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作为后汉的都城和帝国最大的城市而繁荣昌盛,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之一。据司马表记载,《续汉书·郡国志》,汉舜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河南殷所辖人口为“288,486户,118,827人”。 (《后汉书》第3389页)事实上,河南殷管辖范围内的人数应该比这个还要多,因为强大的势力隐藏着大量的人口。后汉末董卓之乱时,董卓强迫洛阳周边百姓全部迁往长安,据文献记载,被董卓迁徙的人数达数百万人。这个数字有些夸张。前人曾做过各种假设,但总体来说,后汉洛阳城在鼎盛时期是一座人口数十万的大城市。这几十万人是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级别:
刘秀肖像
第一,皇帝的亲戚。
自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以来,洛阳一直是整个皇室的生活中心,皇族是洛阳城最显赫的群体。光武帝统治时期,以光武帝为中心的整个家族都居住在洛阳。地位最高的人是他的叔叔刘良。由于刘秀的父亲刘钦早逝,刘秀的兄弟姐妹都是由叔叔抚养长大。刘秀称帝后,封刘良为赵王(曾被贬为赵公,死后追封为赵王)。我住在洛阳。刘亮生命垂危之际,刘秀来看望刘亮,询问他的叔叔有什么遗愿吗?刘秀的两个侄子也被封为诸侯王,刘秀对他们关怀备至。刘秀称帝后,他的兄弟姐妹中只剩下他的妹妹胡阳公主,她也住在洛阳。刘秀非常看重自己的妹妹,甚至还代表她向四皇子之一的宋弘求婚。
光武帝的儿子们相继被封为诸侯王,但这些诸侯王都没有前往境内而是留在洛阳,直到刘秀去世才陆续离开洛阳。汉明帝的弟弟东平贤王刘苍与汉明帝的关系最为密切,汉明帝即位后,刘苍被任命为轻骑将军,辅佐汉明帝。汉明帝.政府。此后,刘苍多次辞职,得到批准后,就离开洛阳,前往自己的领地,但他却经常来洛阳朝见汉明帝。有一次,刘苍来到洛阳觐见汉明帝,刘苍明显体重增加了,腰围也变长了,明显生活过得不错。一次闲聊中,汉明帝问刘苍:“你在家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刘苍回答:“行善是最快乐的事。”他听了,大喜。并说:“就是这个词。”明帝的儿子们也被封为国王。汉明帝死后,汉章帝非常仁慈,没有将兄弟们赶出洛阳。清淮阳王,汉明帝之子,父子两代不去封地。
按照规定,诸侯国王都必须前往自己的领地,但公主则不然,她们可以合法居住在洛阳。汉和帝时期,英雄的梁统一家被遣送回家乡,但梁家的儿媳妇无隐公主却得以留在洛阳。后来窦氏外戚继位,梁氏进一步陷入困境,无隐公主只定居在距离洛阳不到百里的忻城县。
自汉和帝以来,后汉皇帝往往没有继任者,朝廷常将其家族的子孙驻扎在洛阳,以备不时之需。汉和帝死后,邓太后临朝。汉商帝出生一百天即位,邓太后命刘庆的长子刘祜继位。清和王留洛阳。果然,不到一年,汉商帝就去世了,邓太后命刘胡即位,他就是汉安帝。后来,为了加强对皇室近亲的教育,邓太后下令将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以及河间王女全部征征到洛阳。为五岁以上的人开设了特殊学校。
不仅是皇室的直系亲属,其他皇室成员也可以留在洛阳。司马飚记录于《续汉书》: “剩下的心魂都供奉在京都陵墓里的人,以及公主的后裔,也将随时汇聚到一起,坐在宜兰博士的手下。”3630)汉章帝死后,王其尚之子杜乡侯刘长以吊唁的名义来到洛阳,被留在洛阳,获得庄太后的青睐。
