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政治家首先要做道德家,政治家首先要致力于圣人之路,成为“仁人”,才能成为受人爱戴、拥护的人。孔子说:“道以政治,以刑统一,民无耻。道以德治,以礼统一,有耻而威严。”去纠正,而百姓只是想得到免责,惩罚无耻,用道德引导和礼仪来同化,使百姓感到羞耻而臣服。
孔子针对下层阶级,主张以礼乐为稳定民心、稳定政局的主要手段,辅以刑事司法。
在儒家思想中,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是从“内贤者”到“外王”。这里,“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 “修己”自然可以“治人”,而要想“治人”,首先要“修己”。
【君子的修养需要“内圣外王”的境界】
最后,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条道路由八个项目(步骤)组成:“学问、修养、诚信、正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儒家的“内圣外王”。在这个世界上,学习事物、求知、诚实、正义、修身被认为是内圣之事,而治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外王之事。它已经有了。
其思想含义是孔子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所说的“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于亲和,在于至善。”这个道理统治着世界。一个人的修养被认为是政治好坏的关键。
内圣是通过修道而达到一定的崇高境界,外王则体现了一个人在所处社会领域的独立修养。内贤者与外王既相互排斥又统一。
按照正统儒家观念,君子修养和修养自己的品格和道德,将道德实践内化到主体的心理结构中,让主体逐渐积累和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断言如果我们这样做。 实现你统治国家、给世界带来和平的政治野心。
西方科学注重探索外在物质世界,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修养并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还需要考虑如何运用“内圣外王”的哲学思想以及自我发展的基本形式“立学道德”与社会活动的关系。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内圣、外王与其说是政治层面的“成王之道”,不如说是君子达到个人“内外修养”最高境界。
参考:
一、【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由来及特点
2.【“内圣外王”:儒家人格理想的历史发展】
【内圣外王的解释,内圣外王是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