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厕所入手提升村庄“颜值”75岁的周淑美一辈子生活

更新:05-12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鲤鱼山庄位于遂宁县王集镇洪山村所辖自然村。 占地1700亩,其中村区面积192亩,山地面积76亩。 有283户,970人。 凭借美丽的田园风光,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三名。 一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点。 不过,这里的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了。 这个不到1000人的小村庄,人居环境改善后,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换厕所开始

改善村庄“面貌”

75岁的周淑梅一生住在鲤鱼山庄,经营一家食堂。 “我和老婆平时都是买卖日用品、零食的,大人小孩都爱来我家,原来村里的环境不是这样的。村民们喜欢堆放柴火、需要发酵的粪便,还有院墙外的杂物,如果你觉得不是公共场所,你可以堆,我也堆,大家都堆,路会越来越窄。”周阿姨。

谈起现在的变化,她感慨万千:“我现在的生活真幸福!不过,当我第一次听说村子要改造时,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改变。有的人觉得门口不准堆杂物,二房没地方放,我不同意,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工作,甚至用自己的房子进行装修。并以他们为榜样,让大家知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现在拥有了美丽的鲤鱼山庄。” 周阿姨的食堂门口挂着一个表明鲤鱼山庄统一规划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鲤鱼山庄-店”,颇有特色。

远远望去,鲤鱼山庄都是统一的黑瓦白墙,但沿着巷子走下去,记者发现每栋房子都各有特色,户型和布局各有不同。

“现在我们当地主要实施旧村改造项目,其实规划之初就确定了两种形式,一是旧村改造,二是异地建设新村。”村里的老人对老房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征求意见后,首先实施了旧村改造项目。”红山村党支部书记周全胜说,旧村改造分为两部分。四步:第一步改造厕所; 第二步是控制混乱; 第三步是改善供水; 四步走,筑路。

这四个步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周全胜告诉记者,改造之前,鲤鱼山庄有一个习惯。 家家户户院门口都有一个旱厕。 有些人甚至在旱厕旁边建了猪圈。 村里有些老人喜欢用锅……这样……先是每家每户的墙外都堆放着旱厕、猪圈、炊具、土灶、柴火、各种杂物。 最终,巷子只有3米宽,想要实施旧村改造,首先要清理占用的公共空间。

但村委会又遇到了困难。 村里人上厕所都是靠各家门口的小旱厕。 旱厕拆除后,人们迫切需要三个需求。 大家都可以去哪里上厕所呢?

先盖上再取下! 很快,4个大型冲水公厕投入使用。 新的公厕干净、明亮、方便。 “我们终于不用再忍受又小又臭的旱厕,也不用定期挖粪便了。”周淑梅说。

“厕所问题解决后,剩下的三步就顺利了。” 王集镇纪委书记白晶晶表示,经过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共清理猪圈、柴草堆392个,拆除旱厕、大型露天厕所200余个。 废弃猪舍5500平方米。 已铺设污水管网10000多米,雨水管1513米,沿屋檐明渠排水沟4000米。 村内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原来3米宽的小土路改造成5米宽的叠层水泥路。 现在,走在鲤鱼山庄的路上,你将不再“晴天满身灰,雨天一身泥”。

精选手绘壁画

弘扬孝文化

鲤鱼山庄村口,一面墙上挂满了手绘壁画,画中央写着“金锁鲤鱼山”五个大字。 68岁的村民陈义槐告诉记者,之所以叫金锁鲤鱼村,是因为鲤鱼山庄里自古流传着一个传说:古时候,村里有一个名叫金锁的年轻人。 他的父亲早逝,留下生病的母亲。 金锁一个人照顾她。 金锁每天都要上山砍柴、下田种地。 所有的工作都是体力劳动,他每天都要给母亲做饭。 住在黄河里的鲤鱼仙被金锁的孝心感动了,每天为金锁做饭。 最后,两人结婚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鲤鱼山庄,大人都会给孩子们讲述这个传说,村民们非常重视孝道文化教育,可以说孝道影响了整个村子的发展。” 陈叔叔说道。