与皇室关系最密切的人是居住在首都洛阳的亲戚。光武帝的母亲范氏是后汉地位最高的家族,但由于光武帝的母亲早逝,所以这个家族比较内敛,在京城并没有很显赫的存在。光武帝起兵时,在南阳娶了殷丽华,又在河北娶了郭圣通,殷、郭两家都是京城的望族。虽然郭圣通最终没能保住皇位,但是郭家的财富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光武帝经常到郭圣通的弟弟国光府去,“与诸侯及其亲属同席,赏赐钱帛,甚丰”,被称为“金洞”。 (《后汉书》页403)汉明帝时期,万渊将军的女儿成为皇后,伏波将军万渊将军在遭受家破人亡的谗言时,身着马皮。家族也东山再起,成为京城的豪门。汉明帝以严治风格着称,但为了防止亲属违法乱纪,他加强了对亲属的教育,在京城专门为四大家族的亲属设立了一所学校。教育范、英、郭、马四姓子弟。
汉章帝时期,窦氏亲戚开始从浴缸中涌现。汉章帝死后,杜氏外戚盛极一时。此后,外戚、宦官轮流专权,杜氏、邓氏、颜氏、梁氏相继崛起。但政治斗争是危险的,一旦失去权力,后果往往是可怕的。汉和帝时期,窦氏亲属失势,被赶回家乡。汉安帝年间,邓太后死后,邓昭父子绝食而死。汉桓帝年间,梁氏外戚失势,举家迁居临安府碧井县。汉灵帝时期窦武战败后,全家也迁至临南县。
二是高级官员、政要。
汉光武帝对英雄十分谨慎,但他只说“鸟尽,良弓也藏”,而没有说“狡兔死,奴婢熟”。光武帝只是剥夺了功臣的实际权利,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封为侯爵,基本居住在洛阳,重大宫廷仪式都离不开他们的存在。诸英雄都在洛阳建造豪华府邸,长期定居于此。比如,光武帝的英雄领袖邓愈的后裔都居住在洛阳,后来他的孙女邓绥被选入朝廷,最终成为皇后。主动捐献开西土地的窦融被列为三王子之一,据说窦氏有“一公、二侯、三公主,共四两千石”。 ”转而向京城,吏曰:奴婢数千,但不能与外戚功臣的奴婢相比。 (《后汉书》 808页)
由于洛阳是帝都,所有中央官员的住所都位于洛阳。这些官员在中央政府工作时,有些人还带着家人一起去。不仅家人互相照顾,必要时还可以依靠家人找到出路,去打工。班固被汉明帝封为兰台令士后,班超也来到洛阳,从事抄写工作。然而潘超对这项工作并没有兴趣,后来踏上了西域之旅。晚年,潘超再次回到洛阳,他的儿子潘勇也随他来到洛阳。不仅孩子和兄弟姐妹可以一起来洛阳,其他亲戚也可以一起来洛阳生活。河南的侄子尹天心和洛阳的叔叔住在一起,天心也让他关注洛阳的人才。
许多官员退休后也没有离开洛阳。朝廷有时会为一些有功的官员建造府邸,让他们居住。桓容是汉明帝的老师,晚年居住在洛阳城。汉明帝非常尊敬这位老师,在他生病时亲自去看望他。著名学者刘琨曾因给皇室讲课而被赐府邸。
后汉末年,宦官专制权力达到顶峰,洛阳城成为宦官权力的大本营。他们在洛阳建造了一座远远超出宫廷礼仪规则的府邸。汉灵帝经常登上永安宫的祭坛眺望远方,但太监们担心自己的住处被皇帝知道,就欺骗汉灵帝说: “皇帝不宜爬得太高,爬得太高,百姓就会四散。”愚昧的汉灵帝竟然说:“我没有勇气再建亭子了。”(《后汉书》) 2538 页)
朝廷不准被免职的官员居住在洛阳。汉安帝在位期间,即使被称为“关西主”的杨震罢官,当权者仍然没有释放杨震,并煽动汉安帝将杨震赶回。他的家乡。杨震走到城西的继阳亭时,愤怒反抗,自杀了。这些被革职的官员未经朝廷许可不得返回洛阳。一位名叫吴谦的官员被罢官后,偷偷来到洛阳,却被十里校尉李浩抓获,在狱中被折磨致死。
杨震雕像
不仅是洛阳市的各级官员,还有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都居住在洛阳市。从司马彪的《后汉书》可以看出,这些官员的数量是相当多的。汉明帝年间,京兆连番袁氏族长邓荣在洛阳被俘,囚禁于定未狱。莲帆来到洛阳,千方百计成为廷尉监狱的看守,尽心尽力照顾邓荣。
