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范
编辑| 文石浩
今年,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中年员工尽管知道工作很难找,但还是选择了失业。
持续的失业并不意味着有明确的计划。有的人只是想逃离身心疲惫的工作,有的人迫不及待地想把股票变现,还有的人想靠着提款卡上的10万元存款过上不间断的生活。你可能不太清楚下一步该做什么,甚至可能感到焦虑或困惑。工作中的中年危机发生在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刻。
有人感叹自己运气不好,选错了领导或团队,本来想在大厂的核心业务部门工作几年,实现年薪100万美元的梦想,却不断受到领导的质疑和针对;有些人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经历并不一致。十多年来,工作一直在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对我来说已经有领导团队的经验,但在竞争激烈的求职环境中,仍然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有什么优势超过其他人,你希望自己早点开始。有些人后悔了。如果你不想满足于更少的钱,你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等待更好的机会出现。
短期内,大工厂的自愿失业工人希望找到同薪、不参与的工作,但他们也无法说出——家大工厂的名字,我知道这很难做到。人们参与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招聘需求并不多。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会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你不知道你能在互联网行业呆多久,你会走什么职业道路。
为何梦想改变世界的各大互联网公司员工却遭遇职业困境?
如何考虑去大工厂工作
我的一个系统内的朋友几年前去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面试时,他注意到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我在系统工作了近20年,直到退休之前,我一直希望能到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但我直接受到了人力资源的批评,他们觉得三年时间很长。
大工厂的员工每三年甚至不到三年换工作几乎已经成为常态。这位2017年加入字节跳动的校招人员至今还记得三年后迫不及待离开的情景。与他同时加入公司的同事纷纷跳槽,团队成员也即将再次发生变动。最重要的是,退休同事的工资大幅上涨,但“不换工作我还是觉得不对劲。”
业内盛传字节跳动的薪资“入职即见顶”,但事实上,很多大公司都存在类似问题,即使努力工作三年,薪资涨幅也很小。换工作,你的工资可以增加30倍。 %。如今,阿里巴巴、腾讯、百通、快手、美团等各大公司人才争夺激烈,如果每年半换工作一次,就可以加薪30%以上,级别也能提升。有待改进。
大厂的员工从早期就了解规则,得到的薪资和职位更高,而了解团队氛围和工作内容并愿意留下来努力工作的员工,三四年后可能不会失望,这样的人有很多。我的工资和我一样,但换了两次工作后,我的工资翻了一倍。
一位熟悉游戏规则的大工厂员工表示,“大工厂的员工希望通过努力工作、提高能力,工资能够上涨,但实际上,提高能力却并没有增加。错误的命题。”每个大厂的价值观不同,评价的能力也不同。跳槽加薪背后的逻辑是平台支持,而不是个人能力。
平台和项目支持在行业扩张时期尤为重要,可以导致工作变动和加薪。比如,如果你想从事电商行业,可以先在阿里巴巴电商业务找到P7的工作,2-3年后跳到美团,很有可能提升到P8。
即使在公司内部,晋升也有捷径。虽然参与公司最看重并且可以期待成果的项目非常重要,但您还需要了解公司看重哪些能力。在产品定位上,腾讯更注重根据用户需求讲述产品故事,而字节跳动则更注重投资回报率。
大工厂员工获得晋升、加薪的捷径不仅得益于大工厂劳动力的扩张,也是产品和服务成熟的结果。
移动互联网早期,应用产品团队不到10人,每个产品经理负责多个产品模块,不断思考如何让用户更方便。通过直接接触用户,用户反馈可以为产品经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有了更多的知识和灵感,这个阶段的产品经理就可以快速成长。
2014年以来,移动互联网逐渐告别了产品创意增长模式,用户增长变得依赖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执行能力,组织规模越来越大,每个人的工作也越来越分散。对于DAU过亿的产品,产品经理团队的数量达到上千,但很难做出让用户足够明显的功能创新,而且根本无法触达用户,他们的工作就变得多余了。如果说早期的产品经理是为用户服务的话,那么现在的产品经理则是为老板服务并向他们汇报。
由于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分工的碎片化,基层和中层员工很难形成整体的业务视角。一位淘宝前产品经理表示,三年前他任职期间,领导有很好的KPI分解和执行能力,但他们对京东、拼多多是什么没有深入了解,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很难从竞争产品和全球视角进行思考。这些发现让他越来越质疑所谓的经验是否只适用于某些老板和某些公司。
当然,越来越多的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担心自己能否转战有增长红利的平台,而近两年持续增长的字节跳动几乎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事实上,除了TikTok之外,字节跳动其他产品的增长已基本趋于平稳。
随着各大制造企业进入缩减规模、努力降本增效的时期,整个行业的工作环境已经恶化到了极点。大工厂的员工因辞职、无用功而苦不堪言,但机会却越来越少,加薪也很难,人们感到沮丧。迷失、迷茫。
他们甚至半开玩笑地说:“字节跳动就是你转行的最终归宿。”
中年人去哪儿了?
