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冠
【出处】《后汉书·彭蒙传》:彭蒙,字子康,北海都昌人。“王莽杀其子禹,彭蒙对友人说:‘三纲已坏,不除则祸人。’遂脱帽挂于东都门,归家,携家出海,居辽东。”
《南朝史·陶弘景传》:陶弘景“家境贫寒,进士不及,永明十年,脱朝服,垂于神武门,上书辞去俸禄,帝准其辞去。”这与彭蒙的故事类似。
【解释】彭蒙在东都门挂冠,陶弘景在神武门挂朝服。后来人们就用“挂冠、神武挂冠、挂冠神武、挂朝服、挂朝服、衣挂神武、神武衣、彭蒙冠”来形容辞官或辞职。
【辞官归去】杜甫《赠王二十四郎四十韵》云:“客去官,交情不复新。”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十幕:“贫道士张耀行,辞官归山,寓居于白云观。”
【神武挂帽】陆游《野趣》诗;“集贤院石上三句铭文,神武门前两顶斗笠挂。”
【挂官当神仙】苏轼《再别江英树二首》之二:“回别陶弘景,见他挂官当神仙在神武门。”陆游《除夕思两日》诗云:“不惜挂官当神仙,何不将家具装在鹿车里。”
【垂朝服】钱起《答陶刘辞官还故里书》:“我当披朝服,与君共缝莲衣。”
【垂朝服】陆游《病中好酒微醉,作此诗》:“早披朝服归,谁知来接我?”
【把衣冠挂在神武门上】苏轼《循范春赋·寒星颜月拾枫林平》韵文中写道:“我欲把衣冠留于神武门上,斗云水归南海。”辛弃疾《沁园春·戊申年朝廷忽腾报应把衣冠挂在神武门上》云:“我抖落衣冠,怜他无恙,把衣冠挂在神武门上。”
【神武衣裳】陆游《闻韩元九辞世》诗:“我老了泪无处流,来不及卷起神武衣裳。”
【蓬蓬冠冕】 宫天庭《范章鸡与小米》第二幕:“今日东都门蓬蓬冠冕未挂,长朝宫红云槛未破。”
把鹿称为马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想作乱,又恐群臣不听,便先设试探,将鹿献与二世,说:‘是马。’二世笑道:‘宰相搞错了吗?您把鹿说成马了。’问身边的人,有的默不作声,有的说马,讨好赵高。有的说鹿,赵高便暗中惩罚了那些说鹿的人。从此群臣都怕赵高了。”
【解释】赵高说鹿是马,要大家承认,暗中惩罚不承认的人,为造反埋下伏笔。后来,“点鹿是马、点鹿为马、点鹿、指马、马指、鹿是马、鹿马”被用来比喻居心叵测,滥用职权;或颠倒是非,讨好别人。
【指鹿为马】《周书·文帝本纪》:“今圣人治国,天下太平,……而(高)欢骄纵自私,生于乱中,夺取南麂,指鹿为马,藏邪叛逆,等候吾神兵。”李渔《怜香伴》第二十四幕:“汝此言,虽非指鹿为马,亦以羊换牛也。”
【称鹿为马】《三国志·魏志·包勋传》:“勋称鹿为马,交于判官。”
【指鹿为马】苏轼《骊山三绝》之二:“雕壁几度变迁几度化为灰烬,举烽指鹿为乐,乃是闲事。帝不记前警,而责骊山为祸。”吴伟业《读友旧诗奔马帖壁,拟其韵》之一:“江河化龙,举国指鹿,奇其功。”
【指马】吴伟业《读史杂想》诗之二:“国中唯指马,外人皆随龙。”
【马指】严复《答朝鲜金泽渊》第三首“莫再说马指,从此不再是空船。”
【鹿是马】杜甫《赠鲁五丈原残谋居》诗云:“莫言鹿是马,莫信杜鹃是枭。”
【鹿与马】周谭《咏史诗·秦门·胡亥》:“鹿与马,是非难辨,吾不厌其烦占卜问安。权臣多作乱,国家灭亡,君王尚不知。”
待续…
【蓬萌陶弘景挂冠辞官,解读古代文人的归隐之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