三是贵宾。
有权力的地方,总有追随权力的人,就像追逐气味的苍蝇一样,涌向权力的门。汉初,光武帝所托的诸侯王都居住在洛阳,周围自然聚集了许多宾客。这些人可能陪伴太子,属于一群有礼的“帮手”,文献中记载的诸侯、太子、达官贵人拉拢名士以提升名誉的记载还有很多。或者帮助贵族积累财富。东汉时期,贵族家庭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府邸,并经常从事商业活动,需要人力来管理。更重要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治权力,王公贵族往往拥有大量的支持者。这是战国时期培养士人的遗迹,但到了后汉时期,培养士人已经没有了进步的意义。权势所拥护的诸侯成为他们居心叵测或鹰派攻击政敌的资本,扰乱了朝廷正常的政治秩序。《续汉书·百官志》记载:“建武时,禁网仍宽而长,足以让诸王招揽宾客。”(《后汉书·樊儵(sh)传》第1122页)《后汉书》还记载:沛王与其他五位大臣住在北宫,大家都是好客。 (《后汉书·逸民传》第2765页)伏波将军马援对此情况表示深切关注,并对司马部将吕忠说:肯武名字的由来重新开天地海从此太平,但全国人人都强大,担心旧的保护还没建立如果顾客太多,就会被一个大监狱请小心,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形成
这不仅限于诸侯,建武时期,亲戚资助读书人的现象也很普遍。亲戚郭光说:“从此以后,弟弟会受到尊荣,宾客会聚集在我身边。郭光是一位彬彬有礼的下士,有很好的声誉。” (《后汉书》页402)寿光侯刘逵仗着沛王刘辅的势力,命客刺杀刘彭子的哥哥刘公。光武帝大怒,将裴六福囚禁三天。此后,光武帝严格控制王公贵族中士人的培养。 “皇帝大怒,到郡中,逮捕乃至拖走诸王宾客,死者数千人。”(《后汉书》 p. 851)“诸王皆受严刑罚, (《后汉书》,第3360页)光武帝还严厉打击外戚宾客。 “帝于西京刑其亲宾客,故皆以法刑。大者杀,余者贬。”(《后汉书》 p.978)明帝在位期间。汉朝时期,对利用楚王刘盈事件图谋权贵之人进行打击,受牵连者数千人。然而,只要有掌权的人,就会有随波逐流的仆人。
霸气将军梁吉
汉代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供养宾客较多,许多人因依附当权者而升官。比如王昭,他的亲戚杜宪的客人,就能够在河南商代做官。堂兄梁吉被除名后,所有宾客都被遣散,“朝堂空空如也”。大太监张良说:“宾客请示,赐车数十万辆。”(《后汉书》页2534)说到富裕的官僚家庭,他们往往会支持他们的宾客。例如,号称“四五王”的汝南袁氏,在京城就有一座府邸,游人如织。 “自元安以下,皆仁慈大方,无可奈何。宾客入门,无论聪明愚笨,皆得其所欲,属天下。”陈)书《后汉书》页188,中国书局1982年版)后汉末年,连袁绍也说:“宾客归来,皆是一心一意。”,竞相得学者们称之为马车(zpng,战车,马车,一般指有盖的马车)木轮(g,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有辐条)它(连接到一端)和一个可以插入车轴的圆孔,填满道路。”(《后汉书》 第2373 页)
第四,富商。
洛阳不仅是后汉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的经济中心。班固《三国志》记载,西汉时期,洛阳有张常恕、薛子忠等非常富有的人。但由于“《后汉书》”中不存在“《汉书》”和“《后汉书》”,经济史资料相对较少,不可能列出更多著名的富商。但毫无疑问,商人将涌向繁华的首都。洛阳知县周瑜曾将村里有影响力的人称为“菜奴”,可见洛阳城里的商人确实不少。商人也是洛阳居民的一个重要阶层。
