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油画背后的故事

更新:06-09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长沙李自建艺术馆展出的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再现了1937年日寇在南京犯下的暴行。长沙晚报记者何文兵摄

长沙晚报记者 胡兆红

这是一幅所有中国人永远难忘的大型历史油画!整幅画由“屠杀”、“生活”、“佛祖”三部分组成。画家描绘了两个咧嘴大笑的日本军官、一个哭泣的中国婴儿和一个收尸的和尚,真实地再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残酷暴行。

这幅油画是著名旅美画家、长沙李自建美术馆创始人李自建的《南京大屠杀》。昨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李自建美术馆举办了纪念活动,李自建也在李自建美术馆首次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没有这幅画,就没有今天的李自健”

昨日,在李自建美术馆A1展厅,巨幅画作《南京大屠杀》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八十周年”。两侧竖起两个造型独特、庄严的花圈。《星云大师》等三幅画作上特别标注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目击者”几个字。美术馆全体工作人员和观众站在巨幅画作下,三次鞠躬,为大屠杀遇难者们哀悼。

回想起20多年前这幅巨作的创作,李自健激动不已,“没有这幅画,就没有今天的李自健。”

“当初是星云大师让我画这幅画的。”1988年,李自建赴美留学,机缘巧合之下,在洛杉矶西来寺结识了星云大师。在星云大师的赏识和支持下,李自建住进了星云大师提供的蒙德拉精舍,在那里埋头苦画了500多个日日夜夜,创作了大量表现人间大爱的油画作品。1991年初夏,星云大师问李自建能否画一幅描绘南京大屠杀的巨幅油画。

原来,星云大师是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和亲历者。1937年,星云的父亲惨死在这场惨案中。十二岁的星云大师在南京栖霞寺出家为僧。半个多世纪后,看到日本右翼势力猖獗,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星云大师十分忧心,希望李自建创作一幅警世作品,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惨痛历史。“我承担这个任务,是出于对星云大师的感激。”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矶,李自建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作。他把自己锁在画室里,昼夜不停地创作。为了揣摩遇难者的心理和身体动作,他甚至把自己绑了起来。夜深人静的画室里,李自建一张张画下一堆堆死去的同胞,无数次哭泣。

这是一幅痛斥兽性、歌颂人性、颂扬大爱、弘扬良知的宏伟巨作。画家用现实主义的犀利描绘、象征主义的隐喻处理,将揭露兽性的“屠杀”、维护正义的“生命”、慈悲世间的“佛性”串联起来,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让李自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构图和形象创作,突然在某个夜晚萌生。此后的三个月里,他努力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但最终却无法改变。

二十余年三幅“南京大屠杀”绘画

《南京大屠杀》一经推出,迅速引起轰动。十多年来,这幅巨幅画作随“人性与爱:李自建油画全球巡展”在全球六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展出,引起巨大反响。

这幅画在给李自建带来巨大名气的同时,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环球巡演的经历,激起了我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我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让我决心用自己的力量,无私地奉献。”

2000年12月13日,星云大师与李自建将这幅画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永久收藏。由于《南京大屠杀》在收藏之列,新一轮的“人与爱·李自建油画全球巡展”将缺少这幅重要作品。经过深思熟虑,李自建决定重新绘制《南京大屠杀》。2013年,在经过三年全国24个城市的公益巡回展览后,2003年完成的《南京大屠杀》(第二稿)被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当李自建决定在长沙建美术馆时,他曾考虑为美术馆画第三幅《南京大屠杀》。

相比于初稿的213cm×290cm、二稿的235cm×336cm,留在长沙的《南京大屠杀》尺寸已经达到了445cm×315cm。“其实每次画都极其痛苦,那种怨恨和心痛让人心碎。但这也是我灵魂一次次被洗礼的过程。”当时建馆资金紧张,李自建就暂时放下了其他商业画作的创作,全身心投入到创作这幅巨作中。考虑到这幅画不会再展出,尺寸就尽可能地加大。为此,美术馆设计时特意改变了展厅的高度。于是,这幅2015年完成的、规模最大、更震撼人心的《南京大屠杀》成为了李自建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南京大屠杀传递正义的力量

