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议驱逐外国人的抗议书
我听说,地广则粮食多,国大则人口多,兵强则士兵勇猛。所以泰山不舍其土,所以能成其大;江海不择小溪,所以能成其深;君王不弃其民,所以能显其德。所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丰盈美,神鬼庇佑。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的道理。现在你抛弃百姓去支援敌国,拒绝宾客去侍奉诸侯,以致天下士人都退避不敢西进,犹豫不决地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的“借敌兵,给贼粮”。秦国不生产的东西很多,但愿意效忠的人却很多。 如今你驱逐宾客来扶持敌国,伤害百姓来助长敌人,内则空虚,外则激起诸侯的怨恨,是不可能保全国家的。
《谏异》是李斯写给秦始皇的奏疏,康有为称赞它是史上最奇葩的文章。战国末期,山东六国无法与西方的秦国抗衡。韩国有个叫郑国的人,劝韩王把秦国的注意力从灭掉山东六国转移到国内。郑国到秦国去劝说秦王招募数十万人开凿运河,目的是要耗费秦国的国力。后来秦始皇得知后大怒,下令驱逐一切“异人”。李斯是楚人,也应该被驱逐,于是写了这篇奏疏。秦始皇看完之后,就放弃了驱逐异人的念头。
2. 回归土地
我望着屋子,满心欢喜,热切盼望。仆人迎我,儿女在门口等候。三道荒芜,松菊犹存。我抱儿入室,坛中酒,我饮壶,望着院中树木,自得其乐。我倚南窗,以表豪情,小空间自得其乐。园子日复一日,越游越有情趣,虽有门,却总是紧闭。我扶着老者杖,让他休息,有时抬头望向远方。云无心离山,鸟儿累了也知道飞回来。景物渐暗,我抚着孤松,流连忘返。
《还乡》是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文章,如果细看文章的风格,可以说是一篇骈文。我们知道陶渊明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祖”。《还乡》可以说是陶渊明离开官场、归隐田园的豪迈宣言。宋代欧阳修说:“晋代无文章,唯有陶渊明《还乡》。”
3. 出京奏疏
我本是南阳一带耕田的平民,在乱世中努力求生存,不求诸侯中的功名地位。先帝并不看我卑贱卑微,三次到我的草堂来看望我,向我请教时事。我对此心存感激,答应侍奉先帝。后来国家覆灭,我被委以统领败军、在危难时刻侍奉的重任,一干就是二十一年。先帝知道我为人谨慎,所以临终前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我。自从接到命令以来,我日夜忧虑,唯恐不能履行重托,伤了先帝的智慧。于是,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荒芜之地。 如今南方已平定,兵器已齐备,我当率领三军北征中原,以竭尽全力,驱逐奸邪,恢复汉室,回到故都,以此报答先帝,效忠陛下。
这是诸葛亮的《出征序》,节选前半部分,诸葛亮以朴实真挚的笔调回忆往事,用了许多排比句,却不失文章的美感,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写作的最高境界。后半部分则承接了前半部分,描写了当前的形势,说南方已经稳定,是时候北上征战了。
4. 请愿
卑愿圣朝以孝道治天下,愿各老犹有恃无恐,尤愿我孤苦无依。况且我年少时在假朝任职,在官府担任过各种职务,原本只想升官发迹,并不计较名声。如今我一个亡国贱奴,如此卑微卑微,竟然升官发迹,又赐予好生,岂敢苟延残喘,奢望什么!可是刘氏已命不久矣,性命危在旦夕,不知道明天会如何。没有祖母就没有我今天,没有我祖母就无法度过余生。我们两个相依为命,所以我不能抛弃袁氏。
《陈情表》也是一篇奏章,是西晋时期李泌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度,想做官大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出身贵族,二是地方官员自下而上推荐。
五、致陈伯志的信
慕容超威势大,被发配东市;姚弘威势大,被面缚西都。故知霜露均分,故不育异种;旧州冀、韩,不收杂种。北蛮篡夺中原多年,恶事积聚,灾祸加重,已焦烂殆尽。且为假宠,愚昧狡诈,互相残杀,部族四分五裂。各酋相疑,本该绑在蛮府,头颅挂在草街,而将军却在沸锅中游,燕子在飞帘上筑巢。岂不令人困惑?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树上花开,莺乱飞。见故国旌旗鼓鼓,悲生悲痛。弹弦登城墙,岂不悲哀?所以连公思念赵将,吴子哭西河。人之常情,将军独在,岂无情?欲早立良规,愿得福。
