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孝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实含义

更新:03-04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孝是德的根本,是教的本源,你再坐下来,我给你讲讲。你的身体、头发、皮肤是父母所受的,你不敢破坏它们。这就是孝的开始。”立身行道,名扬后世,以显父母,显孝。终。夫孝,始于侍奉亲人,止于侍奉君王,终于立身。正直。”

圣人的寥寥数语,阐明了孝道的本质、目的和意义。

一、孝道的本质

“孝为德之本”意思是:孝的本质在于仁、德。 一个遵守孝道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德的人。

孔子说:“身体的毛皮受于父母,不敢损伤,这是孝的开始。” 这就是说,孝顺先从爱惜自己的身体开始。 因为你的身体是父母生出来的,如果你的身体受损了,会让父母伤心。 所以,人们爱护身体的真正意义不是保护身体本身,而是培养自己的善良、自尊、自爱,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2、孝的目的

孔子说:“立身修道,名扬后世,显父母,是孝之终。” 意思是说,遵循孝道,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供后人学习、效仿的道德圣人; “母贵”,也意味着展现父母的美德是孝道的最终目的。

三、孝的含义

孝的含义是“始于侍奉亲人,终于侍奉皇帝,终于立身”。 人无德不能立。 一个人如果能够仁慈、遵循孝道,那么他在家里就能爱护家人、赡养父母,而不会成为不孝逆的儿子; 在工作中,能够恪尽职守,忠诚行事,不自私、不贪污、不违法。 ,背叛国家、背叛民族的叛徒; 为了自己,他们可以成为堂堂正正的圣贤君子。

4、孝道的境界

孔子在《孝经》中将孝分为四种,即“天子的孝”、“吏的孝”、“士的孝”和“庶人的孝”。

对于皇帝的孝道,孔子这样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傲于人。爱敬,在侍奉亲人中得以实现。”道德教化于民,刑罚遍及天下。” 天子之孝。”是指人们能够以天下为家,视天下人民为自己的父母子女,尊敬爱护,不敢怨恨,不敢轻视;教育天下人。以仁德治人,成为天下人学习的典范,这就是天子(圣人、明王)的孝道。换句话说,圣人的孝道是建立在仁慈和博爱的基础上的。 ,以利益世间一切众生为孝。

对于普通人的孝道,孔子是这样说的:“用天道,分地利,用诚信,用之养父母,这是普通人的孝道。” 这意味着作为普通人,做事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恪守职责,戒除贪婪和不正当行为,勤俭持家,孝顺父母。 这就是老百姓的孝心。 也就是说,老百姓的孝道是建立在自己和家庭幸福的基础上的,以孝顺父母才是孝道。

综上所述,孝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仁——消除私欲,遵守自然规律。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今天的重点,“不孝有三,最大者无子”的真正含义。

“不孝有三种,最大的是没有子嗣。” 出自《孟子·礼楼上》。 原文是:“不孝有三种,最大的是无子嗣。舜娶亲无怨,无子嗣。君子以为犹怨。” 据考证,这段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但最严重的是不尽到子孙的义务。舜娶妻时,没有告知父母,这是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报告,但与报告无异(因为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舜。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是有成见,所以举报了。没有什么好处)。

明文上写着:“舜娶妻而不告诉我,因为他没有子孙。” 但也有人把“三不孝,无子为大”解释为“礼三不孝”。 不义,第一是不孝; 家穷,亲人老,家老,二不孝。 不娶不育,祭祖为三不孝。 三者之中,以无子孙为大。”

这种脱离仁孝本质、以形式来评判孝的对孝的错误解读,导致很多人误认为不结婚不生子就是最大的不孝。

如果一定要按照原文解释的话,“不孝有三”可以理解为:不能侍奉父母(孝顺父母、照顾家人),是不孝的第一行为。 ; 不能事奉皇帝(尽职尽忠)是第二不孝; 无法直立。 修行道,做贤德的君子,这就是三不孝。 “君无子孙”,是指没有子孙后代的美德,就不能为后人所尊重、学习和效仿。

但后人却散布谣言,误以为“无嗣可大”,认为无嗣就是最大的不孝。

【恪守孝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实含义】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十七对非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陡然兴趣大增|时空书荟 下一篇:北大国学基础班该学什么培训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