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探究坏的纳什均衡源头与教育启示

更新:06-01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纳什均衡从原理上表明,坏纳什均衡的根源在于不恰当的决策。楚王喜欢细腰,所以有些女人会为了追求苗条而损害健康,甚至饿死。”这是《教育文献》2015年9月(上半月)刊登的《教育如何避免坏纳什均衡》一文中的一句话。“楚王喜欢细腰”和女人有关系吗?

楚王喜欢细腰的事迹在很多古书中都有记载,其中《战国策》和《墨子》的记述更为详细。

《战国策全译本》(王守潜、余方奎、王逢春、李晔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1992年9月第一版,1992年9月第一次印刷)中《魏王问莫敖子华》一章,记载了楚威王与大臣莫敖子华的一段对话。听了莫敖子华介绍楚国过去五位名臣的光辉事迹后,魏王羡慕不已,感叹道:“如今人才济济,哪里找得了如此优秀的人?”

莫傲子华便又讲了如下的故事:“昔者,我祖灵王在世的时候,喜欢细腰,天下读书人,饮食有方。扶着墙站得起,扶着车前桎梏站得起。饭香味那么诱人,但他们都忍了下来;死是人人不愿做的事,但他们也甘愿饿死。”(昔者,我祖灵王在世的时候,喜欢细腰,天下读书人,饮食有方。扶着墙站得起,扶着车前桎梏站得起。饭香味那么诱人,但他们都忍了下来;死是人人不愿做的事,但他们也甘愿饿死。)

《墨子·兼爱》下篇讲的也是同样的故事,但另有两个故事《晋文公好恶衣服》和《越王好勇武》强调的是同一个道理:“昔晋文公好其部下衣裳,其臣皆穿羊皮袄,带剑,头戴麻布帽,入朝见君王,出朝侍奉。何以如此?君王喜欢,臣亦如此。昔楚灵王好其部下腰细,其臣皆以一餐为筵席,喘息而后系带,扶墙而起。一年之后,朝廷昏暗。何以如此?君王喜欢,臣亦如此。昔越王勾践好其部下勇武,教训其部下。合合之舟被俘,其臣亦如此。火烧,试探手下,说:‘越国的宝物都在这儿了。’越王亲自鼓励手下前进。士兵们一听鼓声,纷纷逃窜,走进火中而死的有百余人。越王击鼓撤退。”

在其他古书中,“楚王好细腰”的说法,显然是从《魏王》或《蹇哀》篇中浓缩而来的。 例如《韩非子》《两柄》篇“于是越王好勇,而百姓畏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饿民多”、“晏子·春秋外篇(上)”“越王好勇,而百姓畏死。楚灵王好细腰,而朝中饿死的百姓多”、“殷文子·大道篇(上)”“昔齐桓公好紫衣,全境不销奇彩。楚庄王好细腰,而国中饿民多”、“楚王好细腰,而国中饿民多”,以及“楚王好细腰,而美人节俭。吴王好剑,而国中饿民多”,都与《蹇哀》篇有相似之处。 “楚王好细腰”的故事细节不再叙述,而是淡淡地用一句话提及,不担心读者听不懂。可见,在写这些篇章的时候,这个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无需多言;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趣闻了。

在《魏王篇》中我们看到“楚士以食为约”,而在《蹇哀篇》中则是“昔楚灵王喜腰细之士”,两处都明确地指出了“士”字。如今,“士”字男女皆用,可用来称“男士”​​或“女士”。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士是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男性群体的专用称谓,女性没有资格被称为士。严步克先生曾研究过“士”字形义的由来,并指出“士——男子的大名”。顾颉刚先生对士的定义作了更详细的解释,“古时我国的士,皆为武士。士是居住在乡下(即京城)的下级贵族,有统领平民的权利,也有拿起武器保卫国家的义务”。 所以楚王肯定是喜欢文人的细腰的。在《管子》中,“文人”变成了“美人”,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楚王好细腰,美人省食。”这或许和管子喜欢“美人”有关。管子治理齐国,使齐国成为第一霸主。齐国富国强兵的措施就是经商。管子鼓励经商的措施之一就是赏赐美人。

对典故的理解和选择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由于理解不充分而造成的无意的。

【楚王好细腰:探究坏的纳什均衡源头与教育启示】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每日一篇小古文,助你提升语文成绩!打卡第 74 课鹿照水 下一篇:论文网站有哪些?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优点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