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归途鹊桥相会,情不自禁回首,两人情若天长地久,何须朝夕相处?
欣赏:
这是一首七夕节序曲,开篇就表现出了七夕节独特的抒情氛围,以“巧”和“恨”突出了七夕节“乞巧”的主题和“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点,精妙绝伦,凄美凄美,用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来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结尾一句“情若天长地久,何必朝夕相守”最为深刻。这两句不仅指涉了牛郎织女爱情模式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浓缩的名言佳句,因此,这首诗具有超越时代和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本诗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叙述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爱情的神话,赋予了这对天上恋人浓浓的人情味,歌颂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诗中明确地描写了天上的两颗星星,含蓄地描写了人间的恋人;其抒情手法以喜事来形容悲伤,以悲伤来形容幸福,悲喜交加,读来令人心酸,感慨万千。
诗的开头是“细细的云彩在玩闹”,柔软多彩的云彩变幻出许多美丽而灵动的图案,显示出织布姑娘的手艺是多么精湛。然而如此美丽的人却不能和心爱的人过上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传达着他们的悲伤和离别,飞过天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银河清浅,相隔多远?隔着水,情意无言。”“隔着水,近得好像连对方的表情、语气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里,秦观写道:“银河远隔暗渡”,用“远”字形容银河的浩瀚和牛郎与姑娘相隔多远,这一改,加深了情感,凸显了相思之痛。漫漫银河,隔开两个相爱的人,相见何其难!”“暗渡”二字,不仅点出了《七夕》的主题,也紧扣了“恨”字,他们不远万里,只为相见。
接下来,诗人动情地感叹:“金风玉露一相逢,胜过人间无数次邂逅!”一对久别的恋人在金风玉露之夜,在银河岸边相遇。这一美好的瞬间,胜过人间千万次邂逅。诗人热情地歌颂着一种理想圣洁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出自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仙人喜别离,教人远行乐。是蓝天银河,需要金风玉露。”用来形容七夕的景色,同时,还有另一层深意。诗人把这次珍贵的相遇,置于金风玉露的映衬下,纯洁无瑕,展现了这段爱情的高尚纯洁与超越性。
“柔情似水”,两情相悦的情意,就如无声流淌的水,如此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呼应“银河在远方”,比喻十分自然。一夜的美好时光如梦而过,刚相见又分开,怎能不让人心碎!“佳期如梦”,除了描写相聚的短暂时光,也写出了恋人相聚时的复杂情怀。“归途鹊桥,不忍回首”,复述了离别,刚相见的鹊桥,瞬间就成了与爱人别离的归途,不是说不忍离别,而是说,归途鹊桥,怎忍回首。委婉的意味,蕴含着无限的离别之情,无限的苦涩泪水。
回首大婚当日的秘密相会,真真假假,如梦似幻,令人生疑。当两人在鹊桥上告别时,两人的爱情已到达了极致。此时,笔尖在空中突然一转,迸发出一声高亢的声音:“两人情若长长久久,何须朝夕相处!”秦观的这两句歌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是要经得起长久分别的考验的。只要能真心相爱,哪怕常年分离,也比朝夕相处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论述,与上段论述相呼应。这样,上下两段结构一致,叙述与论述交替,从而形成贯穿全篇的连绵起伏的情调。这种正确的爱情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越了古代的同类作品,十分可贵。
本首诗议论流畅,通俗易懂,却又优美深刻,令人回味无穷。作者将议论和散文句法的点睛之笔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融为一体,以跌宕起伏的情愫讴歌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爱情颂歌中永恒的杰作。
【纤云弄巧赏析:跨时代跨国度的爱情经典】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