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李密以孝为由暂缓赴任,自述身世与祖母相依为命

更新:05-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三国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伐蜀,李泌成为亡国之臣。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朝廷召李泌为太子郎。当时李泌44岁,他借口晋朝“以孝治天下”,祖母无人供养,上交“奏疏”表明心意,请求暂时延缓任命,并呈请辞官。

我有密信:我从小就身处险境,饱尝不幸。我六个月大的时候,慈父便去世了;四岁时,母亲的遗书又被舅父夺去。祖母刘氏体恤我孤苦无依,亲自抚养我长大。我从小就多病,九岁便不能行走,孤苦伶仃,直到长大成人。我没有舅父舅母,兄弟又寥寥无几,家道中落,晚年生子,没有可以帮手的亲人,也没有身高五尺来应门的佣人,孤苦伶仃,苦不堪言。刘素英患病,常常在床上,我给她送药,一直没有离开过她的身边。

他介绍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并陈述了不得不推迟任职的原因。

我侍奉圣朝,沐浴过国中清净。前巡抚奎考我为孝廉吏,后巡抚荣荐我为士。我无主养,不肯受命。圣旨下达,任命我为郎中,又赐国恩,封为郎中。我性情卑微,却要侍奉太子,非我以生平所能报。我已详报,不肯受命。圣旨苛刻,责备我行动迟缓。郡府催我上路;州官登门,急不可耐。我本想遵从圣旨赶路,病情却愈发严重;本想随从私情,请求不准:进退维谷,实为难人。

阐述自己的职业道路,不仅体现了诚意,也说明了现状。

我卑愿圣朝以孝道治理天下,愿所有老人仍受呵护养育,尤其我这个孤苦无依的人。而且我年轻时在假朝任职,在朝中担任过各种职务,本来一心想升官发财,并不在意自己的名声。如今我一个亡国贱奴,卑微至极,升官发财,又赐予好日子,我哪敢苟延残喘,还指望什么呢?可是刘氏已经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没有祖母,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我,祖母就活不下去。母孙相依为命,我总不能抛弃袁氏。

并结合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政策,调动了百姓的情感,消除了百姓的疑虑。

我的侍宓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我忠于陛下的日子很长,养育刘氏的日子却很短。我对陛下有一份私情,愿请陛下扶持我到死。我的辛苦,不但蜀国百姓和两州督抚看得见、听得懂,天地也见证着。希望陛下怜悯我的卑微诚意,听取我的卑微心愿,让刘氏多活几年。我生时必将头埋在地里,死时必将草埋在土里,我心中惶恐不安,谨上此奏报以报。

合理解释情况,并提出延迟后的解决方案。

申请公文的启示

《信访》除了其循序渐进、委婉含蓄的信访方式和突出的文采外,对公文写作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起草、递交信访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上级的帮助、批准或指示。如何恰当地说明写信的理由,让上级充分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积极的答复。这就需要信访的撰写人明确写作目的,了解请求的难易程度,注意受访人的心理,恰当地运用写作技巧,突破请求的难易程度。

重要性和紧迫性

《陈庆彪》的成功之处在于,这次请愿书非常重要、非常紧急,成功则延后,失败则截断。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不得不绞尽脑汁去思考文字的内容。在请愿书的描写中,也应该要求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写作,要有紧迫感,认真对待写作,措辞严谨,要求自己以势在必行、不退缩的状态去写作。

理由充分,方法得当

既然是请求,理由就必须足够让人信服。李泌在《奏疏》中,将自己对祖母的深厚感情,与晋武帝以孝治国的政治策略结合起来,从小就有充分的依据。又说明自己只想侍奉祖母到死,然后自己就马上上任,与国家共忧,这无疑给了晋武帝一条生路。所以,请示的理由必须足够,感情要真挚,这样才更容易成功。

客观性和真实性

写公文要严谨客观。文中李泌的言谈中,表现出他与祖母相依为命,感情深厚,但绝无夸张之词。在报告公文中,个人和单位的疑问或困难,必须如实反映,不得夸大或捏造。

尊重领导

《奏折》中虽然没有提到尊敬,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晋武帝的诚挚和诚意,这无疑让晋武帝感到欣慰。虽然在公文中不必阿谀奉承,但尊敬是基本的礼貌,是让领导点头回应请求的第一步。

【陈情表:李密以孝为由暂缓赴任,自述身世与祖母相依为命】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掌握文字关,理解简繁对应关系 下一篇:公元前二世纪中叶罗马经济结构剧变与政治斗争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