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怀橘遗亲:是孝顺还是盗窃?

更新:06-09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我们有许多古书传播错误的观点。

古代启蒙书籍《二十四孝》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举个例子,看看这本古老的启蒙书籍,看看它到底讲了什么。

《二十四孝》里有一篇故事叫《提柑送亲》,故事是这样的:

三国时期,吴国有个人叫陆绩,六岁那年,陆绩随父亲到九江拜见袁术。

袁术拿出橘子给他们治病,陆绩趁袁术不注意,偷偷将两个橘子藏在怀里。

临走时,橘子滚落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道:“你到我家做客,还偷我的橘子?”

陆绩回答说:“我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带一些回去给她尝尝。”

袁术恍然大悟,陆绩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便对陆绩赞不绝口。

这个故事被收录于《二十四孝》之中,成为中国古人的启蒙读物,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推崇的对象。

可是从来没有人质疑过,陆机到别人家里做客,偷了人家的橘子,这叫什么?

这才叫偷窃!

但是,只要是为了母亲而偷,偷窃罪就一下子变成了正义行为、英雄事迹。

陆机偷人家的橘子,受到亿万人民的称赞。

这就是我们的古人所接受的启蒙教育。

不管你是小偷还是盗贼,只要你给你妈妈偷吃的,就不叫偷,这叫孝。

只要你是孝顺的,你可以偷,你可以抢,你可以杀,你可以烧。

只要你的动机是好的,那么你就可以做任何需要做的事情。

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你可以做世界上所有坏事,你仍然是英雄。

一桩桩件件,偷得入室的故事,成为古人的启蒙教育。

你觉得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古人的三观能健康吗?

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出自《二十四孝》,叫做《为母葬子》。故事是这样的:

晋朝有个叫郭巨的人,郭巨生了一个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这个孙子,总是舍不得吃饭,把身上仅有的食物都留给了孙子。

郭巨对此深感不安,认为抚养这个孩子必然会影响自己对母亲的赡养,于是郭巨和妻子商量说:

“儿子死了可以再生一个,死了不能让母亲复活,还不如把儿子活埋了,省点粮食养活母亲。”

于是郭巨就挖了一个坑,把自己的儿子活埋了。

一名男子,身上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他没有努力挣钱来赡养母亲和儿子,而是选择挖坑活埋自己的儿子。

古代有这样的教育,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难怪鲁迅曾撰文写道:

“我打开史书一看,史书上没有日期,每一页都歪歪扭扭地写着‘仁义道德’三个字。我反正也睡不着,就仔细地看了半夜,才看清字里行间的意思,整本书都写满了两个字:吃人。”

《二十四孝》这本书中类似带有扭曲价值观的说教故事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家长在为孩子启蒙教育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并非所有的“古书”都有用。

很多“古书”其实已经不符合我们的时代了,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课外读物不加选择,让孩子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我想也许不是一件好事。

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各大城市正在举办以读《弟子规》为例的所谓“儿童国学启蒙班”。

一旦被灌输了一些错误的信息和观念,以后就很难改变。

就好比一张白纸,一旦涂上黑色,就很难擦掉。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肯定有精华,但是也有很多糟粕,比如鄙视商业,仇视富人,这些也是不健康的思想。

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甚至遭受百年欺凌,与传统文化对工商人才的轻视有关。(轻视工商则工商不发达,工商不发达则国家不强大。)

我们还应该注意不要从小就向我们的孩子灌输这些错误的观念。

结尾

各位书迷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写到这里,如果你们觉得这篇文章有趣又有参考价值,请帮我转发给更多的朋友,希望更多的人读历史能有所收获!

粉丝们,你们有什么想对老冯说的,请留言,老冯一定会尽力回复的!你们的每一条留言我都会认真看的!

老冯电子文集,每卷约200页,每卷约30篇文章,PDF格式。以下是书籍列表:

冯雪荣讲经济常识

《冯雪荣谈世界》系列五册

冯雪蓉散文选辑(四册)

世界的真相其实很有趣

冯雪蓉杂文一套两卷

《冯雪荣谈历史》全五册

日本为何侵略中国

无法承受的真相

隐藏的力量

冯雪荣谈财富、世界观与自由

北洋时期的个人经历:从民国到内战

《中国历史概论Ⅱ》

一些书的封面

电子版合集共24张,原价近千元,粉丝优惠价仅需199元。

【二十四孝之怀橘遗亲:是孝顺还是盗窃?】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油画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探究古文中西的含义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