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慈母的手为儿子缝制衣服,临走前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生怕他迟迟回来。谁说儿女之爱能报父母之恩呢?(唐代孟郊《游子咏》)[3]
后人把这概括为“寸草不生春暖花开”这句成语。[1]
成语故事报告
编辑
孟郊是唐代诗人,他生长于贫寒之家,又两度落榜,仕途坎坷,所以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他凄苦的境遇和心情,也反映出普通百姓的艰辛。[4]
孟郊一生漂泊不定,五十岁时才考上溧阳郡尉。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后,孟郊便急忙带着母亲来到溧阳一起生活。此时的他,已是饱经沧桑,更觉得亲情弥足珍贵,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关于母爱的著名诗篇《游子咏》:慈母的手,为游子缝制衣服,临走前,缝得严严实实,唯恐他迟归。谁说儿爱能报父母之恩?[4]
诗人感慨道:母爱就像春天的阳光,儿子就像春天的小草。温暖无私的阳光,深深地关怀着春天的小草。然而,一棵小小的小草,又怎能报答阳光的哺育之恩呢?[3]
习语及其含义
编辑
孟郊以一首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服的诗作为开篇,短短几句写出了人间最平凡却最伟大的母爱。诗的结尾,他用小草代表孩子,用春日的阳光代表母爱,说明母亲对儿女的爱,就如春日的阳光对小草一样,是永远无法回报的。奇妙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也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情,儿女难以报答父母的深爱。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深重、沉重、伟大,胜过世间一切。每个孩子都应该牢记父母养育自己的恩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3-4]
成语使用报告
编辑
“寸草春晖”在句子中可作主语、谓语,比喻父母对儿女的关爱之情深重,儿女纵然竭尽全力,也无法报答。[1]
宋代徐元节《赠永国夫人朱可母诗》云:“悲吾春草不能报母恩;悲吾雨煮艾草不能报母恩;悲吾母恩无穷。”[2]
清人黄景仁为洪志存《机声灯影图》题词:“无力笑答辛劳,心头空空如也。”[2]
清方成培《祭雷峰塔》有云:“春晖无根,红桂枉发奇香。”[1]
现代李鹏《断心夫》:“你若尚眷念父母恩,你若尚挂念病母,就让疯子于本月十五日晚间,来到断心崖。”[2]
成语分析报告
编辑
小草儿沐浴春日阳光——小草儿的私人还款
“报恩”是比喻儿女长大后要照顾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春暖花开一寸草心”与“报恩”是有区别的:“春暖花开一寸草心”强调父母对我们的恩情难以报答;而“报恩”则强调儿女长大以后要照顾年迈的父母。[2]
【孟郊游子吟背后的故事:寸草春晖,母爱永恒】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