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画卷
竹外桃花三两朵,春江水暖鸭先知。
地上艾蒿铺满,芦苇矮小,正是河豚即将浮出水面的时节。
竹林
慧崇是北宋初年僧人,诗人,尤善绘画,自成一格,洒脱不羁,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文豪都称赞他。公元1085年,宋都汴梁一人鲧衣从藏书里取出慧崇的两幅画,请苏轼作诗,于是便有了《慧崇春江晚景二首》,即第一首。
“竹林外有三两朵桃花,春暖江水鸭子先知道。”一片竹林外有两三朵桃花,春暖江水鸭子先知道。
桃花
既然是画诗,自然要先写画的内容。竹林稀疏,远处隐约可见两三枝鲜红的桃花。桃花开在农历二三月,正是初春,天气暖和,但仍然有些寒冷。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描写了远处地面的景色。
枕边诗集彩色插图珍藏版,读懂最美古诗的书
淘宝
¥14¥45
买
已移除
诗的第二句描写了江面的特写。鸭子最爱游动,只要一年四季不结冰,它们就会下水,所以它们最先察觉到江水变暖。“春江水暖鸭子先知”这首诗,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通过这首轻松的诗,我们仿佛看到一群鸭子在江面上轻盈地游动,快乐地玩耍,发出阵阵“嘎嘎”的叫声。“水暖”需要用触摸去感知,很难通过无声的画面直接表现出来,但苏轼却通过盛开的桃花和江面上的鸭子,准确地抓住了画家惠宠的意图,并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来。真是一个七孔玲珑心的人啊!
春江水暖
“艾草满地,芦笋短,正是河豚要上洄游的时节。”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气味芳香,既是药材又是蔬菜。芦笋是芦苇的幼嫩枝叶,又称“苇梢”,多生长在水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河豚要上洄游了。每年春天,河豚从近海或下游逆流而上,在上游水中产卵。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河岸已长艾草,芦笋嫩芽,正是河豚要上洄游的时节。
诗的第三句描写了春天长江边的景象。芦蒿长得十分茂盛。一个“矮”字生动贴切地形容芦苇新芽冒出,春意盎然。值得注意的是,芦蒿和芦笋都是长江流域的名菜,用来炖鱼,味道极其鲜美。
芦蒿
苏轼不仅是一流的文学家,也是一流的美食家,他对美食的了解堪比他的文学水平,于是他略带联想地写下了“正是河豚上岸的时节”。当地百姓用藜蒿、芦芽、白菜三道菜烹制河豚,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值得冒着生命危险去吃。诗中前三句是写实的情景描写,第四句则是结合时令和景色的联想,既合情合理,又让人垂涎欲滴。
芦笋
苏轼题画七言绝句,首两句写翠竹红桃,景色疏朗明媚,春河荡漾,鸭子自在游动,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竹林、桃花、春河、鸭子、芦蒿、芦芽,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内在与外在的联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生机盎然、充满生趣、美不胜收的意境。
河豚鱼
如今我们已看不到徽崇的画作,但这首诗却流传了下来,苏轼高超的艺术技巧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诗中的前两句,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这也为我们写好看图文指明了一条重要途径,首先要紧扣图片内容,不能跑题;其次要从图片内容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图片内涵的同时创造出超越图片的精彩。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及苏轼的看图作文惠崇春江晚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