最近我遇到的每个大工厂员工在谈到自己理想的职业时都会提到律师和医生,这就是他们羡慕的职业,也是他们想要找到的职业方向。律师、医生可以工作20多年,35岁不仅不会出现中年危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更受欢迎。
互联网行业则相反,各大互联网公司都以拥有众多的年轻人为荣。 MyMy数据研究所去年10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各大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在27岁至33岁之间,而字节跳动和拼多多的员工平均年龄仅为27岁。阿里巴巴、百度、腾讯都是成立20多年的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30岁、29岁。
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以自己处于年轻人主导的行业为荣,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已步入中年。
为了追求发展速度和效率,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纷纷另辟蹊径,紧急招人组建实验团队,业务达不到预期就立即解雇员工。详情见上一篇文章)《字节跳动为什么还在轰炸式招聘?》)。相比之下,IBM、SAP、宝洁等国外企业拥有更为成熟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提高初级员工的培训能力有利于其整个职业生涯的维持。
财务自由的谈论只存在于企业成长初期的一小部分人中,而对于大公司的大多数员工来说,这更多的是一个幻想。当大工厂的工人担心35 岁以后的职业发展时,听到财务自由会让他们的恐惧变得更加严重。尤其是当你听到以前的同学和同事抓住好机会并迅速增加财富时。
我在大工厂遇到的一些员工知道目前的就业形势很困难,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如果跳槽,可以期待30%以上的加薪,实现财务自由。实现这一点。通过“承担大任务”。他们想另找一家公司,因为他们的工作不满意主要是因为公司文化或部门领导,但他们在大工厂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我们知道这是必要的,但我们还是要去。慢慢来,找一份同行业中级别更高、薪水更高的工作。
前大厂高级产品专家、播客《三五环》主持人刘飞离开大厂后,他和朋友们基于非大厂的叙事逻辑、不同的认知视角、不同的思维模式,我也试图发现一些东西。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经过一番交谈,他说很多在大工厂工作的人都以为自己是互联网圈子,但实际上在大工厂里接触到的人和信息都很有限,我回头想想,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不多。在与大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沟通创业机会时,他们的视角本质上是行业的市场价值、市场份额和商业模式。大家都习惯了大公司、大平台的视角,反而忽视了小企业的视角。一个在你能力范围内的企业。
在各大互联网公司没有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之前,大工厂员工的职业不安全感只能通过个人努力来解决。一些大公司的员工在自愿失业后选择彻底离开大型互联网公司。有的自己开店做小生意,有的进入传统行业,有的进入内容创作……许多人在完全退休后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十年来,互联网行业很多人失业,工作虽是忧,但也是福。
这种恐惧是显而易见的,但好消息是,没有哪个行业像互联网行业那样,提供了换工作时每18 个月加薪30% 的神话。很多大工厂的员工工作5年每年能挣几十万,但在传统行业,工作10年以上也不一定能挣到。
-
《站出来不合适》是解放报记者肖帆的个人专栏。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出人头地不值得”。联系方式请添加作者联系方式:明宇庆杰
【35岁的互联网人的未来,互联网行业35岁后的人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