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广开言路的智慧与设喻说理的艺术

更新:06-01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1. 有:与“又”相同,连接整数与零。

2.熟:同“熟”,小心。 例如“述世之”。

3. 受:同“grant”,给予、赠予。

《邹忌劝齐王》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齐策上》,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君王接受谏言,开言路、改善政治的故事。告诉读者当政者只有开言路,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虚心接受批评,积极改正,才能成功。

作者在写作中采用了比喻的方法,从邹忌与许公的比较,邹忌妻子、妾、宾客的称赞,以及邹忌对这些话的分析等作为比喻的事实入手。这部分内容从表面上看,似乎与讽刺无关,但实际上却是比喻的前提。接着,他又写到邹忌对齐王的讽刺和谏谏,用正面的比喻来说明齐王容易受骗的原因。

最后从内、外两个角度,写邹忌谏齐王后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并加以比喻,从自己到齐王,从小到大,从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很有说服力。

附加信息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七大列强并存,各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斗争不断,人民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异常尖锐激烈。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士人”作为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智和学识在各国间游说,有的主张“合诸侯国”,有的主张“与诸侯国合作”,因此,这些人在历史上被称为军事家或“外交家”。

他们提出某些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服务于某些统治集团,并常常利用当时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发挥治理国家、维持和平的才能。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民众的支持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民众的支持,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于是竞相广纳人才,虚心纳谏,赢得“士”的支持。

《邹忌劝齐王》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许公比美,妻子、妾、宾客的称赞令他不悦,但从称赞中他意识到直言不讳的不易。作者先描写了邹忌的相貌,与后文中他见到许公后自卑的“我远不如他”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对比凸显了他受欺负的感受。

第二部分以邹忌的亲身经历作为比喻讽刺齐王,劝他除去愚昧,接受劝告。这一段是全文的核心部分。邹忌在见到魏王之后,并没有直接劝告齐王,而是先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说“大王愚昧得很”。他先叙述了妻子、妾妾、宾客欺骗他的原因,然后从生活中的琐事推论到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居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此受骗最多。

文章后半部分,描写了齐威王接受谏言的过程,这应该是真实的,至少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但作者却把它夸大了。因为齐威王即使是一个坏人,也不可能一开始就一无是处,以至于意见堆积如山,批评的人“挤满厅堂”。而一年之后,即使他改邪归正,也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圣人的境界,以至于人们“想评论也评论不出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广开言路的智慧与设喻说理的艺术】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曹路民间故事: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市级非遗的魅力展现 下一篇:江苏民间文学非遗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