第五个原因是学生数量多。
与西汉相比,后汉更加重视文化教育。后汉王朝的建立者刘秀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所以当局势稍稍稳定下来后,他就开始在洛阳重建国学堂。后汉中后期虽然政局逐渐混乱,但太学仍然呈现出发展的趋势。泰国的学生人数一度达到3万人。这些大量的学生中不仅有富人和贵族,还有穷人的子弟。后汉名臣李固,后来升任太尉,就读于太学,他的父亲李贺也升任四都。后汉末年多次带领学生上访活动的刘涛出身于宗族。著名学者王冲来到太学求学,但他出身贫寒,连买书的钱都没有,却在书店读书,获得了成功。后汉末的太子领袖郭泰,出身更加贫困,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洛阳城的官员中,除了国子监之外,还有不少著名学者,在为官后,开设私塾,学生众多。例如,著名的才华横溢的书法家崔渊刚来到京城时,就师从大学士贾逵,但当时的贾逵并没有在太学任职,所以崔渊很清楚,根就读于贾逵私塾。《货殖列传》 学者楼王虽然常年在洛阳工作,但从未担任过太学职务,学生人数达到9000人,足见当时私塾的规模。太尉李固也没有担任过翰林学士的经历,而他的弟子郭亮显然是在李九“巡视京城”时学的。李瑛也没有担任过翰林学士的经历,他的学生在党禁期间全部被关进监狱,他的学生也都在他的私塾里跟李瑛学习。当时修学旅行的风潮非常盛,很多人来到京城并不是为了拜师,而是为了广泛的交流。例如,著名学者王甫“与马融、窦彰、张衡、崔渊等交好”。 (《食货志》 p. 1630) 他与这些人的交往显然是在洛阳城进行的。
一些家庭为了保护孩子的学业而一起搬到了东京。后来出家的吕公15岁就到大雪读书,他的母亲和弟弟也曾在那里读书。
洛阳门户之一:函函关
第六是陆军驻军。
洛阳既然是帝国的都城,自然就是一个防御中心。从东汉初年起,洛阳就驻有重兵。汉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大军云集洛阳周围。虽然没有具体记载显示后汉时期洛阳城及其周边驻扎了多少军队,例如光陆逊麾下的各中郎将麾下的郎军官就没有具体的限制。的数量。将军所属的第五营的士兵人数没有明确的记录,但如果洛阳驻扎的士兵至少有几万,应该没有问题。 [1] 在政府系统中,有10到20名2000石级别的官员参与首都的安全。比如光禄勋的部下有武汉中龙将军、左中龙将军、于中龙将军、虎贲中龙将军、榆林中龙将军、齐都尉等。
除了驻军的士兵外,向中央报告的会计官员也从全国各地聚集到洛阳。秦汉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要求地方官员定期向中央报告工作情况,称为上级。然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地方知县不可能长期离开官职直接向中央汇报,所以往往会派官员到京师汇报。汉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东汉朝廷开始恢复西汉官员中选拔郎的制度。如果这些官员提出良好的报告,他们很可能被选为首席部长并继续留在中央政府。比如,《春秋》的作者王毅先生,来到洛阳担任规划师,最终被选为学校秘书,开始了正式的职业生涯。这些人来到洛阳后,居住在洛阳各州府的县衙。一些官员长期滞留洛阳。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洛阳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成为洛阳一个比较活跃的团体。例如,著名才子赵翼以谋划者的身份来到洛阳,并访问河南阴阳之。