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成语的故事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劝上天力气,遣才于不适宜者。”句:限制;歌:规格、方法。不限于一种规格或图案。龚自珍是我国清代著名思想家、爱国诗人、文学家,也是改革旧政权的倡导者和先驱者。他曾大力支持林则徐禁鸦片,但遭到叛乱官员的排挤。他出生于1792年,家乡是浙江省仁和市(今杭州市)一个封建旧官僚之家。自幼勤奋好学,尤喜读书写诗。他14岁就可以写诗,19岁就可以作词,21岁就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诗人。他的诗思想豁达、随和、想象力丰富,文字丰富多彩,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是旧政权改良主义的倡导者和先驱,用诗歌揭露清朝的无能、腐败和黑暗。他是改革的坚定倡导者,禁鸦片的坚定支持者,帝国主义侵略的反对者,宽容妥协的反对者,忠诚爱国的官员和知识分子。龚自珍27岁考中进士,38岁进士,在清廷为官近20年。由于他具有憎恶如恶的性格,所以经常受到叛逆大臣的排挤。 1839年,他因无法忍受清朝官僚机构的丑恶现象,辞职回到家乡。回乡途中,戈子珍写下著名诗篇《九州生气恃风雷》:九州怒靠风雷,可怜万马无声;我勉神;请发诸才。种类。这首诗的大意是,我们伟大的中国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诉诸风雨飘摇的社会改革,但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气氛很阴暗,悲凉悲伤。我建议上帝重新赋予能量并选择人才,而不是遵守所有规则和制度。从此,“用人不拘一格”这首诗就升华为成语“用人不拘一格”,比喻选人不拘一格。现在它被用作。
【不拘一格是成语还是词语,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