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学学习和普及十分盛行。孩子们正在上汉语学习课程。学习礼仪、茶道、书法。对于成人,有中国研究课程。学思想,学道法,学修行。
那么什么是汉学呢?估计很多人还没有一个完整正确的概念。
广义的国学包括一切中国传统文化,如绘画、武术、建筑、风水、易学、经典、古籍等。
狭义的汉学是指以先秦时期百家思想(主要是儒、道、武学、法学、墨学)学术思想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首先我们来说说国学史。
“国学”这个概念从汉代就有了,但当时的国学并不是指意识形态,而是一个实体,类似于今天的公立学校。从郡县到国子监,再到后来的国子监,统称为汉学。
清末,“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国学”概念逐渐形成。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学术”的定义相对立。
民国时期,国学已代指儒家思想,国画、武术、京剧、中医均被称为“国粹”。也就是说,思想以外的具体事物都体现在“表象”上。这一定义似乎过于片面和限制性。
我们聊了汉学的大致渊源,但对汉学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它只是表明一般定义过于字面意义。因此,目前学界对于汉学的定义存在很多争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智者也有不同的看法。
我来告诉你我是如何理解中国研究的。
简要概括了“国学”这一广义概念所包含的思想和道德传统。更详细地解释,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而上学方面,它与“孝”无关,而是与“道”有关。比如武术中的“止战”思想、中医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国画中的“留白”区域等。
几千年来,有人想过入道,有人想过达道,有人想过用道。道文化有“身”、“形”、“用”三个方面。有人可能会说,“道”不是指以老子、李耳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其他流派与道无关。这实际上完全是历史错误。看看孔子的著作,看看哪个学派讲道。 “道”?春秋战国时期,有成百上千的思想家在研究“道”,有的只想“入道”,有的则只想“得道”。有的则想着“用道”。
早晨听道,晚上就会死。
遵循道的人永远不能离开,但无道也可以离开。
“道”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而是对整个宇宙规律的形而上概括。道家、道家只不过是“道”这个名字的衍生词。所以我们要研究汉学,有数百个门派要研究。因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根基就在这里。
顺便问一下,你对国学有深入的了解吗?痴迷于“外表”的现代孩子还认为书法、国画的形式内容真的叫国学吗?事实上,这些问题离中国研究的门槛还很远。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什么是国学大师,什么是国学易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