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罗马跟今天的中国很像,罗马人觉得会说希腊语是一种光荣,能看懂希腊文著作干嘛还要写拉丁文?今天的中国也有点类似,北大、清华要招哈佛、耶鲁毕业的年轻老师,肯定不要复旦毕业生,不要本地人,只想要哈佛、耶鲁的海归。那时的罗马也一样,西塞罗要是活在今天,一定会骂这些人,他说我们罗马人用拉丁文来思考人生,传达哲学、政治思想,只用希腊文怎么够了?他不厌其烦地解释这个问题,我觉得这叫罗马和希腊之争。前面讲了维吉尔在争论,西塞罗也在争论。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讲好罗马故事——文明意识与民族意识的建构》。
罗马、希腊和耶路撒冷(哲学与启示)
罗马是研究西方思想和历史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政治形象。我个人非常坚定地认为,罗马是西方政治思想最重要的形象。如果我们对西方政治哲学有些了解,就会知道一个话题,雅典和耶路撒冷。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希腊或者雅典代表哲学,耶路撒冷代表启示。启示是传统社会政治中最重要的价值。哲学和政治的冲突是西方思想命脉中最重要的张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整个西方思想流动的关键。
但有一个问题。
罗马帝国的文化和政治对人类态度的影响很重要,但在雅典和耶路撒冷的框架里,却没有罗马的位置,这一点很奇怪。罗马在哲学上并不像雅典那么发达,也不像耶路撒冷那样是父权社会。因此,当我们用雅典和耶路撒冷的框架去理解西方时,很难完全理解罗马。罗马就像是雅典和耶路撒冷争夺哲学和启示的载体,通常被称为化身,是真实存在的。没有政治实体,就不可能有哲学文化。如果没有强大的罗马帝国,雅典和西方文明很可能也会像古埃及文明一样消失,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
亚历山大大帝与西方统一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亚历山大大帝。
这幅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中间穿红袍的男子是亚历山大大帝,他占领了犹太人最重要的地方——耶路撒冷圣殿。亚历山大给西方人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冲突。雅典人和希腊人都是小城邦,他们从来没有世界意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政治形态是小城邦,像上海长宁区那么大。但亚历山大大帝用武力征服,到达了当时希腊人所能到达的最广阔的土地。
20世纪初,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亚历山大大帝特别重要,他通过他的征服,在文化意识上创造了人类大统一的概念。希腊人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城邦和希腊人与蛮族的区分。在希腊人眼里,不是同族的人就是蛮族,亚洲人就是蛮族。但亚历山大把所有人团结在一个统一的帝国里,西方人第一次超越了城邦的视野,看到了一种世界观。没有亚历山大的政治和文化征服,罗马帝国就不可能存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有三层含义,第一,罗马的征服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罗马原本是拉丁姆地区的一个小地方,一个小村庄,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这是人类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历史现象。
第二,你可以立刻征服世界,但要让罗马长久存在,需要文明意识。这是一个文化概念,也就是文明意识的建构。如果罗马人不把自己当成文明的载体,不把自己当成文明人,罗马文化根本就不存在。
第三,和古希腊相比,古希腊最著名的诗人除了荷马之外,就是品达了。品达有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说人是一天的动物,生在早晨,死在晚上,人都是这样。希腊人和罗马人有一个区别,希腊人把人比作神,神是永恒的,人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生命。希腊人认为,你建造的宏伟建筑,最终都会消失。但是罗马呢?罗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永恒之城。永恒之城,体现了罗马人建立永恒帝国的毅力。
我想详细讲一下第二个问题,罗马的文明意识和文明建设。我选了四个最重要的时刻。第一个时刻是恩尼乌斯。恩尼乌斯被称为罗马诗歌之父。他写了《编年史》,按时间顺序记录了罗马的历史。他是最早记录的人,所以他被称为罗马诗歌之父。同时,中国已经到了秦汉时期,我们的经典已经全部成型。罗马人开始学习用拉丁文写得像样的东西。其实罗马文明起步比较晚。但我们注意到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他开始用拉丁文为罗马文明塑造一些东西。他说我们之所以是罗马人,不是因为哲学、战争或者别的什么,而是基于我们古老的礼仪和习俗。古代最优秀的人形成了我们身上的民族灵魂。他的教导为罗马奠定了传统的基调。
维吉尔
维吉尔比恩尼乌斯只晚出生一百年,维吉尔写的《埃涅阿斯纪》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罗马人用一百年的时间,就用拉丁文创作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史诗之一,你可以想象他们这一百年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们来比较一下,中国现代文学刚开始的时候,胡适写的白话诗让人捧腹大笑,当时很多白话诗写得非常生硬、笨拙,但是一百年过去了,今天,中国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一位能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相媲美呢?
