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都是啥,2020年考古发掘

更新:03-22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光明新闻北京1月30日电(记者李云王小飞)1月30日,四川省资阳市蒙溪河旧石器遗址、平潭市回丘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福建屈家岭头新石器遗址;湖北荆门市新石器遗址;陕西清涧县宰沟商代遗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部唐宋景教寺庙遗址自治区辽商王城南部巴林左旗建筑遗址等6个项目入围。

陕西省清涧县寨沟商代遗址出土的蓝绿嵌铜燕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福建省平潭县东花丘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新发现”被业内称为“六大”。该值已选定。在中国社科院考古论坛上,入选的“六大人物”共同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细致生动的古代人类生产生活图景。

四川省石阳市梦溪河旧石器遗址:重新认识旧石器时代

梦溪河遗址位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境内,其主要文化层距今7万至5万年,是世界上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清晰、系统、全面的。历史废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哲轩表示,该遗址之所以被称为“完整元素遗址”,是因为该遗址不仅发现了石器,还发现了骨头和木制生产工具。对于旧石器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有机材料加工和利用的证据在世界范围内很少见。该遗址利用的动植物资源包括“大中小、水陆空、肉食草食”,从大树到小植物,地上有熊,空中有鸟。动物。

这里发现的接骨木和条纹草大部分是中药用的药用植物。这意味着,早在“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诞生之前,古人类就已经对植物资源有了认识。同时,现场还发现了明显的火烧痕迹以及骨头上的割伤抓痕。其中,雕刻等行为在旧石器时代非常罕见,反映了早期古人类对精神世界的初步探索。

北京大学考古博物馆学院教授王玉平表示:“孟溪川遗址还原了大众触手可及的远古生活方式。几年前,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控制能力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旧石器时代的认识。”社交生活。”

西部景教遗址出土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图片提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福建省平潭县柯曲头新石器时代遗址:完成中华文明形成发展中的“海洋拼图”

柯沟头考古遗址包括福建省平潭岛的柯沟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其起源可追溯到距今7500至3000年前。福建沿海地区被认为是早期南岛语系语言形成和传入台湾的重要起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振宇说,这些遗址展示了早期南岛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生存模式既有大陆性的,也有海洋性的,各个时代的遗迹都被发现了。西营、柯沟头遗址还发现了丰富的海洋和陆生动物资源,以及距今7000多年的植石稻遗迹。中国东南沿海岛屿上的仪式性公共活动十分发达,这可能与航海和渔猎的生存模式有关。

“早期南岛语族的特征既有海洋性又有大陆性,这与南岛语起源于大陆、传播到海洋的逻辑特征是一致的。”周振宇说。初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平潭的史前人类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人类有着密切的遗传联系,这表明早期南岛人的大陆起源。考古植物学研究表明,稻米和小米在4,800 至4,600 年前传入台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指出,平潭岛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加深了我们对中华文明海洋本质的认识。

湖北荆门屈家岭新石器遗址:五千多年前江汉平原的治水智慧

屈家岭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行政区,是包括屈家岭、尹家岭、钟家岭、钟子洞、羊湾在内的一处大型新遗址,属石器时代遗址。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多处根据这里情况而修建的大型史前水系,并对熊家岭水系和政繁水系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戴向明表示:“水利系统的发现,实际上将屈家岭遗址联系在一起,成为展示中部地区文明起源的重要遗址。” "这是长江。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陶岩表示,大坝建设的很多细节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比如古人利用自然分布的岩石表面,呈现出更高的趋势。南侧为溢洪道,北侧为低位,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科学建设理念。

屈家岭遗址复杂的用水系统集抗旱防洪、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史前先民的治水理念已从被动防水、保水演变为主动治水。表明防洪和管理工作发生了变化。水管理:通过使用水,我们实现了从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的飞跃。

陕西清涧县包沟殷代遗址:方国,陕北中原地区与商文明共存的国家。

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夏家沟镇寨沟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陕北地区最大的殷代中心聚落遗址。

据商遗址甲骨文记载,商朝末年,商朝周边存在着许多国家。陕西高原北部曾是殷代方国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载沟殷代遗址是商、商文化区之外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等级最高的A型贵族墓葬。 “出土的金耳环、蛇匕、陶器等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反映了黄土山区与商代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商代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占伟教授。

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殷蜀风格的优秀陶器模型。北京协和大学教授雷兴山表示,“成熟、精致的陶器模型的发现,证明至少有一部分青铜器不是从商代遗址铸造带回来的,而是来自这里。”这也说明这是一件高品质的青铜器。”这里的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什么水平?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唐宋景教寺庙遗址:见证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西侧景教寺庙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火焰山南麓,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是国内外现存罕见的景教寺庙遗址之一。国外。

唐朝时期,景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山大学社会人类学学院教授刘文锁表示,西部景教寺院(寺院)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结构完整。出土了重要文物,特别是多语言文字。初步鉴定,包括汉语、叙利亚语、粟特语、维吾尔语等。还有一些双面文献,一面是中文佛经或道教经文,另一面是维吾尔文景教经文或叙利亚文景教经文。

近年来,该遗址已出土壁画残片186件,刘文嫂说,“这些壁画的颜料和绘画风格与新疆很多地方发现的壁画非常相似,不同宗教之间也存在联系。” ""这是相互学习的证据。”

“多种语言、多种宗教在这里同时存在,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武说。的历史)。

蒙溪河遗址出土骨刻痕迹图片提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辽代上京遗址出土的和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辽上京王都南部建筑遗址:辽上京建筑中国化的证据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县林东镇东南部。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辽代上京帝都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遗存考古调查和发掘,主要由两个大院落和正殿、配殿等四座单体建筑组成。挖掘出来的。它还包括回廊和庭院墙等附属建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英介绍,目前发掘发现的辽代大型宫殿建筑全部是西向东。此次发掘的院落是辽代帝都上京最早修建的院落,是辽代时期发现的坐南朝北的大型建筑。 “契丹人与中原汉族接触后,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新发现的大型南向建筑是契丹人接受汉文化的重要标志。那应该是证据。” ”。北京大学考古博物馆系教授秦大树表示:

据文献记载,帝都南部发掘的大型建筑遗址规模宏大、水平高、位置显着,与辽初重要建筑有关,如“孔庙、国子监大学、政府机构的记录有《辽史》个。”王英说。

《光明日报》(截至2024 年1 月31 日版本0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都是啥,2020年考古发掘】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葳蕤是什么意思啊,葳蕤是什么意思解释 下一篇:于和伟专访视频可凡倾听,于和伟的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