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人活七十岁难得”,却不知出自哪里,原来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
每天清晨回家都典当春装,每天在江边醉醺醺地回家。
酒债在哪都是常见的,但能活到七十岁的却很少见。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蜻蜓在水面上优雅地掠过。
风景路过,就一起欣赏一会儿吧。
这是杜甫在曲江边赏花喝酒的一首诗,诗中说他每天从朝中回来后,就当掉衣服去买酒。当时杜甫在官场上很不顺,所以在暮春时节写下了这首诗。
我们常说人活七十少,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人自古以来就很少见。也有人说阎王不带你活到七十三八十四岁。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次圣。圣贤们七十三八十四岁都没有逃过生死关。普通人活到这个年龄就够了。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医疗条件也越来越好,人们更加关注身体健康,热衷养生,追求长寿,希望能够长寿胜过圣人。
近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的年龄分类:
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至59岁为中年人,60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也称高龄老人。这是根据寿命长短来划分的。
生命有长度也有宽度,宽度就是生命的质量,理想的生命是既能长寿,又能保持高质量的生命。
是不是活得越久越好呢?其实不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器官会老化,听觉、味觉、视觉等会越来越迟钝,无形中会让自己的生活和心情不愉快,也会给子孙后代增加压力。如果一个人能活到百岁,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但是他的一些子女却相继去世,老人还要送走子女,活着是很痛苦的。而且,没有同伴和同龄人,又聋又瞎,孤零零地生活着,虽然活着,却没有尊严,甚至还被别人鄙视,这也是很悲哀的。
我母亲去世时,享年九十七岁。九十岁了,她还能坐在小凳子上拖地。富裕时,她仁慈宽厚,待人宽厚;贫穷时,她坚忍不拔,不求名利,节俭持家。她勤劳吃苦。晚年,她与四代同堂,深受后辈和周围人的称赞。她死得圆满。她的生命既漫长又广阔,按照佛教的说法,这是她前世的报应。
母亲虽然长寿,但我想她也有可怜的时候。她以前有一群老朋友,早晚一起在校园里散步,白天经常有人来她家聊天、打麻将。后来,老朋友一个个被母亲打发走了,只剩下她一个人。只有星期天,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们才会来热闹一下,但他们走了之后,校园就更加冷清了。
回去之后,我感觉她很孤单,我忙着做家务,她就坐在门外,拿着小凳子,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一个个从她身边经过(幸好他们住在校园旁边)。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根本就不想去体会她的心情。现在想想,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和她聊聊天,让她解解闷。
这两年,母亲走路不方便,就请了保姆。母亲一向坚强,对农村保姆的服务不以为然,换了几个保姆都不满意,心情不爽,经常发脾气,自然就闹矛盾,所以才有“活久见人心,屈辱多多”的说法。
老人要爱护身体,珍惜生命,以免给儿女带来麻烦,但也不能贪生怕死。人都会死,这是永恒的规律,人不死,地球就容不下人了。
我超过了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亏,甚至超过了孔子,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福气。我出生时营养不良,中年以后更是疾病缠身。那时儿女尚幼,我心中祈祷,请让我把他们抚养成人。转眼间,不但儿女成家立业,孙子孙女也渐渐长大,对此我深表感激。父亲去世了,我心中又祈祷,请让我照顾母亲晚年,看她到最后。我又心愿得偿,母亲没有因为父亲的离去而过着艰苦的生活。虽然我还有未竟的心愿,但人不可贪,我已经很满足于自己的人生,不想白活一辈子。我相信只要生前不作恶,死后一定有好去处,也许比人间还好!
所以我并不刻意养生,也不爱运动。我觉得人的寿命基本都是命运注定的,是天意注定的。大诗人陶渊明说得好:“身处巨变之中,不喜不惧,当尽我所能,不再独自烦恼。”我顺应天意的安排,顺其自然,在有生之年好好活,给儿女留些思念,给朋友留些回忆,尽我所能地写下一些文字,留给后人、留给朋友,哪怕能给他们一点启发或兴趣,也是对我的馈赠和褒奖,会让我觉得这一生没有白活。
【出自杜甫曲江二首的名句:活到七十岁很罕见,你知道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