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诗人黄巢:以诗托志,欲换新容替代旧貌

更新:06-10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菊诗”黄巢因有《菊论》和《落菊》两首菊诗而得名。其中《菊论》有“来世若为玉皇大帝,赏桃花共开”和《落菊》有“等到秋天九月八日,我花开,百花皆死,香火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句。尤其是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把这首诗推崇普及到了普通百姓。

黄超

黄巢年少成名,才华横溢,却屡次考中落榜,学识无处施展,激情无处释放,雄心壮志无处施展。从这首诗中,我们便可窥见一斑。诗中借菊花抒怀志向,以犀利豪迈的笔法,磅礴壮阔的气势,抒发了充盈天下的雄心壮志。

有一种天下唯我独尊的英雄气概,有一种推陈出新的伟大理想,有一种渴望革命破旧立新、一统天下的胜利憧憬。正是这几句诗,让世人回首黄巢那凌厉的英雄气概,还有他那充斥天下的伟大抱负!他确实是一位“英雄”。

通过对诗文的分析,我们还得出结论,黄巢虽然怀有改变当时社会格局的伟大理想,但急功近利,不筑高墙、不积蓄粮食,也没有文治,唯有武功,一生残暴嗜血。其残暴程度在《旧唐书·黄巢传》中有描述:“贼怒市中百姓迎王军,遂下令清城,将男丁童男尽杀,血流成河。”更为恐怖的是,黄巢用机械化的手段,将活人碾成粉,作为军粮。史载:“贼擒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捣磨堡,有数百根巨杵,将人放进去活活碾死,连骨头一起吃,毒害之重,甚重。”

黄巢起义

据有关专家统计,黄巢大军围攻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一年的时间里,可能就吃掉了三十多万人!虽然史书夸大了义军的恶行,但黄巢吃人、滥杀无辜应该是真的,其行为十分疯狂。称他为恶魔一点也不为过!

人总是有两面性的,黄巢虽然残暴,是个杀人恶魔,但他也为中国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消灭了“宗法制度”这个困扰中国古代社会600多年的“毒瘤”,改写了中国1000多年的历史。

第二部分:贵族制度的基本信息

什么是宗族?又叫世家、世家、家世。世家是家世和家谱的结合。大家都知道家世是有功的家族,一般指家世和家谱。简单来说,世家就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在大家熟知的《三国演义》中,袁绍就是“四代三官”,是世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过着醉生梦死生活的贵族家庭

世家大族是封建地方阶级特权的体现,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因各种社会原因而产生的怪胎,也是集知识、权力、名望、关系、财富,甚至军权于一身的恐怖群体。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话叫“没有千年王朝,但有千年世家”。

主要特点:选拔任用官员,免除徭役,以门第婚姻,相互通婚,“士绅与平民之差,天成”。

形成时期:贵族政治起源于汉代,在魏晋时期达到鼎盛,在东晋和南北朝初期确立并兴盛,最后在唐末五代时期彻底消失,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古代有10个顶级世家,当然首先要排除“孔家”,这是一个存在了2000多年的家族,只是象征性的存在,并不能真正掌握权力。这里我们重点说说隋唐时期的“五姓七大家”。

“五姓七大家”:“五姓”是指李、崔、陆、郑、王。 “七大家”是指陇西、昭君、清河、博陵、范阳、荥阳、太原。 即李陇西、李昭君、崔柏龄、崔清河、卢范阳、郑荥阳、王太原。

1、陇西李氏。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总人口近亿。秦始皇设立陇西郡,李氏始祖李冲为第一任陇西郡守。西汉飞将李广、秦国名将李信、唐朝李世民、李隆基等名人均出自这一带。有“天下李氏,皆出自陇西”之说。

2.昭君李氏。昭君李氏是李氏家族的第二大支系,其祖先是战国名将李牧,曾两次率兵伐秦。古代历史上,昭君的建立始于东汉,之后历朝历代均有保留,治所位于今河北省赵县。

3、博陵崔氏。历史上崔姓主要源于姜姓,始祖相传为姜太公,山东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为崔姓发祥地。有意思的是,唐初官员修《氏族志》时,按习俗将崔氏列为第一姓。唐太宗知道后大怒,下令将皇室李氏列为第一姓,皇室长孙氏(以长孙无忌为代表)列为第二姓,崔姓及其他山东贵族列为第三姓。正如宋代编纂《百家姓》时,赵姓为第一姓。

4、清河崔氏。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崔氏是春秋时期齐国贵族之一,西汉时居住在清河县。南北朝时期,清河崔氏崔浩在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时期任职,被后人誉为“南北朝第一兵家”。

5、范阳吕氏。范阳吕氏是姜氏后裔,齐国后裔,因封邑鹿邑(今河北涿州)而改姓吕。其始祖吕贽,东汉著名儒生,为历史上孔庙供奉的二十八大儒之一,被列为中华民族古圣先贤。吕氏仅在唐代就出过八位宰相,被誉为“北国之冠氏”。

6、荥阳郑氏。荥阳郑氏的祖先可追溯到周宣王封郑国,旧地荥阳(今河南郑州)为郡。东汉末年逐渐发展为名门望族,后历经历史变迁,至隋唐时期仍为名门望族。

7、太原王氏。在古代历史上,王氏也是一个大姓,现在人口仅次于李氏。有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两大家族。唐初,太原王氏因为和陇西李氏关系密切,势力更大。太原王氏的沃土,最终孕育了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等一批顶尖诗人。另外,唐高宗的王皇后也是太原王氏出身。

