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晓
此花不在百花丛中绽放,而独自在稀疏的篱笆旁绽放,趣味无穷。
宁愿枝头芬芳而死,也不愿被北风吹走。
【诗意场景】
宋末诗人、画家郑思孝,以兰花画闻名。
郑思晓画像
13世纪,蒙古军队横扫欧亚,所向披靡。1241年,蒙古军队大败波兰联军。郑思孝就出生在这一年。
1267年,蒙古开始进攻襄阳,襄阳之战持续了6年,以襄阳失陷而告终,此后南宋已无力抵抗。
郑思孝来到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向皇帝上奏,痛斥朝廷大臣占尽职守、误国误民,请求废除弊政,恢复国威。
此时的南宋,皇帝荒淫无道,懦弱无能,朝中贪官污吏当道,政治形势腐败,南宋日渐衰落的国势并没能因一位诗人的奏疏而有所改变。
1279年,崖山之战,宋军彻底溃败,左相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皇帝跳海身亡,南宋灭亡。
因萧为宋国姓“赵”的组成部分,作者郑隐之后来改名为郑思萧。
初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郑思孝学习伯益、叔齐不食周粟的精神:
菊花秋季开放,从不与其他花混杂,独立生长在稀疏的篱笆旁,却不减其情趣。
我宁愿枯萎死在树枝上,也不愿被凛冽的北风吹倒。
【一句话爱】
“宁愿枝头芬芳而死,不愿被北风吹走。”
这首诗豪迈、激昂、气势磅礴。
南宋灭亡后,郑思孝无论坐卧,面南背北,逢年过节,亦面南面北。他所画的兰花皆无根,寓意南宋失去疆土根基。他临终前,托友人在其碑上题写“大宋不忠不孝之主郑思孝”。
“北风”一词有双重含义,百花皆枯萎,唯有菊花敢于面对凛冽的北风;虽然南宋将领纷纷投降,但即便国破家亡,郑思孝也不会向北方的蒙古统治者屈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直至临终的爱国情怀。
坚毅、骄傲,不仅是郑思肖独有的精神,也是“头上有怒气”的岳飞、“仍要为国守轮台”的陆游、“男儿心不死,铁打不动”的辛弃疾、“自古人皆有一死”的文天祥的精神……
【诗歌故事】
“宁可死在枝头芬芳,不愿被北风吹走。”这让我想起美国对华为的打压。
美国要禁止中国华为,阻止其成为5G时代的领导者。
2018年12月1日,美国要求加拿大逮捕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理由是华为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禁令,并向伊朗出售敏感技术。
图为孟晚舟2019年6月15日在加拿大出席引渡听证会。
2019年5月15日,美国宣布将华为及其关联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禁止美国公司向华为出售相关技术和产品。
随后,谷歌、高通、英特尔等主要国际芯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相继暂停向华为提供产品和服务。
华为约有三分之一的核心供应商在美国,美国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断掉华为的供应链,让华为无货可卖,就能把“中兴事件”复制到华为身上,从而逼迫华为妥协。
面对美国的围剿,华为没有向美国屈服。2019年5月17日凌晨,华为海思总裁发表致员工的信,信中写道:多年前,公司就考虑到,有一天美国会停止向华为提供芯片和技术。为了这个假设,华为海思数千名员工,用数千个日日夜夜,为华为的生存打造“备胎”。我们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变成“常态”。
今天读到信中的这句话,仍让我热血沸腾——前面的路会更加艰难,我们将用勇气、智慧和毅力,在重压之下挺直腰杆,砥砺前行!
美国对华为的封锁可谓“伤敌一击,伤己一击”,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严重影响了美国某些企业的利益,已有多家美国企业偷偷绕过禁令恢复对华为供货,美国政府也不得不逐步解除对华为的禁令。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中,华为充分展现了民族品牌的气节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无障碍阅读】
芳香而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下,留在枝头凋零,故说芳香而死。寓意作者本人不屈的民族情怀。
何曾:从来不,从来不。
北风:这是一个双关语,既指大自然的北风,也指来自北方的蒙古统治者。
【作者介绍】
郑思孝(1241—1318年),本名隐之,又号郑索南、居山侯人、三外野人,南宋诗人、画家。 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
郑思孝善画兰花,花叶稀疏,无根无土,寓意南宋丧失国基。著有《心史》、《郑索南先生文集》、《索南先生诗集一百二十图》等。
郑思孝的《德祐二年新年诗二首》第一首是:“力不及勇,每逢与人相见便流泪。心怀中国梦,诗传千古……”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提到“中国梦”的诗。
郑思晓《水墨兰花卷》
【好句子背包】
“野花可白可红,我暮年依然爱这幅作品,宁愿在芬芳的枝头老去,也不愿与秋风中的黄叶共舞。”
出自南宋女诗人朱淑珍的《黄花》。“宁在香枝上老,不随秋风黄叶舞。”两句与“宁在枝头香死,不被北风吹散”有相通之处,都是借物抒怀的典型,朱淑珍借此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性格。
【寒菊 / 画菊:郑思肖的爱国情怀与南宋的兴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