本文作者是南北朝人丘持。丘持是吴兴吴城(今浙江吴兴)人,八岁便能文,先在齐国任职,以文人身份升任宫中侍郎。入梁后,因有文采而受到武帝的赏识。我们知道,历史上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从未间断。
6.《文心雕龙》:情感与魅力
圣贤所作之文,大都称为“文章”,不就是为了文雅吗?水本性空,却能起波澜;木本性实,却能花萼摇曳,纹饰依附于质。虎豹无纹,其皮与犬羊同;犀牛、野草虽有皮,其色取朱漆,质则依纹。若能概括自然神韵,而能写出器物之象,雕出鸟迹之心,织出鱼网之文,则必能辉煌名声。所以立文有三要,一是文体,即五色;二是文声,即五音;三是文情,即五性。
五色相合为府府,五声相比为少侠,五情相表为言章,是神理之数。《孝经》是经典,说“无文之言”则失;所以知道君子言而无信,言而无虚。老子厌恶虚伪,所以说“美言不可信”;五千篇精美之作,不舍美。
《情韵》为《文心雕龙》第三十一回,主要论述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此回是顺应“情感表达越来越稀疏,篇章数量越来越丰富”的创作潮流而写的。整篇《文心雕龙》可以说是一部优美骈文集。《情韵》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篇,读起来很有味道。
7. 致朱元思书
风烟四起,天山一色。顺溪漂流,随心所欲,东去西去。从富阳到桐庐,百里左右,奇山异水,天下无双。
水全是翠蓝的,千尺见底。游鱼小石,一览无余。急流如箭,浪涛如奔马。两岸高山上寒树成荫,竞相挺拔,遥遥相望;争高直尖,形成万座山峰。泉水击打岩石,发出阵阵清脆的响声;美妙的百鸟鸣唱,叽叽喳喳的叫声成旋律。蝉鸣不已,猴子叫个不停。高飞之人,望峰静心;理世事之人,望谷忘归。枝叶遮蔽,白天尚且昏暗;稀疏的枝叶映照,有时可见阳光。
《谥朱元思书》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吴均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散文。这篇文章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篇专门描写风景的骈文。文章虽然很短,但能用骈文把山水描写得如此细腻、优美,实属罕见。
8.《滕王阁序》
是时九月,秋三月。浊水已干,寒塘清。雾气凝,晚山紫。我骑马上路,游览崇阿的风景。来到皇子的长洲,找到仙人的故居。群山苍翠高耸,直抵云霄;飞阁丹霞流转,下无陆地。仙鹤、野鸭是蜿蜒的岛屿;桂宫、兰宫是山的形状。
穿过绣花门,顺着雕花屋檐,山川辽阔,江湖蜿蜒。大街小巷,钟声阵阵,铜鼎盛宴。舟船停泊码头,青鸟黄龙。云散雨停,天朗气清。落日孤雁齐飞,秋水天一色。渔人晚吟,声至彭里岸,寒雁惊起,鸣声止于衡阳港。
王勃短暂的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知音如邻”温暖了无数人的心。历史上有些人写得好诗,文章却平平无奇,有些人则恰恰相反。王勃可以说是诗文双绝。这一篇《滕王阁序》是一篇千古绝唱,是中国文学讨论中不可不提的佳作。
9. 代表李敬业颁布诏书,惩治武则天
佯装大权在握的武氏,并不善良温顺,出身卑微。她曾担任皇帝的下朝侍女,曾以改衣侍女的身份入宫,晚年污蔑后宫,隐瞒先皇私事,图谋皇后宠臣。入宫即遭人嫉妒,眉来眼去不肯让别人瞧不起;善于用袖中伤人,狐媚能迷惑皇帝。她践踏先皇犹如凤凰野鸡,把我皇帝困于鹿聚之中。加之她蛇蝎心肠,狼性本性,近乎邪恶变态,杀忠臣,杀妹屠兄,弑君毒母,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她依然心怀不轨,试图窃取圣物。皇帝的爱子被囚禁在别宫;叛徒一族被委以重任。唉!霍子孟没能崛起,朱虚侯死了。当燕子啄食皇帝的孙子时,我们就知道汉朝要灭亡了;当龙和皇后死去时,我们就知道夏朝要迅速衰落了。
这是一篇讨伐武则天的诏书,作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李敬业是郢公李绩的孙子。李绩,本名徐世绩,字茂公,即《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后避唐太宗讳,改姓李绩。武则天称帝后,唐朝功臣纷纷起兵造反,李敬业继承郢公爵位,南下反叛武周。骆宾王写下这篇诏书,以造势。
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
【谏逐客书:千古第一奇文,李斯谏言秦始皇不可逐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