这七大世家享有特权,掌握政治权力,世代为官,等级森严,门第显赫,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和影响力。他们通过联姻联合起来,相互扶持,形成了庞大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比如,读书在当时是垄断性的,绝大多数穷人读不起书,也读不起书。此外,由于社会对世家的向往和追求,隋唐时期的男子以娶“五姓七姓”女子为荣,哪怕和豪门有一点点关系,也感到特别自豪。就连李世民也想嫁给世家,却因为母亲是鲜卑人,有胡人血统而被拒绝。可见,当时的世家已经脱离了普通百姓乃至当权者,成为一个自成一体的个体。 就如同印度被雅利安人肢解、划分种姓一样,成为了社会的疾病和癌症。

第三部分 宗族制度消失的原因

南北朝后期,世家大族逐渐衰落,除了皇权受到压制,授以没有实权的重臣之外,根本原因还是世家大族自身的腐败。

1、皇权压制。宋、齐、梁、陈之后,乔、吴两族不断遭受皇权的打击,至陈朝时,其社会威望、政治影响力、人才实力都已大不如前,但仍保持着强大的社会势力,始终制约着南朝中央政权,但实际的军权、政治权已不在其手中,他们正走向灭亡。

2、科举。科举制度建立于隋朝,但在唐朝初期,通过科举选拔的考生只有10%左右,这个比例根本无法撼动世家大族的地位。而且,科举官员要从九品最低的官职往上爬,而世家大族往往从四品、五品开始。就好比“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世家大族生在罗马,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所以,“早上种地,晚上进皇帝的殿堂”在唐朝只是小说世界,现实世界冷酷得多。但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宗族制度逐渐弱化,虽然宗族制度仍然存在,但平民百姓通过科举考试,可以逐渐进入朝廷当官、参与政治,最终在政治和法律上消灭了宗族制度。

科举

3、衰败没落。在世家制度下,世家子弟凭借出身就能当官,世代把持高官职位。早期选官要看脸,说你有能力,你就有能力。长期得不到努力,导致志向不高,生活悠闲,不屑政事军旅,不能给政权输送大批人才,就像清末八旗子弟一样,腐败透顶。

4、战乱。从东晋到晚唐,战乱频仍,局势动荡,政权更迭,丧失了治理国家能力的世家大族根本无力应对,只好把实际事务交给非世家大族的官员。尤其在军事领域,无能只会是赵括空谈的翻版,这直接导致世家大族逐渐丧失了实权。

安禄山之乱

5、社会发展。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世家大族赖以生存的庄园模式变得难以维持,加之政治经济权力的弱化,造纸术的发展,书籍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平民百姓有了读书的机会,动摇了世家大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世家大族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排版

6、黄巢被消灭。虽然由于镇压、科举制度、战乱等原因,贵族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最终消灭他们的,还是那一代的“英雄”——“菊花诗人”黄巢。

黄巢进入长安之后,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权,输出自己的秩序,也十分重视宗族,想要得到他们的支持。然而长安城却被政府军和叛军多次劫掠,几度兴衰。这最终导致黄巢实施了长安大屠杀,也就是所谓的“清城”,而宗族大多在“两京”一带,也是屠杀的对象之一。黄巢在长安杀了多少人不得而知,但当时长安及其周边地区总人口约160万。经过三次屠杀,长安周边已无人问津,曾经繁华、万国来朝贡的长安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百姓的尸体成堆,关中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瘟疫,肥沃的渭河平原多年荒芜。 这是人类的灭绝、文明的践踏。

黄巢灭长安

与此同时,黄巢采取了更为残酷的手段,将长安城内所有能写诗的人全部杀掉,将识字的人全部强迫做苦役。这不仅是肉体的彻底灭绝,更是对宗族及其关系网所垄断的文化教育的破坏。即便屠杀之后还残存着一些宗族精英,他们也只能取得个人的功名,而无法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更无法垄断政治、金融等资源。黄巢一举将宗族彻底屠戮、连根拔起,彻底消灭了存在了几百年、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宗族制度。

第四部分:宗族制度为何无法再建立和延续?

为什么黄巢消灭后,世家大族制度就无法再形成关系网了?关键是权力的博弈,也是多党斗争的结果。“百姓多争,豪门多谋”。首先,皇帝要用最听话的政治力量,所以会注重通过科举选拔官员,科举成为制约世家大族的新的制度力量。其次,读书成本的降低和普及。以前读书都是世家大族垄断的,除了限制贫民读书,还有读书成本太高的原因,所以政治精英大多由世家大族培养。但从唐代开始,印刷术普及,特别是宋代以后,书籍成本足够低廉,活字印刷技术的提高,促进和普及了读书。“朝为农夫,暮为帝王殿中”从小说世界走向了现实世界。 最后,世家被消灭的主要原因是世家完全与王朝绑定。黄巢起义不仅重创了唐朝,也摧毁了世家。新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得世家垄断财富和知识,很难再重复昨天的故事。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文人时代。

第五部分 结论

世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六百多年,兴起于西汉末年,历经东汉、曹魏、晋、南北朝前期,南北朝末年逐渐衰落,在最强盛的时候,世家和皇帝一统天下,朝廷里都是世家子弟。可以说世家制度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它并不符合中国历史正常的政治结构,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表现得极其出色。

虽然科举制度、士族兴起、皇权增强,导致世家制度逐渐衰落,但其传奇经历仍为后世所津津乐道。世家制度在晚唐彻底消失,但其社会观念仍影响了无数人,令无数文人骚客唏嘘不已。

【菊花诗人黄巢:以诗托志,欲换新容替代旧貌】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成都:历史名人墨客的寓居之地,留下众多传世诗篇 下一篇: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及时补救,避免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