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
今晚人们望着明月,享受着家人团聚的喜悦,可是,哪一个家庭会被这秋夜的忧伤所感染呢?
吟唱叹息,情深意长——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
庭院里,白色的乌鸦栖息在树上,
寒露默默地打湿了桂花。
今晚的月亮很明亮,大家都在看着它。
不知道秋天的思绪落到哪里?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七言绝句,两句为一层意思,描写中秋月夜和望月思念的心情,以写景为始,以抒情为终,想象丰富,韵味无穷。
“院中地白,乌鸦栖树,寒露默默湿桂花。”这两句描写的是月中时院中的景色。如洗乳般的月光静静地洒落在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薄雪。吵闹了一整天的乌鸦、喜鹊渐渐安静下来,仿佛不忍打扰宁静的夜晚,悄悄地躲进树丛中。夜色渐深,寒凉的秋露滋润着院中的桂花,散发着氤氲的清香。诗人只用“地白”两个字来形容院中的月色,却给人一种清澈空灵的感觉,让人沉浸在静谧悠远的意境中,躁动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乌鸦栖树”是押韵的倒装。 ,树上的乌鸦已静静地栖息,暗示着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静。这三个字简练,既描写了乌鸦和喜鹊在树上栖息的情形,又衬托出月夜的寂静。这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的。秋意深沉,夜色深沉,露水重重,连盛开的桂花都湿了。而夜露落下时,还有声音吗?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自然的声音中最细微的声音,更加凸显了夜的寂静。这凄凉的写意画,让人不寒而栗,但他并不为了写而写,而是用比喻的手法,衬托出自己落寞的心情。“冷”字,是诗人从触觉的角度写的。
可是,夜深人静,人又为何醒着?明月当空,诗人独自一人在那里沉思?世间谁不在赏月入梦?这两行风景,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面两行人间活动:“今夜明月当空,众人望月,不知谁家秋思满天?”今夜人们望着明月,享受着阖家团聚的喜悦,不知谁家秋思满天?这两行诗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虚拟的悬念收尾:中秋之夜,人们会看月抒怀,但每个家庭成员的离别与团聚都是不一样的。一家人若有人外出,哪一位游子会留下一丝伤感?诗人若离开故乡,他的乡愁便会如秋露般更加沉重地落在这个家庭、这个游子身上。普遍的情感体现在某些个体身上,而这个另一个人也包括诗人自己。 明明是在思念一个人,却说“秋思落到谁家去?”,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乡的深情。“落”字新颖贴切,非凡出众,给人以动态的形象,仿佛思念随着银月的清辉落在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谧。需要指出的是,《全唐诗》入选此诗时,将“落”字记为“在”,显得平淡无味。
本诗先突出中秋夜的静谧,再以不眠之夜和赏月的情景来表达普遍的思乡之情,以景物引出情感语言,情感语言又以景物增添情感,以感伤的结尾,将离别与团聚的情怀表达得委婉动人。
【唱叹有神思深情长——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