我认为不应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维吉尔有罗马人命运的观念,他写史诗就是为了建构罗马人与生俱来的使命感。这个观念不一样,今天中国诗人都是写自己有多悲哀多痛苦,成天写悲惨凄凉的形象,文化意识完全不一样。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第一行写着“我歌颂战争和这个人”。如果你今天写一首诗,第一行写着“我歌颂战争”,你会被网上的人骂死,口水会淹没你。维吉尔写到罗马民族建立的艰难。这是一位民族诗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为整个民族立法的时候,建构了一个民族形象。
我们来看看维吉尔给罗马人定下了什么样的使命。他说,其他人会更温柔地凿出生动的青铜雕像。我承认他们会在大理石上创造出生动的表情。他们更擅长在法庭上打官司,计算天体的运行,准确预测星象的出现。但你们罗马人,必须记住,你们用权威统治人民,你们的特长是用和平的方式改变习俗。你们应该用战争来赢得那些服从的人,征服那些不服从的人。
我们现在看到的维吉尔的画像,展现的是一个软弱书生的形象,但是他写的诗却锋利得像刀子一样。希腊人擅长雕刻、辩论、天文、物理,但是在维吉尔的时代,希腊已经被罗马占领,整个希腊都成了罗马人的藩属。于是他说,罗马人,你们要记住,这些东西对希腊来说很重要,但是对罗马来说,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权威去统治人民。人民指的是所有国家。罗马人要统治世界人民,他们的特长就是用和平的方式改变风俗。你们听从我的教诲,很好。如果你们不听从,我就要发动战争去征服你们,所以全世界都是罗马人的。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心里有些寒意,因为这句话出自一个软弱的书生之口。
除了这个宣言之外,《埃涅阿斯纪》这首诗其实还有神学体系。朱庇特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罗马人完全照搬希腊神话,但是讲的故事不一样。他说维纳斯告诉朱庇特,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罗马人,复兴特洛伊王朝的血脉,成为领袖,他们的势力会传遍大海。众神之神朱庇特说了什么?他说,罗马人,我不对他们施加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给他们无限的统治。研究罗马法的人一定要读这段话,这是罗马法最根本的本质,就是神权政治。朱庇特给罗马人最强大的特权,就是维吉尔构建的罗马命运。这是一代又一代的罗马人通过武力、文明、诗歌,为他们的民族构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罗马原本是一个小城邦,城邦的创建者叫罗慕路斯。罗慕路斯出生于公元前770年左右,而荷马史诗写于公元前1000年之前。维吉尔就面临一个困境,希腊的史诗那么好,文明那么发达,而我们的罗慕路斯却晚了两三百年,甚至三四百年,差距太大了,怎么办呢?所以这时候维吉尔就构建了埃涅阿斯的传统。当年希腊的征战是为了抢劫金银财宝,而这个时候我们的特洛伊王子要建立一个新的繁荣帝国,拿回自己失去的东西。这就相当于维吉尔在向希腊人和荷马发出挑战,说我们失败之后会重新站起来。
这是非常明显的希腊和罗马文明之间的斗争。今天我们认为两个希腊文明是一个整体,但是罗马和希腊之间却存在着强烈的冲突。但是埃涅阿斯是一个外国人,一个特洛伊人,他怎么能成为罗马人的共同祖先呢?当时的罗马人可能很奇怪,这是现实的历史情况。在维吉尔的时代,罗马和意大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大利是一个大靴子,是罗马中间的一个城市。当时维吉尔正处于奥古斯都时代,他有一个新政策,就是所有意大利人都有罗马公民身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叫罗马意大利,这是罗马历史上的一个概念。维吉尔的时代是历史的一个关键时期,罗马要从一个小城市转变为一个庞大的罗马帝国。首先意大利民族和罗马要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体。换句话说,维吉尔做了什么?他为罗马帝国奠定了一个精神上的祖先。我们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共同的民族。
这两个月,香港问题很热。香港乱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在香港中学生的课本里,你会发现他们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就是问题,问题就在这里。维吉尔当时面临的困境是,意大利人和罗马人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共同体,所以他建构了一个古始祖埃涅阿斯,把罗马人和意大利人都包括进去,合并成罗马意大利人的共同祖先。在史诗里,维吉尔把埃涅阿斯描述成罗马人之父。就像今天流行的国父说,维吉尔把埃涅阿斯塑造成了罗马人的精神之父。塑造了他之后,后面的线索才得以形成。他背后的精神努力,他对罗马的精神塑造,我读到这些,还是挺震撼的。
