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和展现中华文明的精神符号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更好地向世界推介中华文化、有效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之间的友好,在于人民之间的友好,人民之间的友好,必须从青少年做起”。当前,青少年自觉讲好中国故事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增强意识、提高讲述质量、进一步挖掘讲述内涵、进一步拓展讲述方式、进一步提高讲述效果等现实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体系理念,引导青少年主动磨练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以讲好故事的高水平推动中华文明传播高质量发展,从主力军、能力军、合力军三个维度构建中华文明“大传播”体系。
培育主力军形成讲好中国故事的“雄心勃勃”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善于讲故事的人,培育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主体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政治立场是第一要务。我们要在坚定政治立场的基础上推动中国故事传播主体多元化,鼓励和引导行业人才、留学生、平民英雄等传播主体积极参与,形成讲好中国故事的“磅礴力量”。
第一,关注行业人才。中国制造正在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科技创新是主角,年轻人是主力军。因此,应培养和发掘更多爱国情怀深厚、生活阅历丰富、专业技能突出的行业人才,讲述中国产业发展实践的具体故事,以及处理工作生活中具体问题的经验。《2019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显示,68%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其中高铁是最受认可的中国科技成果。可以选派相关行业人才,积极传播中国物质文明,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进而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文明的窗口。
其次,要充分调动中国留学生的积极性。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更能引起海外受众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识。可与中国留学生集中的留学机构、行业协会、高校学生会等共建海外文化传播联络工作站,引导留学生以优美的中国音乐、典雅的汉服、优秀的传统、美味的食物等中华文明精髓作为传播内容,努力与各国人民找到心灵共鸣,朴实立体地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二是有效调动普通英雄的传播潜能。普通人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更容易引起国外民众的共鸣和深思。这些人物的叙事中所反映的国家发展和时代变迁更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这些普通英雄,可以讲述时代大局,体现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有担当的伟大国家和伟大政党的形象。
聚焦能力,形成优质传播内容“大供给”
从中国故事传播主体看,共青团要充分发挥培养青年人才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实践为核心导向,积极构建“研究—孵化—输出”的培养机制,主动引领、引导、鼓励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形成优质传播内容的“大供给”。
第一,帮助青少年发现中国故事。在全国建立集伟人事迹、历史事件、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科技发展、建设成就等为一体的研究基地,组织青少年到祖国各地进行实地调研,亲身感受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而进行的伟大斗争,汇聚青少年的视野和智慧,扎根祖国大地提炼思想精髓,在实践中发现典型的中国故事素材。
二是帮助青少年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举办创意讲故事大赛等形式,吸引更多传播主体广泛参与,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同时,通过比赛发掘有潜力的优秀中国故事案例,共同孵化品牌化、系列化的中国故事产品,最终打造中华文明传播的典范。
最后,帮助青少年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这方面,风靡全球的模拟联合国是著名的国际青少年跨文化交流培训活动,能够有效培养青少年跨文化交流、互动和传播能力。各级共青团组织可以借鉴,在实践训练中培养青少年分析解读重大国际问题的能力和在国际上表达“中国方案”的能力,提升青少年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话语表达能力,塑造青少年以更深邃的视角、更宽广的胸怀、更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
合力打造“大讲堂”讲好中国故事
当前讲述中国故事的案例在主体、方式、渠道、内容等方面各有不同,我们要综合统筹政府部门、高校智库、新闻媒体、民间组织等,努力打造人才培养和案例塑造的社会制造体系,搭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讲堂”,实现中国故事传播的体系化发展。
一是充分调动全社会主体深度参与。构建“研究-征集-培育-传播-统战”五位一体的青少年话语工作联合体,支持新人才培养和新故事创作,全面打造以“思政大课”为课堂载体、基层政府行政机构为物质供给、网信宣传部门为渠道保障、各级共青团组织为行动协调、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为传播阵地、正能量名人、网络红人为推动的“大讲堂”。聚焦李子柒美食短视频、五鹤麒麟数字艺术新创作等自主优秀故事,实现数量、质量、规模的稳态输出,构建中华文明传播体系,形成中华文明传播合力,打造中华文明传播模范群体。
二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的传播作用。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的特点,传播更多潜移默化、含蓄内敛的中国故事产品,加大中华文化交流力度,拓展中华文明传播范围。全面拓展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在全球舆论环境的覆盖面,推动更多优质中国故事产品从国内走向国外、从媒体走向民众、从传播走向认知,提高对外传播的广度、力度和频次,推动中国故事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全面提升。
【引领青年锤炼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