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喜马拉雅# 《上官文露读书会》
姜文新作《邪不压正》即将上映。他从1993年开始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如今的《邪不压正》已经完成。 25年过去了。作为导演,他只给我们拍了六部电影,平均只有一部。这个部门的速度充其量只是适得其反。但大家都清楚的是,除了这部尚未上映之外,剩下的五部电影都是经典。
纵观文强导演的所有电影,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故事背景都发生在过去。从《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文革时代”到如今《邪不压正》的“北洋时代”,蒋文的镜头始终聚焦于中国的过去。
也许姜文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喜欢回忆过去。今天,很多人感叹“美丽的80年代”,但在我们改变的想象中,80年代永远是那么纯粹。姜文想象中存在的纯粹,绝对是来自民国时代的。如果连续看三部民国题材的电影,从《让子弹飞》到《一步之遥》再到今天的《邪不压正》,姜文浓浓的“民国情结” ” 得到证实。这就够了。
作为《邪不压正》的原著小说,《侠隐》通过文字以不同的形式重构了民国。与电影视听语言所提供的强烈感官刺激不同,作者章北海凭借文字的独特魅力,雄辩地描绘了他心中的民国。
“张北海,本名张文一,1936年出生于山西五台,在台北长大,在洛杉矶工作学习,在联合国工作,退休后移居纽约。”这是《侠隐》 . 扉页上有作者介绍。虽然这样的人生轨迹是完美的,至少从地理上来说,北京并没有给从小就远离大陆的章北海留下太多的印象。
无论怎么看,“思乡”这句话都与章北海无关。看《侠隐》的故事背景是民国25年,按照现在的日历,是1936年,章北海出生的那一年。从这个角度来看,《侠隐》与一本关于记忆的书不同。
20世纪80、90年代,北京再次进行大改造,牌坊、巷子相继被拆除,这座曾经的古都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身居纽约的作者以观察者的视角看待北京的现状,所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记忆无疑会不一致。
正如我们感叹“美丽的80年代”一样,章北海也同样表达了对现在北京的不满。过去总是很美好,但现在的北京变化太大了,人们很难再有同样的世故了。一如既往,与北京短命的老家族建立了联系。
《侠隐》是一部描写衰落世界的武侠小说,描绘了一位英雄濒临生命终点的悲惨模样。 主角李天澜是一位身陷血海深仇的少年侠客。但所描绘的江湖与金庸、古龙笔下的江湖明显不同。
1936年,北京称“北平”。到处都是汽车和路灯,到处都是警察和外国人。在这种环境下,帮派、党派、恩怨等旧观念注定行不通。这些“英雄”与我们想象中的优雅、温柔、复仇的骑士相比,实在是太没用了。
事实上,这样的设置是章北海的意图。随着枪的出现,功夫变得越来越无力,而李天澜的师父虽然武功高强,但在手枪面前依然无法抵挡,被冰冷的子弹轻易杀死。古典骑士精神在“洋枪”的压力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作者将垂死的英雄李天澜介绍为老北平的殡葬者,让这样一位孤独的英雄见证老北京的最后一丝曙光,再合适不过了。故事的最后,日军占领了北平,武林最后的英雄李天澜用枪射杀了敌人,浪漫的武林世界彻底破灭。与此同时,这声枪响也标志着北平的最终死亡。
北京的生活怎么样?故事开始于1936年秋天,结束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此期间,读者可以跟随主人公李天澜,体验一年的北京生活。
然而,作者笔下的北平风格可能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它是最中国和最西方的混合体,一切都显得脱节。这就是当时鼎盛时期的北京的真实形象,“富人的天堂,百姓的太平世界”。乍一看不和谐的东西,被北京的慷慨调和起来,无论你来自哪里,一旦沉浸在它的世界里,你就会发现这里的生活太舒服了。
北京繁荣的本质是什么?老北平与现在的北京相比,唯一的区别似乎只是被拆除的城门和胡同,唯一改变的就是人们的衣着和饮食习惯。但实际上,作者所呈现的衣、食、住、行等元素,只是北京风貌的象征,真正的核心是人,是沉浸在市场中的人们的平和与自信。
诚然,今天的北京比以前的北平方便多了,但即使方便了,人们也变得越来越冲动。贝戴拉的生活对吃、穿、住、行都很讲究,而这种承诺源于对传统文化的信任,看似繁琐的规则背后却有一种优雅的感觉。
现在中国政府放弃了那些繁琐的规则,也失去了这种信心。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信任,北平那些醉酒的人影早就消失了,但这些人影不是城市的建筑,而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活生生的人。
来源| @himalaya 《上官文露读书会》 中宣大学美术硕士上官文禄,读过古典文学名著,有15年的新闻领域经验,我看得一清二楚。文学中的世界。
真实的讲故事不仅仅是讲故事。上官文录拒绝快餐式阅读和心灵鸡汤,用最简洁、独特的方式让您感受到经典之美和经典的不同侧面,陪伴您有效阅读。世界。了解故事并了解经典的真正含义。
【邪不压正百度百科,邪侠是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