西塞罗
这幅画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的是西塞罗回到罗马,大家都很开心。西塞罗是一个政治家,他很有权力,除了参与实际的政治事务,还写了很多辩论文章,他的修辞特别优美。很多人说西塞罗奠定了罗马拉丁语的基本品质,那就是优雅。
西塞罗有一本很重要的书,De Re Publica(论共和国)。共和国就是共和国,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叫共和国,但是共和国是什么意思呢?一定要读一些经典才能明白。Re是名词,事物,Publica是形容词,公共的,人民的。公共和人民的事物写在一起就是国家。把public译成共和国肯定是错的,因为这个词涵盖了罗马从君主制到贵族制,后来的共和制,整个体制都用这个词,各种概念都可以在很多范围讨论国家。它是指生活方式,政治,制度规章作为一个整体和一个共同体。
西塞罗的《论共和国》其实跟柏拉图有直接关系。柏拉图有一本书叫《共和国》,De Re Publica 就是《共和国》的直译。《共和国》希腊文是 Politeia,我觉得拉丁化的写法是指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方式,就叫《共和国》。西塞罗看似只是捡了一点希腊哲学就写了点什么,其实没那么简单。他敢用这个标题,就证明他想跟柏拉图一较高下。他有这么强烈的野心,这个野心就是最好的政治。希腊人有句俗语,说这里是罗得岛(也译作玫瑰岛),跳下去就是罗得岛。用我们中国的话来说,就是拉出去遛的骡子马。能不能有最高的智慧,取决于能不能讲最深奥的问题。最好的政治,或者说最好的生活方式,是衡量古代哲学、政治哲学最关键的问题。 因为这背后很复杂,你必须要有哲学能力,必须对整个人类进行思考才有可能出来。
我们从下面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西塞罗说,文采飞扬的杰出哲学家,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一个地方,建立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也许很美,但是却不符合人们的生活和习俗。这个人指的是谁呢?柏拉图。他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建立了一个理想的城邦,那里的人们应该如何生活,各种各样。西塞罗说,你们在干什么?你们的雅典城已经没有了,都快被我们罗马人占领了。建立一个想象中的城邦有什么意义?没有用。他还说,我们的国家正在发展和繁荣。我们不像苏格拉底、柏拉图想象一个国家,而是真的创造了一个拉丁罗马帝国,和希腊人完全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有很强的和希腊竞争的意识。西塞罗的作品很多,他每本书都有一篇序言,而且他在每个序言里不厌其烦地解释一个问题。
问题是什么?因为那时的罗马跟今天的中国很像。罗马人觉得会说希腊语是一种光荣,能看懂希腊文著作干嘛要写拉丁文?今天的中国也有点类似,北大、清华要招哈佛、耶鲁毕业的年轻老师,肯定不要复旦毕业生,不要本地人,只想要哈佛、耶鲁的海归。那时的罗马也一样。西塞罗要是活在今天,一定会骂这些人,他说我们罗马人用拉丁文来思考人生经验,传达哲学、政治思想,只用希腊文怎么就够了?他不厌其烦地解释这个问题。我想,这就叫罗马和希腊的争论。前面讲到维吉尔在争论,西塞罗也在争论,争论的问题是他说我们不是靠从海外进口的科学来教育我们的,而是靠我们与生俱来的美德。我们中国人受教育,是因为我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知道什么是礼仪。 不是因为我英语好,不是因为我读得懂柏拉图,这是西塞罗的观点,西塞罗在构建他的哲学时,他所传达的问题,是建立在强烈的罗马意识之上的,我们中国现在的哲学家,或者在大学里搞哲学研究的人,很少有这么强烈的观念。
在《理想国》一书中,有关于最佳政治制度的讨论。最佳政治制度是衡量西方政治思想的试金石,你是不是好的哲学家,就看你对这个问题讨论得如何。柏拉图讲了,西塞罗继续讲。西塞罗的观点简直令人震惊。柏拉图讲的是建立一个理想的城邦,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理想中应该是什么,职责是什么,国家制定者是什么,什么样的结构,制度的安排是什么样的。西塞罗很狠心地说,罗马的祖传政治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政治制度。今天中国政治学的博士生导师写论文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政治制度。你连在关网发一篇文章,都会被人唾沫横飞。今天中国人对最佳政治制度的思考,基本都是西方哲学家说了算,你没有思考能力。 柏拉图说的,亚里士多德说的,洛克说的,卢梭说的,我们的东西不存在。西塞罗说:错!我们祖先的政治是最好的政治。非常令人震惊的观点。