南京大屠杀历史随着“人性与爱——李自建油画全球巡回展”的开展而逐渐被人们熟知。

但作品在展出期间,却遭到了阿姆斯特丹、纽约等地日本右翼势力的强烈阻挠和打压:因为坚持要展出《南京大屠杀》,日本东京都艺术中心于1999年取消了在日本的展览;《南京大屠杀》在阿姆斯特丹被禁时,马来西亚媒体在报道时,由于失误,报纸把画作的作者李子建误写成了李子兴,而马来西亚恰好有一位名叫李子兴的画家。李子兴因担心被恐吓、威胁甚至追杀,上诉至法院,要求媒体赔偿损失和保护费。

李自健一直想在日本办画展,但未能如愿,这让他感到遗憾。不过,李自健也在日本看到了正义的力量。日本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看到这幅巨幅画作后感慨道:“看着《南京大屠杀》,我的心脏一瞬间停止了跳动,心里流泪了,心里火烧火燎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日军极其残忍野蛮的行径……”应池田大作的邀请,李自健去了日本。东京创价大学的4600名大学生起立鼓掌。这一幕让李自健泪流满面,“这让我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这样的悲剧绝不能再发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努力自强,这就是我们的声音!”李自建说。

南京大屠杀不容否认

——揭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9件一级文物亮相

据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13日正式启动新版南京大屠杀历史展。新展览包括9件一级文物,记录下不容篡改的惨烈历史。

《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纪念相册》:收录原始照片326张,记录了日本侵华军从进攻上海到占领南京在华活动的全过程。

日本花瓶:日本陆军兵工厂为纪念“南京沦陷”而专门制造的。

易安华瓷像:南京城守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少将易安华英勇牺牲,景德镇特意制作了易安华瓷像。

《屠戮·活佛》油画:由旅美画家李子建先生创作,真实再现了1937年日寇在南京犯下的大屠杀。

《局外人目睹的日军暴行》:首次向世人完整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宋有贵、宋扬的《安居证明书》:大屠杀后,日本为加强对南京的控制,南京特务机关向民众发放《安居证明书》。

红十字安葬用品明细发票:是红十字会组织安葬活动的实物证据,由当时参加安葬的南京市民郭学根保管。

谷久夫死刑判决书草稿:法院院长石美玉保存的谷久夫死刑判决书草稿,是石美玉之子石南阳于2003年捐赠的。

《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大屠杀》英文原稿:1997年,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写出了震惊世界的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大屠杀》,她留下的唯一一份英文原稿被其母亲捐赠给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做新时代革命战士

国庆节期间中南大学举办党课

鼓励学生勿忘国耻

长沙晚报讯(记者 徐媛 通讯员 王宣)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昨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向学校国防生、强军计划研究生、退役大学生作了以《投身强军大业,做新时代革命军人》为主题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这堂生动的“党课”,激励同学们勿忘国耻,争当强军先锋。同时号召全体中南学子珍爱和平,争当改革振兴的实践者。

高文兵在报告中讲述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军事故事,回顾百年来“弱军弱国”的屈辱历史,分析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解读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引起中南大学学子的广泛共鸣。“新时代的强军,是百花齐放比去年更艳丽的壮丽,是山河大计的艰辛,是铁甲洪流奔向星辰的精神。”中南大学国防生郝伟龙表示,将坚定相信、不负历史重托,以紧迫感投身到强国强军的伟大征程中,为实现强国强军梦谱写自己的篇章。

南京大屠杀

幸存者说

“12月13日早上,我亲眼看到姑母陈宝珠在家中被杀害。12月14日早上,我父亲陈怀仁在承恩寺附近被抓获,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我听说他被日军枪杀了。在我父亲和姑母去世后,我的祖母、姐姐等几位亲人也在动乱中相继去世。”

——陈德寿(85岁)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片火海,我跑出去的时候,弟弟离我只有几十米远,日本兵不让我把他背出去,我看着火烧了一会儿,后来就没了哭声,弟弟是被烧死了。”

——岑洪贵(93岁)

“日本右翼至今不承认大屠杀!历史是人们亲身经历的,我们要有勇气承认自己做过的事,不承认就会重蹈覆辙。不正视历史,何来和平?日本政府,你至少欠我们这些老人一个道歉。”

——葛道荣(90岁)

【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油画背后的故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品味国学经典手抄报,感受中华文化的宁静与祥和 下一篇:二十四孝之怀橘遗亲:是孝顺还是盗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