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词作赏析,感受凄淡空蒙之美

更新:05-30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1. 原文1

淳熙丙辛日,我路过未央,雪刚散,满地荠菜麦穗。进城,满目荒凉,寒水碧波,黄昏渐渐升起,哨兵的号角哀鸣,我心中充满悲凉,感慨古今,便作了这首歌,前岩老人以为这是一首哀悼老人离别的歌。

名都怀左,竹西美景,初行下马小憩。十里春风,荠麦尽绿。自胡马与望向左边的河流,池塘和树木都已荒废,我仍然不愿谈论战争。天色渐渐黄昏,清脆的号角在寒冷中吹响,城市一片空寂。

杜朗那么帅,现在再见到他,我一定会大吃一惊。即使我十六岁就能写出好诗,但梦见青楼,也难以表达我内心的深情。二十四桥依旧,波涛荡漾,冷月无声。想起桥边那一朵红牡丹,知道它每年为谁而开!

2. 注释(第二部分)

①淳熙丙申: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至日:即冬至。

②维阳:即扬州。

③千岩老人:诗人萧德昭的别号。

④怀左:指淮南东路。

⑤十里春风:借用杜牧《送别》中的“十里春风扬州路”一诗。

⑥胡马奎将: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军两度侵入长江,扬州遭受重创。两次都造成了伤害。这是第二次。

⑦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君上:欣赏水平出众。

3. 翻译第 3 部分

扬州是淮河以东的大城市,在美丽的朱熹阁居所,我们卸下马鞍,稍事休息,这是旅程的第一部分。春风吹过扬州十里,荠菜麦子都绿了。金兵自攻江南回来,舍弃了池塘园圃,砍伐了树木,还恨不得提起昔日的战事。天气渐渐转凉。黄昏,凄凉的号角冷冷吹响,这就是灾难过后的扬州。

杜牧鉴赏力极佳。我想他今天要是再来这里,一定会大吃一惊。即使“豆蔻”一词精妙绝伦,青楼梦的诗意也很好,但难以表达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依旧,桥下江水波涛汹涌,清冷的月光四处无声,怀念桥边的红牡丹,却不知它年年为谁而绽放生长!

4. 作者简介(第四部分)

姜夔(生卒于1155—1221年),字耀章,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身姿清秀,神情仿佛被衣服遮掩住,宛如仙子。年少时贫寒孤苦,屡次考不上,从未做过官。一生浪迹天涯,靠卖字画、接济朋友为生。姜夔的诗题材广泛,有感时事、抒情、咏物、爱情、描写景物、记游、节令、应酬等。 、赏赐。他的诗作中,既表达了悲世之情,又描写了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表达了自己不能为世人服务、爱情失败的苦闷,也表达了他平凡的品格。又有独特的个性,像一朵孤云,一朵野鹤。 曾撰《大乐意》进献宁宗年间的朝廷。姜夔游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晚年寓居西湖,葬于西马门。著有《白石道人诗》、《白石道人歌》、《续书集》、《蒋铁平》等书,其中《白石道人歌》为其自作,并附有曲谱。

5. 欣赏 第五章

姜夔自作词作有17首,这是他最早写的一首。第一部分记录他的游历,第二部分抒发他的感悟。年末的《十里春风》用了杜牧的诗中,并非指春风里散步,而是让人联想到“扬州路十里春风”高低错落、珠帘飘摇的盛景。“春风十里”与“万里春风”并列。荠菜麦穗青”,正是词序中提到的“别离之愁”。杜牧的扬州诗一直脍炙人口,后人也常常从杜牧的诗中了解唐代扬州的风貌。他的诗。 姜夔词的第二部分从杜牧开始,以其诗为历史背景,将扬州昔日的繁华与眼前战后的没落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感慨古今的心情,也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姜夔今年22岁,可以与风流青年杜牧相比,但面对战火纷飞的扬州,他不禁感慨万千。即便心中充满爱意,却也难免离别的忧伤。这是这首诗的一个特点,用情色的语言来表达悲伤。作者不是在欣赏杜牧的浪漫生活,而是在表达自己当前的悲伤,所以不应该责怪他。

=推荐相关文件=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词作赏析,感受凄淡空蒙之美】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黄河是父亲长江是母亲?中国古人的地域称呼与水龙风水解读 下一篇:送孟浩然之广陵作品评述及诗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