传统上,政治体制分为三种:一人统治、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统治。最好的一人统治叫君主制,最坏的叫暴政。最好的少数人统治叫贵族制,最坏的叫寡头制,金钱至上。最好的多数人统治叫共和制,最坏的叫暴民统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民主。
那么什么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呢?人们通常认为是贵族制或者君主制,因为追求最好的。西塞罗说不,我们罗马的政治是最好的。他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理论完全翻了个底朝天。不管你是君主制也好,僭主制也好,民主制也好,都还不够好。我们罗马的政治是最好的。我们罗马的政治把所有的优点都结合在了一起,这就叫混合政治制度。君主的要素是官府,贵族的要素是元老院,平民的要素是自由公民。这三个要素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我们罗马最好的政治制度。西塞罗在这里做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最好的政治制度来自于罗马祖传的政治制度,祖传的政治制度来自于三个政治要素的稳定。然后他给出了一个理由,为什么这样的混合政治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呢? 他说,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各有优缺点,温和的混合政治体制是最理想的。因为它有两大优点,公平和稳定。这是我们从希腊发现的一个很大的不同。
希腊的制度变化很大,从雅典到斯巴达各个城邦之间的变化都很大。但是西塞罗一直强调一个问题,就是罗马要保持稳定,逐步扩张,但是不保持自己帝国的稳定,罗马也撑不了多久。这个时候西塞罗其实是有当下的考虑的。西塞罗很快就面临一个问题,奥古斯都的父亲凯撒推翻了罗马共和国,建立了罗马帝国。其实西塞罗有两个好的出发点,第一个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建设罗马文明的哲学要求,第二个是现实的考虑,他希望罗马不要堕落成君主制,保持政治的稳定。可以说西塞罗整体上是失败的,凯撒之后,罗马帝国更加辉煌,但是他的原则并没有失败。罗马政治本身三个政治因素的作用确实和希腊不一样,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也是正确的。
但是西塞罗提出了一个问题,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他们都认为最好的政治制度是理想中的,现实中并不存在。西塞罗说不是,我们的罗马政治是最好的政治制度,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第一次。但是罗马帝国很快就被基督教吞噬了。罗马帝国曾经非常繁荣,非常庞大,但是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一旦分裂,基督教就进来了,最后就变成了基督教帝国。
普鲁登修斯
基督教时代的人是怎么看待罗马帝国的呢?普鲁登修斯出生于公元348年,和西塞罗一样都是政治家。他是西班牙行省的总督,权位很高,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得到了神的启示,觉得世间的事情没有意义,于是他回家后每天写诗赞美神。他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位基督教诗人。他最早使用隐喻,对整个中世纪、但丁,甚至弥尔顿都有很大的影响。他有一个强烈的想法,罗马帝国曾经那么繁荣,但是现在却没落了,那么现在的罗马帝国还有什么意义呢?他认为罗马帝国存在的价值就是传播基督教。这就是十字军东征的原因。
普鲁登提乌斯有一首诗《反叙马库斯》,在诗中他把罗马女性化,称她为罗马女神。维吉尔看到这里,一定会气得吐血。我高贵、伟大、强大的罗马,怎么会变成一个女人?他说罗马的白发又变成了金色。她依然戴着头盔,但上面却插着橄榄枝,绿叶环覆盖在剑带上。罗马的白发因为异教徒的统治而枯萎,因为基督教的回归而变成了金色。这时基督教成为了罗马的国教,这是一个决定性的事件,基督教成为西方最重要的精神载体,这时候他要通过诗歌来传达。
他把这首诗献给了另外一位圣人阿格尼丝。阿格尼丝的墓在罗慕路斯的宫殿里。她是一位勇敢的少女,也是一位著名的殉道者。在这里修建的塔楼的视线范围内,这位圣母保护着罗马公民的安全。传统的罗马人,无论是西塞罗还是奥古斯都,看到这首诗都会心碎。罗慕路斯是罗马之父,他的宫殿如今却成了一位基督教圣人的墓地。罗马的这位基督教诗人的意思是,传统的罗马已经消失,我们的新罗马帝国已经诞生。新的罗马帝国是基督教罗马帝国,只有这样的殉道者才能保护罗马公民。这首诗主要是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罗马人是如何从罗马帝国的公民变成基督教公民的。
