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师进入松阳后,“青帮”核心人物和进步青年在共产主义理想和红军精神的感召下,要求加入共产党、加入红军。为响应小鸡会议举行的“8月1日”游行示威,行军师积极扩充兵力,做好战争准备。到1935年8月底,短短三个月内就招募了400多名新兵,比原来进入浙江的500名士兵增加了近一倍。新组建的红军第五纵队的战士大部分是来自松阳的青年农民。
——旺冈罗古民居、小季会议旧址
行军师“扩军”竞赛成效显着,不少入伍新兵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与军队有效的教育训练密不可分,与浙西南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强烈的革命诉求有很大关系。 “扩军”竞赛,一方面直接补充了挺进师,增强了主力军力,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大批分散在浙西南各地的农民游击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浙西南安代后革命区——纪念馆亭
当时,安大后村共有83户、314人,但除去2户地主户、2户富裕农民户、3户反动道教户、1户恶霸户外,其余75户参加革命活动的还有人。其中直接参加红军的有38人,参加地方游击队的有40多人,还有一些参加抢救、照顾红军伤病员、传递信息、看守、提供后勤保障等工作。参加革命活动的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90%以上。盐田村有12人参加了红军,30多人参加了农民游击队。大亨肯村有39户40多名年轻人,其中12人参加了红军,26人参加了当地游击队。 “扩红”参军运动中,发生了刘福德、刘长永父子参军、父母动员儿子参军、刘长东等三个家庭的兄弟奔走等感人情节。有很多。参军的有四个家庭,每个家庭三口人。 “加入红军是一种光荣”、“加入红军是每个青年的光荣职责”成为青年农民的追求。
武器
在“扩军”过程中,松阳有100多人加入红军,其中大部分进入新成立的红五线,500多人加入当地游击队。当地游击队缺乏枪支、弹药、装备,但士气高昂。他们在留守红军干部的带领下,转战松水、龙云各地,为建立和加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作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浙江省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实践活动办公室
制作人:肖图根统筹:孙志华编辑:鲍晓华
如需转载原创作品,请明确注明转载自翔阳新闻公众号。
有新闻提示或轶事吗?
请随意发帖。
发送邮箱:zgsynews@163.com
【红色军史小故事,红色军史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