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古节传世承载两千年文明“推休眠”而得名

更新:05-10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展示冷食习俗的展品。

游客参观寒食清明博物馆。

冬天的绵山,宁静、辽阔。

绵山又名界山,是寒食清明文化的发源地。 相传春秋时期,介子推与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烧林求贤,介子推母抱树而死。 介休因“介子推睡于此”而得名。 2008年,介休被全国政协命名为“中国冷食之乡、清明文化之乡”。

2011年5月,清明节(介休寒食清明习俗)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

千百年来,人们延续历史习俗,弘扬孝道、亲情、歌颂家国情怀。 在充分的仪式感上,增强了家庭成员乃至同胞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古老的节日代代相传

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明

据史书记载,晋文公为避祸,流亡他国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他,不离不弃,甚至割股侍奉皇帝。不求富禄,与母亲退居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相见,下令放火烧山,不肯出来。山上最后被烧死,用火和冷食表达哀思。”2023年12月8日,记者在导游徐晓婷的带领下,沿着蜿蜒的旅游路盘旋,探索山里的历史文化。寒食节。

穿过山门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铜像。 这是晋代大夫介子推的雕像。 许多游客怀着对介子推的崇敬之情走进绵山,祭奠这位以村(井界)、山、城、节、俗“五记”所铭记的千古先贤。 他的精神和品格,是血与火的历史铸就的,激起了韩世清明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

在绵山,寒食清明节的时间、地点、人物都准确无误,这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是非常罕见的。

“四海同吃寒食,万年不变。” 无尽的寒食清明节和令人难忘的介子推,是一场延续了2600多年的接力赛。 寒食习俗最早出现于汉代学者桓谈的《辛论》中。 东汉后蔡邕的《秦草》和《后汉书·周居传》记载,汉代吃凉食的习俗已从并州扩展到太原全县。 三晋南北朝时期,寒食节习俗从太原县扩展到整个三晋和北方大地,成为全国性的习俗。

隋唐五朝是汉世清明史上的重要时期。 《唐会要春八十二节》载:“贞元六年三月九日诏:大年初一应举行汉时清明,前后三天。” 这就是最早的“七日小长假”。 唐代的寒食清明节习俗有插柳、荡秋千、蹴鞠、拔河、放风筝、放火、宴饮、吟诗、品茶等活动。 文化内涵和娱乐功能更加丰富。 宋元时期,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时间接近,清明节兴起,取代了寒食节,并纳入了寒食节期间禁烟花、吃冷食等习俗。 清代的寒食节完全被清明节所取代,但禁烟习俗已淡化,娱乐活动也逐渐减少。 如今,清明节被定为法定假日,寒食节一直延续至今。

寒食节体现了介子推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清明的政治理想、不立功的奉献精神、不违背亲人的孝道、做人的准则“诚实守信是古代社会的道德准则,是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纽带,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希望游客能够在相遇的同时欣赏美丽的风景,“能够重温历史,传承文化。”

清明寒食

古人踏青的“旅游节”

“整个天空被火焰熄灭,整个大地被烟雾覆盖。”

寒食节,顾名思义,就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冷食的节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 基本主题是扫墓、祭祖、踏青。 由于冷食与清明节相联系,同时又具有缅怀祖先、祭祀前人的情感诉求,所以许多习俗逐渐融合在一起。 后来,扫地、踏青、赏花、荡秋千、蹴鞠、品茶、斗鸡等习俗逐渐加入到人们的纪念和崇拜中,丰富了节日的内容。

寒食清明节将自然节气与人文习俗融为一体,凸显‘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也堪称古人的‘旅游节日’。” 在寒食清明博物馆,记者见到了《寒食清明节》的讲述者杜国华。 多年来,他见证了绵山的发展,讲述了清明节凉食的起源、习俗和演变。 他说:“古人常选择清明节踏青的时间,因为清明节前后雨水充足,阳光灿烂,春暖花开。”寒食节的习俗开始从喜庆的节日转变为隆重的节日。 寒食节原本是两个习俗不同的节日,清明节是人们祭祀祖先、祈福保佑的节日。清明节烧火、吃寒食、祭祖,却有先后、相辅相成的联系,于是两者逐渐合而为一。”

