《亚非研究》改为《亚非研究》,每年出版一卷。
注:摘自沈福伟《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研究》,第262页。
1992年
今年,南京大学非洲经济地理研究实验室更名为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创办内部刊物《亚非地平线》。
来源:互联网
1993年
今年,徐州师范大学亚非史研究实验室扩建为亚非研究所。
1997年
8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亚非研究所联合编撰的《中国非洲研究文献目录(1990-1996年)》出版《北京大学研究》。
注:12月,陆廷恩、宁骚等17位学者联名致信中央和部委,建议加强对非工作,开展非洲研究。 得到了当时最高领导人的指示。
1998年
10月28日,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成立,陆廷根任主任。
陆廷恩(来源:网络)
今年,湘潭大学非洲研究实验室扩编为非洲法研究所,洪永红任所长。
1999年
6月29日,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成立,舒云国任主任。
来源:互联网
今年,云南大学成立亚非研究中心。
注: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西亚非洲数据库”由该所图书馆资料室创建完成。
2000年
4月,云南大学成立非实体亚非研究中心,刘洪武任主任。
来源:互联网
注:云南大学的非洲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那中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回国后,担任云南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开始从事亚非史的教学和研究。 工作。
2003年
3月,浙江师范大学成立非洲教育研究中心,顾建新任主任。
今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下设亚非研究所非洲研究室。
2004年
今年,《亚洲与非洲》从今年第一期开始向社会公开出版,双月刊出版。
2005年
2月9日,天津工程大学(现天津工程大学)非洲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孟庆国任主任。
今年,湘潭大学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成立,是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注:湘潭大学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由学校法学院牵头,马列学院、历史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联合组建。
2006年
11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中心联合编撰的《中国非洲研究文献目录(1997-2005年)》北京大学内部出版。
来源:互联网
12月,南京农业大学非洲农业研究中心成立。
2007年
6月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原亚非语言系基础上成立亚非学院。 张西平任院长,孙晓萌任院长助理。
9月1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成立,刘洪武任执行院长。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官网截图
今年,徐州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成立,孙红旗任主任。 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成立,隶属于国际关系学院。
今年,浙江农林大学非洲农林研究院成立,金培华任院长,楼一平任联席院长。
注:浙江农林大学非洲农林研究院由浙江农林大学与国际竹藤组织合作共建。
今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主办的《亚非研究》丛书创刊,最初每年出版一期。 2015年改为每年上半年一本、下半年一本。
注:与北京大学亚非研究院“亚非研究”同名。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亚非研究》(来源:网络)
2010年
6月17日,暨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揭牌。
6月,以原非洲史研究室为主体,成立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穆涛任主任。
穆涛(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官网)
注:7月20日,《北大非洲电讯报》开播。 以电子周刊的形式,定期向国内非洲研究人员发送北大非洲研究中心相关的非洲知识和活动。 随后,微信客户端上线。 截至2019年7月24日,已更新至第414期。
10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博物馆开馆。 这是中国高校中第一个以非洲文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博物馆入口(来源:网络)
12月25日,中国非洲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对调整协会隶属关系的议案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定协会由“接受教育部、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隶属于南京市大学”会前改为“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今年,由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主办的《非洲教育研究》第一卷出版。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学报《非洲研究》创刊号每年出版2卷。
来源:互联网
注:据查资料,《非洲教育研究》第二卷于2016年发出稿件要求。
来源:互联网
2011年
5月,华东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更名为非洲研究所,并挂牌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联合研究中心。
今年,李安山主编的《中国非洲研究评论》第一卷出版(截至2018年底已出版七卷)。
来源:互联网
2012年
4月18日,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立“非洲资源与开发联合研究中心”。
6月20日,天津工程大学成立AU研究中心。
11月6日,扬州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苏丹研究所)和扬州大学中国-苏州现代农业技术联合研究交流中心揭牌。
12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非洲传媒研究中心(坦桑尼亚研究中心)成立。
12月,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办的《非洲经济评论(2012)》出版,此后每年出版一卷。 截至2018年12月,已出版书籍7本。
来源:互联网
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成立。
今年,非洲研究所、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正式成立。
2014年
5月,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非洲贸易与投资研究院成立。
2015年