我讲普鲁登修斯,是想引出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以罗马为中心的中世纪欧洲国际秩序。按照学术界的一个观点,我们现代国际法的确立,是来自于启蒙时代、大航海时代。但是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欧洲也有自己的秩序。有人说,我们现代的国际法秩序,是建立在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秩序的基础上的。这里面最重要的关键是什么?结构上有一个相似性。欧洲这些基督教小国之间互相争斗,但是当他们一起对抗穆斯林、一起进行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大家就团结起来了。殖民时代,英法之间也互相争斗,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时候,大家又团结起来了。关于这个内部结构,有一句名言,叫敌友之分。基督教作为一个精神共同体,它有一个内部的精神秩序。为什么会形成这个精神秩序?
西班牙法学家维多利亚把基督教秩序改造成了文明秩序。欧洲人到美洲传教,印第安人都是当地的原住民,我们怎么能屠杀他们呢?我们不能屠杀他们。传统的野蛮人的思维方式是,如果你不是上帝的子民,你就不是人,杀了也没关系。这种思维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能接受的。维多利亚说不,我们比较文明,印第安人如果接受我们的文明,我们就可以友好相处。如果你不接受我们的文明,我就可以征服你。这是现代人的逻辑。
罗马的衰落
罗马是物质实体,物质实体的存在导致了西方文明的传播,但最终被启示所击败。基督教是从犹太教延续下来的宗教,也是启示的宗教。此时罗马帝国被征服,这被称为罗马的衰落。罗马的衰落是西方人一直在深入探索的问题。写过《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吉本和尼采都说,西方衰落的原因是基督教消灭了西方人的传统力量,导致西方日益衰弱。
我对这个说法是有点怀疑的。你想想,维吉尔讲到一个关键点,罗马人有统治世界的权力。西塞罗说我们的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制度,是至今为止最好的政治制度。罗马衰落了,但是这两个精神衰落了吗?不一定。我举一个现实中的帝国的例子,美国。我们在南海的时候,南海离美国有10.8万英里,美国说你妨碍我的航行自由。你凭什么妨碍它的航行自由?这就是维吉尔说的,美国可以统治整个世界。在整个现代的统治下,你不可能妨碍我在南海的航行自由。
美国制度是今天无数中国人心中最好的政治制度。现在我们发现罗马没有死,对吧?罗马又活了过来。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我们先看罗马帝国,再看大英帝国,他们在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重建了一个新的罗马帝国,美国。这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而这股强大的力量就来自于罗马。希腊人结不出这样的果实,一定是来自于罗马,来自于维吉尔,来自于西塞罗,这是他们背后强大的精神和文明冲动铸就的。尼采总结得很好,权力意志,这四个字彻底概括了西方文明最根本的驱动力。
我们讲述罗马的故事,并不是为了像学究一样解释罗马的历史,而是为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罗马的故事,从而了解我们自身的处境。
很久以前,我有一位老师,他教得非常好,我一直在研究西方的古典学。他说我们研究西学,是为了服务那些研究中国学的人。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美。我们研究罗马,是为了服务那些研究中国学的人。我们要了解罗马,了解古代的西方,才能了解现在的西方。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应该成为新的罗马。西方有非常强大的权力意志,但它也面临另一个问题:你没有权力。面对这么强大的对手,想想清末。我们的近代历史看起来特别痛苦。你要有力量去对付这种权力意志,你也要有自己文明的风采。你不能被它污染。你要有能力去对付它,但你也要能够保持自己文明的品格。这是极其困难的。
但我想,虽然很难,但这是中国人最光辉、最伟大的使命。如果中国的学者和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都这样努力,我想我们能把自己的故事讲得更美。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从罗马与希腊之争,看文明意识和国家意识的构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