记者跟随杜国华穿过博物馆的时空隧道,亲身体验了历代寒食清明节纪念介公的壮观场面和各项活动的壮观场景。 他感受到了风俗的新奇和祭奠仪式的隆重震撼。 这些民俗活动以民歌、舞蹈、娱乐、手工艺、仪式表演、诗歌创作等形式呈现,是中华文化的全景展示和独特表现,是民族文化的集合,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民族灵魂。

在冷食文艺展区,历代文人以诗歌、戏曲、小说、文献、书法、绘画、金石碑刻、民间工艺等多种形式记录了冷食习俗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容。

唐代元稹的《寒食日》中有一句台词:“今年寒食盛行,这一天全家人一起出行。” 宋代范成大在《春田田园杂记》中也说:“清明时节,村里桃花开满,春色如锦,鼓乐高唱。”《东京梦华录》载:“清明上”白天,都市人出门到郊外,田野如城。 人在田园嬉戏,黄昏归来。”这些诗句生动地反映了古人清明节期间吃凉食、踏青的热闹场景。

谨言慎行,远行则民德坚。 这些以寒食清明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不仅触动了寒食生活的欢乐气氛,也铭刻了先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诠释了寒食习俗的多重内涵,也通过冷食流露了文人的情感。岁月流转,见证历朝历代。 寒食节的地域风情和节日习俗。 就这样,人们在悲伤和欢笑之间感叹世事变迁,在外出和归来之间感受生命的勃勃生机。

民俗韵律

绽放新时代的辉煌

宝符岩、铁锁岭、圣乳泉……处处美景都伴随着典故,令人着迷,目不暇接。 随着历史的变迁,绵山已成为人们探古访古、品味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绵山风景区自然景观‘奇、险、美’,人文景观‘古、灵、奇’,无一水不秀,无一溪不幽,无一景不美。不典型。春天我会再来这里纪念一下引入公众,体验民俗风情,探索和探索寒食清明文化的深厚底蕴。”来自四川广安的游客邵毅说。

清明节寒食,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人们以节日为媒介,以民俗为媒介,外出赏花、扫墓、祭祖。 他们感念祖先的恩德,思考国家的强大。 他们崇尚正义、追求正道,早已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两千多年来,寒食清明习俗弘扬了中华民族忠孝仁爱的文化,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凝聚了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将中华传统文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介休的习俗逐渐成为全国潮流,影响深远。

近年来,绵山风景区在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还注重全民健康养生旅游,恢复了秋千、踢毽子等寒食清明节期间的各种民俗活动。 、武术、拔河等传统健身体育项目挽救了蹴鞠等濒临失传的健身项目,将绵山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融入旅游资源,扩大了传播力和影响力绵山寒食与清明文化。

为弘扬寒食清明文化,介休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引领,大力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介休寒食清明文化”。 截至2023年,绵山已举办第十六届寒食清明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唱游三晋”山西省原创音乐推介启动活动。 此外,还完成了陕西西安、四川成都、湖南长沙“介休旅游”高铁命名活动,并宣传绵山风景区在启动仪式上发挥作用晋中学院“青春遇见介休”高校介休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发布《文旅主任申玩》、《吃在介休、住在介休、玩在介休》等宣传片拍摄于绵山风景区。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景区的恢复和恢复,而且对寒食清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介休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宋林伟表示,下一步,将以绵山寒食清明文化节为载体,宣传推介介休,呈现更多元素、更高层次。为广大游客提供品质旅游。 服务让“寒食清明之源”的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寒食,清明,是介休之根,中华之魂。 让浩然正气长存,让民族脊梁坚强,让我们满怀希望、坚定前行。

【寒食 古节传世承载两千年文明“推休眠”而得名】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深圳市宏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中华孝道园投资 下一篇:研真清|帝国理工学院2016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