阳智不愿意轻易见到任何人,更何况是一个小策划者?于是赵毅在杨志家门口呆了很多天,杨志虽然无奈打招呼,但还是礼貌地拒绝迎接,躺在沙发上。赵毅来到床边,看了一眼,说道:“我在家乡的时候就听过你的名字,为什么我的生活这么糟糕?虽然我终于见到了你,但你……已经死了。与尹的两面杨志说这话,还流下了眼泪,这让杨志心情不好,杨志只得恭敬相待,然后派赵仪到四都,与根方联合推荐。比如汉灵帝时期沛国规划师陈晃先生,我们对国历的设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后汉疆域
七是各国使节。
随着国力的恢复,后汉的海外交往逐渐频繁,日本、罗马等许多周边国家的政府与东汉都有较为密切的交往。他们的使者和质子长期居住在洛阳。
随着匈奴的分裂和南匈奴的吞并,从东汉建立之初,匈奴使节就不断出现在洛阳城。建武二十六年(五十年),南匈奴单于开始将儿子们送到洛阳作为人质。朝廷遂规定,每年年底,山场家族将其子孙送往洛阳进贡,以代替袁世凯的儿子成为人质。虽然北匈奴经常与汉朝有敌对关系,但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完全断绝,如建武二十八年,北匈奴就派使者向汉朝宣示臣服。
后汉建立之初,西域各国都希望得到后汉的保护,但当时后汉还比较弱小,并没有接受。随着国力的恢复和与匈奴战争的进展,东汉在后汉中期再次重新控制了西域,西域各国经常向洛阳派遣使者和人质。
不仅西域,邻近的少数民族政府也与汉人结为藩奴关系,并派人质和使节到洛阳。例如“东方诸国皆来参拜建木”。 (《后汉书》 2812页)
周边国家中,日本、朝鲜是最早与后汉建交的。当时朝鲜分为马韩、陈韩、本韩三个王国,自光武帝时期起就不断派使者到洛阳。当时的日本被称为原牛国,但1957年,据说原牛国进贡,庆民,自称大夫,这让光武天皇非常高兴,“赐予了印章”和一条丝带。 ”(《楚辞章句》页2821)汉永忠元年(107年),日本王帅胜向汉朝捐献160人,并宣布欲赴洛阳朝见皇帝。
远离欧洲的罗马帝国也派使者来到洛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秦王阿祖姆从临安寺派使者进献象牙、犀牛角、龟甲,整个过程开始。(:010)-30000 2920 页)
洛阳城和洛阳周边的皇陵都是罪犯修建的。
第八,囚犯和奴隶。
洛阳是后汉的都城,虽然平原上没有修建新的城市,但后汉的洛阳城相比前汉的洛阳城有明显的扩张。洛阳城的建设工作是在帝国将领和能工巧匠的负责下进行的。东汉初期,洛阳城的混凝土建筑工作主要依靠招募私人劳动力。比如建武五年(二十九年),太学在百姓的帮助下建成。 “国子学始,官民子弟皆以义助之。”(《后汉书》第9页)自汉明帝以来,洛阳城的建设工程,尤其是宫殿的修建,逐渐增加。官府、祠堂等建筑,主要是依靠从全国各地招募的囚犯来完成的。成为工匠大师的下级官员是左小令和右小令,在本文中将他们的职责称为“工匠学徒”,这些“工匠学徒”的主要工作是各种工程的建设。汉光和二年(179年),宗政在朝廷讨论历法时所提出的意见是错误的,朝廷将他处以左肖苦役。月。许多政府官员犯下罪行后,往往被当作囚犯送到左派或右派。汉桓帝年间,魏郡李浩任梅阳令,但因投靠中常吏朱元,贪欲害党,后被弹劾。”被视为左派的失败者。” (《后汉书》页1107)汉灵帝时,东海相威撰文“政事任用、恐吓,受刑者奏”,结果却是“吾失左”。 (《后汉书》 921页) 特别是在后汉末年复杂而危险的政治斗争中,一些正义之士被当作战俘惩罚。汉桓帝年间,宦官赵忠私葬其父,被冀州刺史朱穆发现,赵忠父亲的坟墓被挖掘。赵忠怎么放弃呢?他上书汉桓帝,朱穆要“失为左派”。李英、黄福桂也因“输给左派”而受到陷害和惩罚。
后汉战俘墓地出土砖刻