今年春天,湘潭大学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及该校法学院)创办了《非洲法律评论》。 这是该国第一份专门的非洲法律研究出版物。
来源:互联网
注:《非洲法律评论》为“书本出版物”,每年出版一卷。 此前,中心学者已在《西亚非洲》、《河北法学》杂志开设“非洲法学研究”栏目,在《西亚非洲》、《河北法学》杂志开设“非洲法学”、“非洲法律文化”栏目。人民法院日报”。
5月13日,安徽大学西亚北非研究中心获学校批准成立。
6月25日,江西师范大学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成立。
注:其他信息显示该中心成立于4月。
8月14日,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10月,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发布《非洲经济发展报告(2013-2014年)》,此后每年发布一次。
来源:互联网
今年,“亚非视角”更名为“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注:2015年1月21日,教育部发布《国家和地区科研基地培育建设暂行办法》,为国家和地区科研基地建设提供正式指导。 这也意味着包括非洲研究机构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建设在现阶段得到了官方的重视和鼓励。
2016年
11月22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揭牌。
12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非洲研究中心成立。
今年,西南财经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成立。
2017年
3月8日,常州社科院“一带一路”非洲研究中心成立。
3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突尼斯研究中心成立。
4月,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成立。
6月,重庆交通大学贝宁研究中心、浙江海洋大学非洲沿海国家研究中心、暨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东非研究中心获教育部批准(注册有效期为3年)。
10月21日,全国首个中非人类学研究中心在浙江师范大学成立。
注意:中国非洲研究的含义不断丰富,它与越来越多的学科相交并发展。
今年,南京大学和中国非洲研究学会的非洲研究所创立了“非洲发展研究”杂志,并发表了第一卷。
注意:今年7月,教育部宣布了2017年国家和地区研究中心的注册清单。根据官方声明,国家和地区研究中心是大学的物理平台,用于整合资源并进行全面和全面的研究在某个国家或地区。 将来,教育部将主要为注册研究中心发布项目,通过项目提供特殊的财务支持,促进研究中心的发展,并使用项目结果来服务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外交等。
2018年
1月5日,吉南大学的非洲研究中心就职。
5月24日,北京语言和文化大学的非洲研究中心开幕。
从10月26日至28日,在广州举行了“腰带和道路”研究联盟的创始会议和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该联盟由广东外国大学和非洲广东商会以及国内外34个单位发起。
11月3日,湖南师范大学的非洲研究中心就职。
12月5日,建立了达累斯萨拉姆 - 东部师范大学师范大学工作站。
注意:2018年11月14日至15日,“教育部国家和区域研究登记中心的第四次交流会议和非洲中心建设研讨会”在郑明师范大学举行。
2019年
在4月和9月,中国 - 非洲研究所在北京成立。
5月15日,成立了郑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的法语非洲国家研究中心。
注意:5月11日,学术研讨会“中国的非洲研究70年:审查和前景”在江坦大学举行。
一些信息和信息:
(1)在搜索信息时,我看到了有关“武汉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学术活动的信息,但我无法找到有关其建立的信息。
(2)在搜索信息时,我经常看到一个名叫Wu Bingzhen的老人的名字,但Baidu百科全书没有进入。
(3)也有一些非洲研究机构,例如中国外交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研究所,他们的信息无法补充。 只能稍后添加。
我还要感谢以下两本书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特别是“中国非洲历史研究协会的三十年”(2011年),研究协会的主要事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术历史信息。
这是许多问题的编年史。 但是,中国的非洲研究显然正在接受新时代的洗礼。 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学术理论,都可以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浏览旧的程序和笼子,并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和话语。 它不会结束。
欢迎您的批评和更正,也欢迎您提供信息,以使该注释更加完整。
主要参考资料:
1.由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的计划联络局编辑和出版:“国家高等教育机构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简介”,1980年。
2.主编lu Benli:“ 1987 - 1989年匈奴社会科学年鉴”,《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版。
3.由拉丁美洲研究所编辑和出版:“拉丁美洲研究所40年(1961年至2001年)”,2001年。
4.张洪明:“中国非洲研发的摘要”,“西亚和非洲”,第5期,2011年。
5.编辑委员会编辑和印刷的“中国 - 非洲历史研究协会的三十年”:“中国 - 非洲历史研究协会的三十年”,2011年。
6. Shen Fuwei:“丝绸之路上中国和西亚之间的文化交流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 Shu Yunguo:“非洲历史研究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 Liao Xinwen:“中国与非洲关系的开放和发展中的两个里程碑 - 也谈论周恩莱的历史贡献”,“政党文件”,第2期,2013年。
9.中国共产党省省省委员会党历史研究办公室,中国共产党省省省委员会文件研究办公室:“第二个家乡的永恒感情:Zhejiang的Mao Zedong-纪念120周年纪念日2013年12月25日,“ Zhejiang Daily”同志毛泽东的诞生。
10. Zhang Mengying,Wu He:“中国非洲研究和我的探索道路 - 与北京大学教授兼非洲研究中心主任Li Anshan进行访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17年11月9日。
11。
12.公共帐户“担保和外交才华”发推文:“ [重重的东西]中国地区国家研究单位和机构的全面清单”,
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西亚和非洲研究所的官方网站信息,惠江师范大学的非洲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的非洲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材料”前面的图片是纪录片“非洲大陆制作”的屏幕截图。 电台提供了说明:
【十七对非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陡然兴趣大增|时空书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