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什么时候感受到年龄的压力?朋友@Hantan 这么说。
12月1日,也就是我28岁生日那天,我突然发现自己一事无成。没有女朋友,没有房子,没有好工作。他们说我30岁以后要站起来,但如果用这个世界的标准来衡量我,我真的很无能。我的同事@Wanwan 说:
上次我想换工作。研究了几家公司后,我发现他们都要求年龄不低于30岁。我的朋友@杨阳这样说。
上次查看淘宝是在半夜。我住在一个小城市,但我的工资却高得惊人。一件商场衬衫的价值是你工资的一半。我想辞掉工作搬到城里去,但我快三十了,没有勇气北上。人们说三十而立,但当我在三十而立的路上环顾四周时,我发现没有什么可以立足的。我最近看到这句话。 “如果你30岁了,还没有成为一名企业主,或者在某个领域很成功,但没有几百万的资产,那么你基本上会一直这样下去。你的余生。”都说30岁是人生的分水岭,一阴一阳,如果20多岁时不走向阳,那么这辈子就只能活在阴里了。
更残酷的是,这个世界把这样的观点强加给你。大多数招聘网站只招聘35岁以下的人员,包括电商巨头京东的高级经理职位需要硕士学位,旅游网站携程的年龄要求为20岁,其中还包括销售职位。 28岁。北京科技公司表示,他们愿意放宽招聘前端开发人员的学历要求,但年龄不是问题。不需要大学学位,但欢迎30 岁以上的人。如果从时间上算,距离30岁还有几年的时间,焦虑可以吗?
在中国文化中,30岁是人生的转折点,这个年纪要成家创业,对内要扛起家庭的重担,承担责任,对外,要有自己的事业。事业和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人们热衷于宣扬这样一种年龄刻板印象:30岁立志,40岁不迷茫,50岁知命。人生到了这些阶段,就应该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状态,但如果达不到,就意味着失败。突然我惊慌失措,觉得为时已晚。如今年轻人所面临的压力,源于自古以来的年龄偏见,如果在那个年龄都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又该如何应对来自社会和父母的压力呢?我什至都无法想象一下是否可以。一定年龄。
挪威学者拉尔森和索勒姆曾提出“年龄歧视”的概念,即基于年龄认知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偏见和差别对待。年轻人也不能免受年龄歧视的影响。比如,30岁以上的单身女性就被恶意贴上“卖不动的女人”的标签。为什么30岁对于古代人如此重要?主要原因是古代人寿命短,医学水平有限,生命周期被压缩和加速。明代数据显示,男性平均年龄为54.4岁,其中一半以上活到30岁。如果我们现在不站起来,我们就会有麻烦。那就太晚了。但现在,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世界的知识爆炸了,学习成本降低了但学习的维度却无限扩大,职场竞争激烈,根本不缺时间。当我们接近30岁的时候,我们都会保持“20蹲”的姿势,我们仍然感觉自己是站着的,但我们仍然没有站着。描述年龄歧视的另一种方式是“人生的三个阶段”。将人生分为“上学”、“工作”、“退休”三个阶段的“人生三阶段”,已成为近几十年来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然而,在长寿时代,这种三阶段的生活方式并不适用。我们通过工作积累的财富很难支撑20到30年的退休生活。
所以当你快30岁的时候,成名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纠正社会年龄歧视,而且你不能把人生分成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界限。
纠正年龄歧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改变原有的年龄刻板印象并在某个时候做一些事情,而是如果我们不克服与年龄相关的不安全感,就会给30多岁的人带来不安全感。去感受它,并不意味着你在40 岁时仍然迷失方向。最近在看《我就是演员》,有一场《北京爱情故事》的表演,其中一位演员范范冰因为演技不及格,未能通过测试。
回家路上,他对评委章子怡、吴秀波、徐峥说:“大家都说40岁不糊涂,但实际上,到了40岁就彻底糊涂了。” ”
对于演员来说,如果到了40岁还没有出名,那么出名的机会就非常渺茫了。除非你遇到一部热门剧,在里面扮演重要角色,一夜成名。这样的机会一生只有一次,更有可能的是你总是在不起眼的电视剧中出演配角。在大多数直播节目中,他就像无名演员一样,永远得不到主角的光环,也没有办法通过一直打怪来升级成为大boss。平庸是人生的最终归宿。前段时间,高圆圆参加了节目《我,39》,高圆圆在节目中对自己的评价是“平庸”。当高圆圆说自己很普通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反对。毕竟她是很多人心中的女神。玩过《倚天屠龙记》的周智儒也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高圆圆解释:作为演员,她很平庸。当我还是《倚天屠龙记》的工作人员时,我经常因为自己的技术不够而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当我回想起我33岁和14年后进入这个行业时,我参与了在电影《搜索》中,她为剧组创造了NG记录。那一刻,她感觉: “她的心里其实有很多扇门,我希望那些门里面有很多宝藏。”但当我试图打开门时,却发现门后什么也没有。她内心深处意识到,尽管上帝给了她配得上大银幕的棱角分明的外貌,但即使到了43、53岁,她也注定只能是一个平庸的演员。
