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刘奶奶还能多撑几年。
出处:《陈情表》为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泌所著。
原文节选:愿陛下怜悯我卑微的诚心,听取我的卑微心愿,使刘氏有机会多活几年。若生,斩首而死,死后以草为葬。我惊恐万分,犹如狗马,谨上此奏报,以报此事。
译文:希望大王怜悯我愚昧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愿望,让我的祖母刘氏还有一线生机。我活着的时候,应该牺牲生命报效朝廷,死后,也要结草含环报答大王的恩情。我怀着对狗对马的敬畏,恭敬地向大王献上这份奏章。
附加信息
文章从作者童年的不幸经历入手,阐述他与祖母的特殊关系,细数祖母养育他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的责任感;除了感谢朝廷对他的认可与恩惠外,也表达了自己不能遵从命令的苦衷。言辞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练委婉,流畅自然。
此文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言道:“读诸葛亮《出都奏疏》不流泪,即为不忠;读李密《上奏疏》不流泪,即为不孝。”据说晋武帝读了这篇奏疏后大为感动,特地赏赐李密两个奴婢,并命令郡县按时供养他的祖母。
背景:李泌原是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宫中侍从(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桓)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伐蜀,李泌成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朝廷采取和解政策,极力拉拢蜀汉旧臣,召李泌为太子郎。
时年44岁的李泌,以金朝“以孝治天下”和祖母无人供养为由,明确表态,请求缓行任职,并上书辞职。
作者简介:李泌(224—287),字凌波,号谦,西晋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曾任蜀汉侍郎。蜀灭亡后,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郎,并撰此奏疏。自幼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长大。后来,李泌因孝顺祖母而名震乡里。他师从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通《春秋左传》。初任蜀汉侍郎,任秘书。
蜀汉灭亡后,晋武帝召他为太子郎,李泌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赡养为由,拒绝了这一职位。祖母去世后,他被任命为太子郎,迁居汉中。后被罢官,卒于家中。他写了《论语》十篇,未传世。《华阳国志》和《晋书》均有李泌的传记。
【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的含义及出处解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