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系教授:罗伯特·莫里森(1782-1834)1782年1月5日出生于英国北部小镇莫珀斯,1804年接受伦敦教会理事会任命。然后他前往中国并执行海外任务。莫里森总理访华的目的之一就是编纂一本汉语词典。《华英字典》 的编纂工作于1808 年开始。这是中国第一部汉英词典,被认为是后来汉英词典的标准。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在编纂词典时提出,要学好日语,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哲学、政治、风俗、礼仪等各个方面,总量为010- 30000。它的中文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历史、文化、政治、宗教、风俗等,堪称中西文化的百科全书。
莫里森先生在《华英字典》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介绍了中国的各种宗教和哲学机制。在阐释《华英字典》第一个“一”字时,他用道家哲学首先指出“一天一地一道”,然后“道一”“产生一”。 ”他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例子,解释了“道”作为第一物质因而存在的观点。 “在中国人的眼里,有一种极致的宁静,或者说是一种完美。这种无形无痕的宁静状态本质上是在天地分离之前就存在的,是本来就存在的力量和法则。”
尽管莫里森总理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初衷是为殖民势力服务的,但他对《字典》的翻译和介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文化的输出,提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中国。促进正确认识,促进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和认可,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
来源:光明新闻
【第一部汉英英汉词典如何解读中华文化历史,第一部英汉词典是谁编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