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友在烟花三月里告别黄鹤楼,赴扬州,孤帆消失在蓝天里,唯有长江在天边流淌。
作品尺寸:2平方英尺7厘米网格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景色来表达离别的心情。
诗中以绚烂斑驳的春火和浩瀚无垠的长江为背景,用最夸张的描写,描绘出一幅意境宽广、情感无穷、色彩明丽、风格浪漫的诗人送别画卷。
此诗虽为送别之作,但文笔优雅活泼,情感深沉而不呆滞,意蕴悠长而不悲凉,文字秀美而不肤浅,韵味深远而不空洞。
全诗没有一个“送别”字,却句句都是送别;没有直接的抒情,却处处流露出浓浓的情意。
赏析:这首送别诗别有一番韵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出蜀川》中青年男子的送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行》中深情款款的送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达了一场诗意的送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潇洒潇洒的诗人的送别,也因为这场送别与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域有关,而诗人李白的怀念也承载在这场欢快的离别之中,使得这场送别极富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相识,是在他离开四川不久之后。那时的他,年少无忧,眼中的世界,几乎美如金子。而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早已以诗文闻名,他留给李白的印象,是山水醉人,自由自在,快意人生,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一诗中说:“爱孟公子,风雅天下知,少时弃官,晚年居松云。”再说,这次送别,正是开元年间,太平盛世。时节正值三月,烟花盛开,春意正浓。从黄鹤楼到扬州,一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那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 李白是那么浪漫、热爱旅行的人,所以这次送别完全是在一种非常浓郁的幻想和抒情诗意的氛围中进行的。李白的心里没有任何的伤感和不开心,相反,他觉得孟浩然这一趟过得很开心,他很想念扬州,很想念孟浩然,所以在送别的同时,他的心也跟着飞扬起来,心中无限的诗情随着江水荡漾开来。
“故人别黄鹤楼。”这句话,不仅是点明主题,也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相聚的地方。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各种与此地有关的诗意生活内容便被提起。而黄鹤楼本身呢?又说是仙人飞升天上去。这和李白想孟浩然这次欢天喜地去扬州的想法联系在一起,更增添了欢快、令人遐想的气氛。
“烟花三月扬州”,在“三月”上加一个“烟花”字,使送别环境的诗意氛围格外浓郁。烟花烟云缭绕,百花盛开;给人的感觉不是一片土地,一朵花,而是一片看不到也看不透的春烟。三月固然是烟花盛开的时节,但开元年间繁华的长江下游,也是烟花盛开的地方吗?“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还透露出时代的气息。这句话意境优美,文字优美,清人孙注称赞它是“千古佳句”(《唐诗三百首》)。
“孤帆远在蓝天,唯见长江流过天际。”诗的最后两句看似在描写情景,却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在送朋友上船,船已开走了,但他还在江边注视着远去的帆。李白的目光注视着那张帆,一直看着它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见他注视了多久。帆已消失,但李白仍旧抬头,这时他注意到江面的春水正浩浩荡荡地流向远处的水天交界处。“唯见长江流过天际”就是眼前的情景,但谁能说这只是在描写情景呢?这充满诗意的目光中,不正是李白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思念之情吗?诗人的跌宕起伏,不也正像那江面春水东流一样吗?
总之,这是两位风度翩翩的诗人之间极具诗意的离别,也是对李白充满怀念的离别,诗人用三月的绚烂风光,泛舟长江的广阔画面,以及望着孤帆远去的细节,将这种离别表达得淋漓尽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离别,情韵悠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