鲤鱼山庄的古色古香来自于黑瓦白墙; 另一方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壁画也为村庄增添了不少色彩。 不仅村口的墙壁上,每家每户的前面和后面都挂满了壁画。 “每一幅壁画都是一个经典的孝道故事。” 周全生说,古代有一个传说,叫“卧冰寻鲤”,讲述了晋代王祥冬天为继母冰上钓鱼的故事,被视为孝子经典。 “卧冰求鲤”和鲤鱼山庄的共同点不仅是“鲤”字,而且都与孝文化有关,因此,经过与全体村民讨论,村里决定在墙壁上手绘一些经典的孝道故事,形成壁画,不仅美化了村里的整体环境,也让村民学习了传统文化,提高了精神面貌和文化自信。

陈宜槐还喜欢逛村里的小广场,“在那里可以学习知识、锻炼身体。” 广场两侧布置党建工作长廊、扫黑除恶宣传栏、公共空间管理对比图。 广场的东北角,有单杠、双杠、太极推揉机、扭腰机、蹬腿机……一应俱全。

“开工建设已经一年多了,最大的收获就是精力和精神上的变化。本来心情郁闷,觉得农村不如城市,村里‘脏’了。”现在经过管理,道路好了,村里干净了,人民精神饱满了,前几天,我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一定不能灰心,但我。一定要打起精神,跟上年轻人的脚步,为村里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陈义怀说。

白晶晶告诉记者,尊老爱幼、慈母孝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精神力量。火种代代相传,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孝文化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家庭文明建设的核心。 该村还将通过评选表彰尊孝模范家庭、建设孝道长廊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弘扬孝道。 文化建设促进农民孝文化培育。

搭建致富舞台

吸引村民返乡

在苏州打拼多年的村民陈冲带着孩子回老家过暑假,心情非常激动。 “以前过年我一般都会回家一次,但这一次却遇到了困难。一是村子里的环境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我在家里生活不习惯;二是我不得不过年回家一次,连儿媳妇都不想回去了,如今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得回来一些。每天晚饭后都会出去散步,就像一个大公园。”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来。我可以照顾我的父母,不让我的孩子跟着我们到处流浪,让他有我这样的青梅竹马。我愿意比在苏州赚更少的钱”。 陈冲解释道。

鲤鱼山庄正在为像陈冲这样想回乡发展的人们搭建一个舞台。 白晶晶告诉记者,去年,该村利用农耕体验、孝道展示、鲤鱼仪式文化、乡村生活、特色产业、怀旧记忆等六大群,打造花果特色产业和孝道特色。 “一山一水一泉一湖”。 文化、山居和独特的田园风光。 “村里的风景变好了,赚钱的机会也多了,希望有更多的村民回来发展。” 白晶晶说道。

据了解,鲤鱼山庄通过特色田园村庄建设,探索集体和农户贡献资产、资金、资源的“3+1”经营模式,公司发展特色田园乡村经营。 合作社收存集体土地和资产,鼓励农民“三资”入股。 同时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参与日常运营管理,围绕“田园社区+文创农旅”主题开发产业配套。

“放假的时候,我喜欢带孩子来这里采摘,然后晚上去农家乐尝尝农家菜。” 正在采摘黄桃的游客陈佳说道。 现在,梨雨山庄拥有梨园1500亩、黄桃园300亩、果园150亩、自有田地100亩。 每到周末前来采摘、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

当游客来了,如何让他们留下来,打造一个好的民宿? 这已经成为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周全胜说,该村已收回12户房屋进行改造,布置农家乐、民宿、手工作坊等,并对收回的集体土地提供产业配套设施,提升农耕体验和乡村文化创作,形成整体产业形态。

下一步,鲤鱼山庄将根据黄河故道古民居风格,打造新型农民社区。 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让老村庄、老建材、老模式焕发新活力,助推乡村振兴、增加集体收入。 规划制定农民致富策略,奠定农业一体化基础,打造思乡之家示范点。

此外,鲤鱼山庄还将扩大产业优势,延伸农业产业发展链,让村民参与特色田园村的管理运营,鼓励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 打造黄桃罐头、铁锅花生、绿色蔬菜等品牌农产品,弘扬地方手工艺品,打造带有鲤鱼山印记的文化符号。 “让游客不来也想来,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白晶晶说。

【从改厕所入手提升村庄“颜值”75岁的周淑美一辈子生活】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纪录片(演播厅内) 下一篇:“记梦”,是梦后记事,内容是“梦亡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