担任官员的囚犯一般刑期不长,不一定需要做很多工作,并且经常被解救和释放。出身贫寒的囚犯就没那么幸运了,很多人常年在洛阳劳作,最后死在洛阳。新中国成立后发掘的洛阳东汉战俘陵园,向世人展示了这些战俘的悲惨生活。他们的“平均死亡年龄只有30.18岁。平均死亡年龄如此之低,与服刑人员非正常死亡较多有关……死亡高峰期正值壮年。” 》 25岁至34岁之间的年龄段。 ”并且从骨头上的伤痕来看,他们中的许多人死于谋杀,并表示“这些骸骨进一步表明,许多囚犯在服刑期间被残酷杀害。” (段鹏起《东观汉记校注》页181-182,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在洛阳,奴隶是百姓中的一员,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汉代社会奴隶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后汉初,光武帝多次下令解放奴隶。例如,建武六年(三十年)十一月,“下旨莽王,凡被征为奴,不守旧法的官吏,免予为庶人。 ” (《后汉书》第50页)然而,由于有权有势的贵族的巧妙掠夺,许多人发现自己难以谋生,被迫成为权贵的奴隶。后汉初年,汉代功臣杜荣氏,有“一公、二侯、三公主、四石两千石,皆聚居。从祖辈到现在,“其孙子,官相对京城,奴婢数千。亲人英雄,无可比。”(:010 -30000,808页)汉明帝时期,他的母亲亲戚马家有奴隶1000多人。汉桓帝时期,汉室亲戚窦宪“时以所爱之人数千为奴,谓之‘贩’”。 (《后汉书》 第1182页) 孙奋的母亲是关中富商,被窦宪强迫为奴,看守家族仓库,从而盗走了孙奋家的数亿家产。后汉末钟长通在《汉魏洛阳故城》中说:“富人家有数百间楼房,田野满田,奴婢数千人,其伎俩有数千种。”(:010) -30000 p. 1648) 在宫廷里,仆人经常被送给皇帝的亲戚作为奖励。汉明帝曾赐给他的主人焕容一个奴隶作为奖励。汉和帝迎亲生母一家来到洛阳,不仅封他们为侯爵,而且“赏赐衣服、被子、金钱、帛帛、房屋、房奴、婢女”。 (《后汉书》 1175页) 皇帝对待他的宗族是比较宽松的。昔日汉明帝赏赐东平王刘苍宫奴婢五百人,汉和帝赏赐清河王刘庆宫奴婢女三百人。一般来说,官僚贵族家里也有奴隶。
后汉战俘陵园学术研究
后汉时期洛阳城的奴隶有“蜀”、“奴金”、“黄头”、“狱奴”等名称。后汉时期的奴隶一般不用于农业生产,大多在权贵家里从事日常家务。比如太尉刘贯家里,奴婢因为买完酒菜迟迟不回家而受到客人的侮辱,而刘贯自己也雇了一个丫鬟来伺候他吃饭,这是我所需要的。这些奴隶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可以买卖、转让,纯粹是主人的财产。许多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不如狗或马,但当然也有一些奴隶与主人关系密切,赢得了主人的信任。比如胡阳公主的奴才仗着公主的权力,光天化日之下滥杀无辜。大太监张良的奴仆也因张良的权势而变得非常富有。
[1] 从司马飚《后汉书》引用的文献和刘钊笔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驻军人数如下:侍卫所属的南宫侍卫团有侍卫537人,北宫侍卫团有侍卫537人。侍卫400人,右都管416人,左都管383人,各宫门侍卫639人,共71人,北军中校支金吾,屯校校尉720人。骑兵统领700人,岳大佐统领700人,步兵大佐统领700人,长水大佐统领730人,胜木大佐统领700人。
【东汉洛阳城市特点,东汉时期的洛阳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