我们都可能面临以下情况。他们觉得自己在某个领域有天赋,期望到了一定年龄就能打开命运赐予的礼盒,成名,但最后发现自己并不是。 "t。没有什么。于是我开始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认为自己这辈子注定一事无成。但毕竟,与浩瀚的宇宙相比,谁能说它们微不足道呢?从这个角度来看,到了30岁更多的是一个伪命题,而且越接近这个年龄,就越容易相信奇迹不会在某个年龄发生。
30岁未立的焦虑,不仅是内心的自我否定,也是外在的不认可。我们的父母一般在23岁到25岁之间结婚,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所以,面对年轻人,我们总是以轻蔑的态度点醒他们,想复制他们的经历。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23岁到25岁之间,毕业后1-3年,直接结婚是很困难的。长辈未能及时更新观念和思维,将30多岁之前的生活状况归咎于年轻人,包括晚婚、不恰当的工作行为、不切实际的梦想等等。你能做的就是在年龄歧视的世界观中,只有适合一个人在人生特定阶段的年龄段的成就才被认为是伟大的。忙碌了三年却一事无成的人,担心自己的理想会被现实击碎,也承受着不理解自己的前辈的压力。
世界上关于“30岁”的成功研究有很多,但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接受和改变“30岁”的现状。没有人能定义你在某个年龄去做某些事情,但对于很多人来说,30岁是生活趋于稳定的年龄。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庸并不意味着放弃或停止寻求突破。最好在自己的人生隧道中去探索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1.拒绝你内在的自我障碍。当面对选择和未知时,我们都会进入恐惧和焦虑的状态。这种担忧会刺激人们的心理自我防御机制进入预警状态,不自觉地寻找可能失败的原因。例如,如果你想在周六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但你必须在周六下午开始准备,而你无法完成,你自然会将其归因于时间不够。这种行为称为“自我障碍”,即在做某事之前为自己设置障碍或为自己准备借口。 20多岁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自我毁灭的循环,而且才华横溢的人太多,你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感觉我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对失败的恐惧超过了对成功的渴望,我再也无法在任何事情上努力了。骨头般的诺米卡效果开始出现。你设置的障碍越多,你会失败得越多。制造和设置的障碍越多,设置的障碍就越多。现在我已经彻底放弃了“30岁站起来”的压力,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普遍悲观或害怕。具体思考如何更完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惊慌失措,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提前为失败寻找借口。 2.找到你的专业领域。世界上总是缺少英雄。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他们很难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天赋。而且,他们一生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如果你能在20多岁的时候找到自己的长处并有意识地去练习,几年后你的能力就会超过很多人。
不过,我这里所说的优势并不是“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即找到自己在某个特定领域具有相对优势。从大学毕业到30 岁之间的这段时间,有足够的时间来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努力。 3、像公司一样经营互联网的极度发展,既可以隐藏一个人,又可以凸显一个人的优势。每个人都需要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树立自己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什么是个人品牌?将自己的经历、知识、性格、兴趣爱好等系统地整合和整理,成为自己的象征,在别人谈论你的时候不自觉地想到自己的优点,就是能够做到。我们公司有一位编辑,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有意识地发展个人影响力。我在校期间就开设了个人公众号,立即在公众号上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热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将自己的看法转发到微博、朋友圈等各个渠道。许多新兴媒体公司向他发出了邀请。你建立的个人品牌是你穿的能表达你能力的衣服。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有选择的自由,有选择的自由,有选择名字的自由,有选择性别的自由,有选择年龄的自由。 30岁“站起来”意味着什么?我认为“里”并不意味着你在银行有多少钱,你买了多少钱的房子,或者你是否结婚,而是你的态度。到了一定年龄的人。只要不断探索,人生就有无限可能。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今年28岁了还一事无成,28一事无成可以做些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