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的天空》(上)有感
我以前是个很骄傲、爱炫耀的孩子,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谦卑。我来给你讲个故事吧!
有一次,我的作文在校刊上发表,我高兴地告诉父母,让他们分享我的喜悦。他们听了之后,不禁夸奖我,却又不禁警告我:“别骄傲了!”我怎么听得下去,因为我已经被骄傲“控制”了!
在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变得更加骄傲和暴躁。每当我比赛看谁的作文写得最好时,我就会在他们的面前炫耀。如果我不满意,我就会“展示”我的暴躁脾气;和同学聊天时,我也会炫耀我的“辉煌”历史……我和同学们竞争,最后我根本没有朋友。但我心里想:难道只是嫉妒我写得好吗?我不想和你们在一起!从此,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天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变了。那次考试,我以为只要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但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只写了一篇题目和几句话。可想而知,我不仅被老师批评了,还被父母教育了。 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记住一句话‘骄矜有害,谦卑有益’,别骄傲!”我当时没懂其中的意思。
自从我们学校开展“背诵‘国学’”活动以来,我也积极参加活动,并被“背诵‘国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所陶醉和感动。
尤其令我震撼的是冯异的谦虚,大家称他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军队纪律严明,为人谦逊。尤其是每次诸将围坐在一起争功争赏的时候,只有他从不居功,总是独自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教训。正是因为他独特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作风后,更加看重他。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骄兵必败,谦虚必利,时时处处为天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仅教会了我谨慎小心,不可心急,还教会了我宽厚仁厚,心地要清净。
这本书不仅让我从一个懒散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臣,还让我懂得了“孝为先”的中国古语的含义:只有“孝”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学会了给辛苦劳作了一天的父母端上一杯香茶,给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饭,还学会了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减轻了父母一半的负担。
《背诵中国经典》这本书,让我摆脱了骄傲与暴躁,最终引领我走向正直、谦逊、诚信、爱国的人生旅程。让我们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真谛吧!
读《国学的天空》(下)有感
《国学的天空》是一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能够看懂的书。以下是我读完《国学的天空》后的感想。
说到国学,就不得不提儒家和道家,他们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史。
入世之人,必学孔孟之道;出世之人,必以老庄为伴。
孔子主张“人能行道,非道能行人”。人性的价值必须由内而外,人道确立,万事皆可平。孟子认为“思诚者,人之道也”。只要心诚,就能体会到自我要求的力量,走上人生的正路,从而活出人格的尊严与伟大。
老子的修身之道是虚静,以道为源,道生智慧,人生的困境和虚无感便化解于无形之中。庄子认为人的最高智慧在于懂得“本无始而无终”。既然本无终,现实生活中何必执着于生命?何不自由快乐,与道同行?
儒家和道家的历史也很悠久,孔子曾多次向老子请教礼仪,诸子百家之后,只有儒家和道家流传至今,其起源众说纷纭。
二者既矛盾又相辅相成,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是对道教的借鉴。汉武帝时期对儒家的重视,也是国家强盛的一种思想需要。正所谓,不立则亡。
对于中国读书人而言,儒家可以成就大事,道家可以长寿,两派思想给中国读书人提供了两条路可以选择,这条路不通,还有另一条路,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人们通常都是想先平定天下,人们最初的理想总是宏伟的,在现实的打击下,理想破灭,心灵需要慰藉。这就是道教的用武之地。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废掉百家争鸣、独尊儒术之后,道教还能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当然,也和清静无为、不与世争的思想有关。
读《汉学的天空》(下)有感
我一直对国学抱有一种崇敬之情,认为它如此高远,高不可攀。对于我这种没有深厚背景的人来说,国学或多或少是深邃而博大的。对傅培荣先生的《国学的天空》一书的第一印象也是如此。但随着我继续深入阅读这本书,我发现傅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脱下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国学所诟病的厚重外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了解到国学的深刻内涵,让读者在体会国学之美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
傅培荣一直被誉为“台湾版于丹”,他在《国学的天空》一书中,很好地阐释了孔子的真诚、孟子的仁慈、老子的智慧、庄子的自由,并用这四位圣人的学说,用最朴实、最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读完书后,我被有关孟子的篇章深深地感动了。可以说,傅培荣先生把孟子从几千年前带到了今天,让他离读者更近了。他的形象是如此的生动、幽默和栩栩如生。他把孟子的教育、修身、仁政等观点融入故事中,影响深远,向我们阐释了做人、读书、做事的终极目的。让人回味无穷,意义深远……
“善养我高尚的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时代,人只有提高能力、减少欲望,才能获得幸福。需要修身养性,修身就是成就自我。当修到一定境界,幸福就会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来。
照顾每个人的内心,在幸福中实现立体的人生。这一点孔子和孟子是一致的。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他还说:“古之士为己而学,今之士为人而学。”做人,就是要以完美的内心做最好的自己。当内心强大、豁达、淡定,当内心真正地淡定从容时,就不会被人生的起起伏伏所左右。人生的境界也在不断提升。
傅培荣教授笔下的孟子是一个真诚而快乐的人,他内心有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提醒和督促自己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样的人,做人也是自信的,做事也是快乐的。傅教授重新诠释了孟子的幸福人生,他呈现的孟子是一个全面的孟子:教育、人伦、修身、做人等等,他还以自己朴素的哲学观点,指出了当今人的困惑,启发人们去深思。
【《中国古典的天空》三篇范文】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范文06-27
关于中国学读书笔记范文03-05
国学经典选读笔记02-26
中国古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04-02
中国古典文学读书笔记范文03-03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03-08
中华文化常识选编06-06
读中国经典800字作文03-01
中国文化知识范文02-26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孔子说》范文05-01
【国学的天空读后感:从骄傲到谦逊的转变之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