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郭志强
数以千计的港口汇聚在一起,从水中浮现出来。
长江中游城市群沿黄金水道横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连接东西南北。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强化“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这一格局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实现。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加快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重要增长极在该国,提出了。
如何统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共同面临的根本问题。
2022年3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号文,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明确,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国的。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协同创新、差异化发展、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长江中游城市群提出“加快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和产业集群,打造传统工业和农业转型升级高地”。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完整、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良好的新兴产业。 ”
近年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齐心协力,找准定位,整合资源,打造体现各自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城市群的重要推动力。 ——高质量发展。长江中游。
湖北工业发展相互促进、优势互补,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5803亿元,增长6%,位居中部地区第一。 2023年,湖北省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第一产业稳定、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有力支撑全省经济增长。
近年来,湖南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到2023年,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占制造业比重首次达到50%。变得。
湖南省加快构建“四四”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千百”产业发展项目,促进产业平稳长期发展。 2024年,湖南省将开工建设一批百亿元以上的现代绿色化工项目,未来,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等众多高端项目将在长江沿岸上马。
为重构产业布局,江西省到2023年将培育1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2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使总数达到8个。据统计,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家6200多家,景德市新增“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25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分别为9.1% 和10%。
“我们公司地处长江沿岸,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创新驱动,对外开放,特别是高水平企业全国人大副代表、华菱安赛乐米塔尔党委书记欧云飞表示:“高端和创新要素,企业正在受益于高质量发展。”汽车座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经济周刊》)告诉记者。
未来,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的道路可能会给长江中游城市群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湖南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董忠贤在《中国经济周刊》告诉记者,武汉、长沙、株洲、南昌三大都市圈有顶层设计指导、产业差异化布局指导、要形成城市群中心城市研发、其他城市生产的产业发展格局,中心城市必须有转移部分一般性生产的意愿。能够进一步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欧云飞认为: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需要找到自身的功能定位,实现合理、差异化、协调的发展目标。以汽车钢、普通钢板为例。” “钢材产品档次高,竞争不一致。即使是长江沿岸各省市,产业发展也是协调的、不一致的,需要同步发展。”因此,不可能完全发展同质化的产业。一次。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龙小白在《中国经济周刊》告诉记者,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产业体系完整、基础雄厚的优势。湖南省正在推进错位发展和劳动力垂直专业化分工,要加快壮大,培育一批先进先进制造业企业和产业集群,着力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国家新型工业化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示范区: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转变新旧动力创造发展新优势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充分利用人才、科技、产业优势,依托武汉东湖、长沙竹滩、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开发关键共性技术和制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点领域,突破形成联合创新示范。
历史上,长江中游经济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中游经济区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多个千亿美元的产业集群,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先进制造业.枢纽和创新的高地。
王云飞表示,“企业高质量发展,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依靠技术、人才、人才优势。“ 说。创新探索新轨迹,助力新旧动力转换。 ”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旧动能转换极为重要。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湖北强调“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发展新领域、新轨迹,打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正在努力生产。科技创新矩阵建设加快,武汉科技创新中心51个国家重大项目稳步推进,32项“尖刀”技术深入攻关,53项创新成果落地湖北省已完成第一部分。研究院取得长足发展,新批4个县市为国家创新型县市。 2023年,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单位数量为12951个,比上年增加2222个,增长20.7%。
湖南省依托各大平台不断打造新动能“4+4科技创新工程”认真实施湘江科学城建设启动全球攻关科技文化产业创新工程建设中长沙作为发展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牵头建设的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增至11个,包括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南研究院、湖南研究院、鹏腾生态研究院成立。创新中心成立.
江西省号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实施科技兴企六大举措,成立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和国家(江西)北斗卫星导航综合应用项目验收,并选定了三个新项目。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个省级实验室——南昌实验室开工建设,全球最薄最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板下线,全球最大、国内首艘万吨级海上通信海底电缆敷设船甘肃省启动.
从推动创新的角度,董忠贤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围绕产业链发展创新链,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撬动各方面活力。创新演员。他坦言应该予以激励。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导和支撑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动力。
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奚明明在《中国经济周刊》告诉记者,“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驱动方面的成就是有迹可循的”。各省将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以改革、效率改革、电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发展。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竞争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 ”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关于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号文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湖北、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江西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实现高标准,提高国内国际双分销服务水平。 ”
开放已成为湘鄂赣三省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
位于长江中游的武汉阳逻港,船舶来来往往,熙熙攘攘。 2023年,湖北省进出口规模顶住压力,破势再创新高。全年全省进出口总额6449.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出口4333.3亿元,增长4.7%;进口2116.4亿元,增长7.9%。
2023年,江西省深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全面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通关效率排名全国第5位、中部地区第1位。计划。
龙小白表示,高质量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要充分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市场优势和空间枢纽作用,开展市场化配置改革,必须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区双向合作将提升城市水平。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长江中游集聚区。 ”
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深化改革开放、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迈出了重要步伐。 2023年,湖南省圆满完成全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任务,湖南自贸试验区取得16项先行成果,获批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签约项目120个,总价值103亿美元,对非贸易额达556.7亿元,位居中西部地区第一。
王云飞坦言:“我们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的代表,湖南对外开放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我们还要继续吸引更多外资,完善制度性开放。”能否再下功夫继续推进?”“湖南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大力融入国家战略,扩大经贸合作交流。”
奚明明认为,在推进内陆改革建设和开放高地中,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建长江经济带。积极推动融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积极开展产业转移。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这种发展探索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动力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发表于2024年《中国经济周刊》第3、4期)
【长江中游城市群知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