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崇是北宋九名僧之一,善画,尤善画雁、大雁等动物,其画名一时,这两幅《春江晚景图》据说是他的代表作,可惜这两幅画已失传,只有苏轼在这两幅画上题的诗句流传至今。
这两首诗原文如下:
《惠冲春江晚景二首》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先觉。 地上艾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即将上来的时节。 归雁即将散群,依依不舍,犹如北归人。 远远地知道大漠风雪多,我在南方等了半个月的春天。
这两首诗都生动地描写了初春的美景。具体描写思路如下:
诗人首先写周围的景象:春天来了,大地复苏,桃花开始绽放。于是人们的目光从周围转向河边,发现一群鸭子已经在水中嬉戏。这也意味着河水变暖,冰雪融化,春天真的来了!
随后,诗人从江边走到岸边,岸边的芦蒿因江水的滋润,萌发了新芽,芦苇也开始抽出新叶,呈现出春天的生机,令人心旷神怡。这时,贪吃的苏轼想到,此时正是河豚肥美的季节,便将春景引入清新、丰富的生命,引发无限遐想。
其中“竹外桃花三两开,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一句充满哲理的名言。俗话说,一叶落叶知秋,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说,凡事都要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到事物真正的变化,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俗话说,小事能知大事。
在这首诗中,苏轼以细腻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了季节变换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初春的喜悦,春天蓬勃的生机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受。
第二首诗不如第一首出名,但实际上也是一首非常好的作品。
第二首诗写在惠崇的《飞雁图》上。前两句写大雁北飞,但有几只大雁似乎舍不得离开这美丽的春景,差点飞离了大雁群。诗人用拟人手法把北归的大雁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
最后两句也是拟人化的,原来这些差点离队的大雁,舍不得离开南方的温暖,所以想在这美丽的江南风光里多呆几天,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大雁,很有新意,让人印象深刻!
苏轼在这里为我们描绘的早春,第一首诗主要通过顺序描写和想象,第二首诗主要通过拟人手法,都将早春的生机与美丽呈现在读者面前。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题画诗中的初春美好景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