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学经典个人感想800字1
《大学》概括了人们一生实现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模式,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修身在于正心”,就是强调的意思是:要想提高道德品质,关键是先正心(思想)。 “所谓‘治家先修身’,就是说,要想治好一个家庭,首先要修好自己的道德。”治国必先修身。 “所谓天下太平,在于治国”,意思是说,要治好国家,关键是治好家。根本是治好国家,所以,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做人的第一学问。“修”就是我们所说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做好人。做人先有能力管好自己的家庭,才有能力治理国家、实现天下太平、让人民安居乐业。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会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人连自己的事、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就没有资格做官,没有资格治理国家。 否则,就会给他人、社会带来危害。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一个好人,无论他受过怎样的教育,也无论他拥有亿万财富,他的一生最终都会是失败的一生。 古人云:“官品格,为官先做人”。 另一方面,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人,永远会被人们铭记和学习。 所以古人云:“智者德之本,德者才之师”。
《大学》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好人。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与人相处时保持冷静。 “大学”的目的是弘扬正直的道德品格,使人弃旧求新,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 从国家元首到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必须以修身养性为根本。 如果这个根基被扰乱了,就不可能治理好家、家、国、天下。 而且,事情一定要分轻重缓急,否则本末倒置就不好了……
大学短短两千字,深刻阐释了大学的人生知识和社会知识,以及学习的最高境界。 知识不在于某项具体技术,也不局限于世俗琐事。 知识在于明辨世间的是非,推动社会进步,为世界树立榜样。 “君子之行于天下,乃天下之道,其行,乃天下之法,其言,乃天下之理”。
《大学》国学经典个人反思800字2
《大学》为国学“四书五经”之首。 相传《大学》是孔子最早收集整理成《礼记》的文章之一。 后人将其与《礼记》中的另一部《中庸》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称《礼记》。 《四书》。
“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其内容和写作目的,不仅是告诉人民如何做人、如何治家,而且是告诉国家人民如何安宁治国。 同时也提醒皇帝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太平盛世。 世间德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从“修身、治家、治国、天下和平”的角度来看,本书可谓一本综合性的理论教科书。 因为他的教育对象是上至百姓,下至王公贵族、士大夫,直至皇帝。 他的理论适用于每个人。
首先我想谈谈我个人对经典《大学》的感悟。 此经开篇就明确指出:“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于亲民,在于精进”。 它完全围绕弘扬美德的原则。 ,是《大学》的三大纲领,下面的“格物、求知、诚、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八眼。 “大学”,八目以修身为中心。 阐明修身的一切方法和目的,可见修身是儒家思想极其重要的核心理念。 只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只有将仁、义、礼、智、信、孝、忠的中心思想融入修养之中,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仁人。
从古今中外成功与失败的人物中不难发现,所有成功人士都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大学》“修身为人之本”的要求来修身养性。 。
无论你的理想有多么远大,无论你的计划有多么美好,你首先要做到你想做的事,然后才能实现。 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生气,也不是责备,而是要寻找自己内心的不足,或者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将其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以便你可以随时看到它们,这样您就可以更轻松的了。 实现目标。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国粹。 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今后,我要多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指引我走出迷茫,让我的生活变得轻松自在。
《大学》国学经典个人反思800字3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民族。 “阅读历史可以提供清晰的教训。”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书本中找到针对当前情况的解决方案。 现代社会,人们在巨大的压力下成长和生活,逐渐变得浮躁、急于成功,把基本的东西抛在了脑后。
人应该不断学习,树立明确的目标,然后为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因为漫无目的地活着就是消磨时间,没有真正的价值。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想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也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搁置了自己的理想,忙着无关紧要的事情。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感到压力很大,不是因为找工作难,而是因为我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我认为,虽然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很严重,但根本原因是现代大学生的整体水平在下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据我所知,每年都有职位空缺。 并不是说公司不招聘。 人,但是没有适合公司招聘的人。
