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量:指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和部分潜在矿产资源。经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已确认边际经济效益的矿产资源,未经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而通过勘查探明的具有独特经济效益的矿产资源,经初步勘察预测的矿产资源。是地质管理程度最低、可行性评价最低、经济效益最低的矿产资源。分为7种:2S11、2S21、2S22、331、332、333、334!
2、基本储量:已探明的矿产储量中,符合当前开采、生产所必需的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指标要求,并经过详细调查、勘探、管理和探明的部分。通过回收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被认为是经济的和边际经济的,以储量表示,不扣除设计采矿损失,并且是矿产资源的指定部分(矿产资源鉴定也必须满足)。注:基本储量不包括潜在矿产资源,而是资源量的相对值。总的来说,是一种地质可管理性好、可行性评价高、经济效益高的矿产资源!分为6种:111b、121b、122b、2M11、2M21、2M22!
3、储量:是指基本储量中经济上可采的部分,是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制定年度开采计划时,综合经济、采矿、选矿、环境和法律考虑而确定的。社会和政府的影响。经过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相应修改后,确定经济可开采部分,或者说在给定时间已开采的部分,以扣除设计和开采损失后实际可开采的数量表示得到。根据地质可靠性和可行性评价的不同阶段,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它们是基础储量和一般储量中最经济的部分(资源)。换言之,地质控制程度是最高。可行性评价最高、地质控制程度最高的矿产资源。分为111、121、122三种。
我觉得还是理解数字和字母的含义比较好!综上所述,储量分类中带3、S的均为资源量,带M、b的储量为基本储量,所有储量以1开头,编号为1或2。只是不包括在内。所有角色都是储备角色。其中,从质量上看,储量最大,基础储量次之,资源最差;从数量上看,资源最大,基础储量次之,资源最差。即使只是轻微的。
三者呈累进关系,发展为根据资源量确定基本储备量,并根据基本储备量设立储备基金。而且它们都是动态变化的。
【储量 基础储量 资源量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区别】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