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烟花三月,故友告别黄鹤楼,赴扬州。
孤帆消失在蓝天下,唯有长江在天际流淌。
翻译:
老友频频向我挥手,我便告别黄鹤楼,在这杨柳如烟、百花盛开的阳光三月,踏上了扬州之行。
朋友那只孤舟的帆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一线长江水流向远方的天际。
笔记:
(1)黄鹤楼: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其原址位于长江下游湖北武汉武昌佘山黄鹤矶上。相传三国时期费祎在此升天,乘黄鹤而去,故名黄鹤楼。原建筑已毁,现存建筑为1985年修缮。孟浩然:李白之友。之:前往,到达。广陵:扬州。
(2)故友:故友,这里指孟浩然。他比李白年长,在诗坛享有盛名。李白十分敬仰他,两人感情深厚,故称他为“故友”。送别:辞别。
(3)烟花烂漫:形容春天里柳絮如烟、花开似锦的景象,比喻春天景色绚烂夺目。顺:顺流而下。
⑷ 青山结束:消失在青山之中。结束:结束,消失。青山:又称“青山”。
⑸唯见:仅仅看见。天际流:流向地平线 天际:地平线,地平线的尽头。
欣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由湖北到广陵,李白在黄鹤楼送行。这首诗应该是李白离开四川外出游历之后写的。从27岁到35岁,李白四处游历,但相对固定地居住在湖北安陆的疆外。这时,他结识了当时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人,隐居在庐山门,经常游历吴、越、湘、闽等地。此时,他正打算去吴、越游历。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告别,留下了著名的诗篇。诗题中的“至广陵”中的“至”是到此为止的意思。
第一句:“故人别黄鹤楼”,意思是说故人要离开黄鹤楼,往东走。因为黄鹤楼在广陵西边,所以他往西走的地方肯定在东方。
第二句:“烟花三月,赴扬州”扬州即广陵,从武汉坐船到扬州,是顺着长江而下,故名“赴扬州”。此句说的是孟浩然三月赴扬州,犹如烟花一般。扬州以风景秀丽著称,尤其春天花木繁茂,景色绚烂。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要去的地方,也透露出孟浩然对这次旅行的羡慕之情。以上两句写的是送别的情景,却不是离别的心情。
第三、四句:“孤帆消失在蓝天,天边唯有长江。”作者在黄鹤楼送别好友,目送那孤帆远去。江上载着人往东去的船,渐渐地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蓝天里。眼中只有长江滔滔不绝的流淌。作者的情感随着视线而淡去,直到那只船消失在蓝天里。他依然伫立在天边,凝望着长江,表达了他对好友的离别。这种离别之情,如果不是文字上的知己,就不会那么深刻。写离别之情的技巧,就是只取离别处前的风景,情意藏在风景里,情意不直接表达出来,却让人感觉更加真切深刻。
宋人编撰的《万首唐诗》第三句为“远山青影孤帆”,陆游的《入蜀记》则为“远山青影孤帆”,并称赞其描写细致。此后,经常出现不同的版本,写法也各有不同,但无论哪一种,这都是一首绝妙的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笔下的深情送别与扬州美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