通过阅读《大学》,我懂得了“大学之道在于德、亲民、仁”。 只有具备正直的品格,弃旧求新,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在文章中,我找到了解决自己浮躁的方法,那就是懂得静而后静,静而后静,静而后平,静而后能去思考,去忧虑,然后获得。 只有树立目标、坚定志向,才能冷静、冷静地思考,进而收获回报。 孔子曰:“止而知止,岂能为人而不为鸟?” 我相信每个人经过努力都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修身养性是“八眼”的核心。 只有观察事物、求知、真诚、正念,才能治家、治国、平天下。 看事物,必须看本质。 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目标。 据调查,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还不是很高。 大部分原本受人尊敬的大学生,现在都被人鄙视了。 这值得我们反思。 而且,近年来知识侵权问题也变得十分严重。 一个不能学习的民族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 只有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广阔的天空下拥有自己的自我。 一块土地。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心中有目标,就埋头苦干。 也许有一天,当你抬起头时,目标就触手可及。 不要把目标看得太远,那样只会让你感觉遥不可及。 ,“诚心求之,即使得不到,也不远了。” 读书时,只要琢磨琢磨,反复琢磨,就能把自己修炼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确实压力很大。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大学》国学经典个人反思800字4
小时候读书的时候,老师会让我读完后写感想。 但当时的反思太过刻板,几乎千篇一律。 后来我也爱上了读书,读完一本书就会思考很多。 只是我今天写的大学并不像一本书那么简单,或者不仅仅是一本书。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如果你真正读万卷书,你可能会发现,你不是行万里路,而是原地踏步。 大学四年的时间并不长,但这四年所经历的却是,却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大学之道在于厚德、亲民、精益求精。
当然,读书不是为了治国、从政。 说你亲民也许有点过分了。 古代大学指的是君子之学,君子以仁结束。 恐怕现在的人或者学生早已忘记了什么是仁。 当然,我也承认,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仁的含义; 上大学的时候,我并没有从中学到多少哲学,只是学到了一种对待世界的心态。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闻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心。
能做到如此淡然的生活态度的人可能很少。 毕竟我们生活的社会太复杂,太现实。 似乎很少有人有能力或者机会去领悟修身的意义。
我们总是以一种仰视的态度面对生活。 也许仰望意味着追求和理想,但我们从未想过,在仰望的同时,我们也贬低了自己。 人确实应该有理想和追求,但是这种对这种理想的追求应该如何体现呢? 我们总是在面对这个社会带来的一切,但有多少人能够泰然自若地对待所谓的社会现实,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叫《善待自己,善待生活》。 书中有一段话说,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一次又一次证明,人是一种可以重塑的生命形式,人是自己选择和创造的产物。 但实际上,我们却给了所谓现实社会重塑生活的这个机会。
你用明亮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明亮; 你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美丽。 愉快而幸福的生活来自于快乐的心灵和一丝幸福。 我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并没有很好的了解,所以我不得不用书中的原话来表达我对它的态度,或者我希望我有的态度。 我想这种态度在当今社会也算是大学里所谓止步不前吧。
《大学》国学经典个人反思800字5
第一次接触《大学》时,并没有要求详尽的解释。 读完一遍,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大学》没有讲述一个情感丰富、情感丰富的煽情故事,为什么会感动呢? 此时的情感不仅来自于文章中所讲的内容,也来自于作者和注释者。
总结起来,让我感动的有三点。 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篇章注》。 我一直对宋代学者尤其是朱熹印象不好。 我一直给他的印象是一个迂腐、呆板、严厉的学者,没有一点气场。 读完这篇注解才知道他的名声不是白来的。 他的注释严谨细致,对原文的理解深刻透彻。 想想,留下千古名号也是有道理的。 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典型代表。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们恭敬、认真地学习孔子和圣人的教义,几乎带着一种虔诚。 这种对学术的虔诚,在今天的学者身上恐怕很难找到了。 这是一种不顾功利的认真和认真,也是最让我感动的。 这完全源于学者们自己。
接下来是第二点。 《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这是个人修身与治世的辩证关系。 上一章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 “唐之盘题曰:‘日日新,日日新,日日新。’”这句话与孔子的“君子一日三省吾身”是一样的。 古人非常重视道德修养。 他们对自己提出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 “治骨角,应再切磨;治玉,应再切磨。” 君子自身的修养,恐怕比对待骨角玉石还要严厉。 这种对完美人格的执着追求令人敬畏。 这是第二个让我感触很大的地方。 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各走各的路,安于自己的原始状态。 “个性”宣扬魅力的同时,也给很多不思进取的人提供了放飞自我的理由。 古人对完美的终极追求也许无法实现。 其实很少有人意识到,但他们对美好人格的不懈追求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尊重和尊重。
第三,“古之欲达天下,必先治国;欲治国,必先齐家;欲齐家,必先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必先正其心。 欲诚其意,必先知其意。 欲知事,必究事。”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那就是有所作为,换句话说,用行动改变现实,把目标一步步分解为细节,并一步一步地实现。同时,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也要讲究方法,分清根源,循序渐进。“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一切以人为本。”修身。”只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如此,古人认真严肃地管理人生,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我们现代人面对问题的时候被动得多,颓废无助的多,很多时候,我们也为自己树立了光荣远大的理想,但只停留在口头上,懒得去行动,只是说说而已。但一到为了理想吃苦的时候,你就退缩了,不再前进了。 想想古人,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是可耻。
以上三点是最让我感动的。 另外,《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综合体。 其“三个纲领”和“八项”讨论了理想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应采取的行动。 其实,理想也是《大学》的一个主题。
而且,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珍贵的,蕴含着大量的信息,让人读之受益匪浅。
《大学》国学经典个人反思800字相关文章:
★《大学》中国经典7500字反思
★ 反思儒家经典《大学》范文5篇
★ 经典国学视频个人感想5个,每个600字
★ 观看国学讲座后个人感想的5个优秀例子
★ 最新国学经典阅读800字范文
★ 国学弟子感言范文5 800字
★ 5篇名著个人感想(800字)
★ 5篇800字的个人反思论文
★ 5 900字中国古典文学读书笔记
★ 高中生个人反思论文5篇(800字)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值得一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