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菊花是悲剧里的道具。
但在很久以前,菊花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
那一年,2B在铅笔界还默默无闻,茫茫天际的那口井还未干涸……在黄朝的眼里,菊花只是一种花,没有任何损伤。
多年后,宋江英俊地站在梁山寒冬,纵然他孤独如烟花,却还是会无缘无故地想起那个醉醺醺的午后。面对斑驳的墙面,穿着解放鞋,穿着破烂的棉袄,他曾怀着站得高尿远的雄心写下了下面这首诗:“若有一日我志得意满,笑黄巢胆小。”
打开《水浒传》,我们可以发现宋江等人曾经刻意模仿黄巢,做出杀人灭口甚至杀村落之事。其残暴无耻,颇有黄巢作风。不过,和黄巢相比,宋江根本不值一提,当然,这只是指杀人而已。
如果说黄巢是一个连环杀手,那么宋江就只是一个杀人犯。
宋江
幸亏宋江与黄巢不在一个时代,不然胆小胜英雄的宋江一定会说黄巢不够男人味,这种带有人身攻击的言论,必然会引起双方粉丝的网络PK、口水战,暴力冲突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宋江作为资深文艺青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一点也不奇怪。哪个失意青年没有抒发过自己未竟的志向?黄巢也会写,而且写得更霸气。你没看过他高考落榜后写下的千古霸气之作——《落榜菊诗》吗:
当九月八日秋天到来的时候,我的花就会绽放,而其他的花都会凋零。
香火气息弥漫长安,整座城池金甲。
菊花如孤傲的文人或隐士,是中国文人从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中继承下来的精神。他们一边品茶、一边酿酒,闲适的心情展露无遗。黄巢偏爱菊花,但他用另一种方式诠释菊花——一触即发的冷酷、杀气腾腾、直指山河。
据说黄巢是个少年天才,八岁就能写出古典诗篇《菊花论》(可见他从小到大对菊花的喜爱程度):
院中西风吹,花蕊冷香,蝴蝶难来。
将来如果我成了玉皇大帝,一定好好奖励这些桃花,让它们一齐绽放。
父亲读了诗后很是惊讶:“你真是个好孩子,看来你是出人头地的好人选。”黄巢也同意他的说法。他学习刻苦,语文、数学、英语都十分优秀,政治、历史、地理、生理、化学也都不错,从小学到高中年年都是班长,还获得过“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称号。再加上他的诗文写得好,在唐朝那个重视“诗才”的黄金时代,他应该能考上名牌大学。然而让黄巢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没考上。更让黄巢气愤的是,他连续几年参加中考,每年都是没考上。终于有一天,他仿佛顿悟了,心想:一定不是我自己的问题,是唐朝的垃圾教育制度埋没了人才。
黄巢是富二代,家族几代都是商人,靠卖盐为生,收入颇丰。但在唐朝,私盐贩卖是血腥的买卖,是必须转入地下的犯罪行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黑社会的地下生意,是黑社会干的犯罪。
因为家族从事非法生意,黄巢家族其实在黑社会背景很强大,相当显赫。黄巢本人要和那些亡命的盐贩子打交道,经常和官府斗争,所以黄巢的武艺很强,弓剑马箭样样精通。
黄巢起义
历史上,农民为了毛泽东起义,往往是为了:粮食!
谁吃饱喝足了就没事干了,谁还会去乱搞呢?只有快饿死的时候,才会想到找一条活路。当时唐朝政府腐败,赋税繁重。黄巢感叹:这是怎么回事?我高考落榜,不让经商,又遇上灾年饥荒,这是要我死啊!于是他大怒,组织军队,希望用武力推翻唐朝。
乱世出英雄,当然也出懦夫,黄巢这个混混,举起大旗,向岌岌可危的大唐王朝发动了战争。
黄巢在历史上留下了诗意的名声和诅咒,因为他的手上沾满了太多的鲜血。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更令人恶心卑鄙的是,他因为军队缺乏物资,下令屠杀数十万无辜百姓,并建造绞肉机,以人肉为食。
黄巢军队不是食人主义的鼻祖,但却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恐怖的食人事件,所以非常色情、暴力。
黄巢军队被逼至今两广福建一带,据说在那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连外国人也不放过,屠杀了阿拉伯、犹太、波斯等洋商12万余人,以至于他当时被列为国际一级恐怖分子。
古代南方是疟疾疫病之乡,常年酷热难耐,当地人久居其中,习以为常,不少犯了罪的官员被送到那里,禁不住大喊:我要空调!我要空调!
一般来说,你被流放到那里,就等于皇帝在对你说:去死吧,我不想再看到你的脸了!不像今天,有些人主动辞去官职,南下创业,还过得挺滋润。
回到正题,黄巢的军队中,很多都是北方人,在广东连年瘟疫,兵败将尽,财源广进,早晚会花光所有的财富,钱财被抢走,百姓被杀,一点也不好玩。黄巢心想:这么荒凉的地方,我怎么能久留?一定要北上重建国家,等待下一代。
后来,黄巢率军北上,仍然像以前一样杀人不眨眼、焚烧房屋,毫无羞耻。
黄巢始终无法理解一件事:火烧阿房宫的项羽显得很冷酷、很傲慢,而火烧长安的他自己却显得很虚伪,处处受人谩骂和羞辱。
黄巢的诗目前存世的共有三首,其中一首名为《自画像》——“犹记得那年飞天草上,披着铁甲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认我,我独自倚栏看夕阳。”据专家介绍,这首诗的意思和用词,都是模仿唐代诗人元稹的《智度公二首》,黄巢一生从未出家过。
晚唐诗人林宽曾有诗云:“莫说马背上得天下,自古英雄无不善诗。”不信你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模仿黄巢,写过一首诗,叫《菊花诗》:
当所有花儿都盛开时,我不会绽放。如果我这么做,它们都会被吓死。
我要全身披着黄金铠甲,和西风一战。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为了研究二战后的日本,写了一本广为流传的著作《菊与刀》,其中对日本人的性格有一段经典的描述:
“菊花与刀剑,是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东西。日本人既崇尚武力又爱美,既野蛮又文明,既顺从又不甘受人支配,既忠诚又奸诈,既勇敢又胆小。日本人这种极其矛盾的性格,以一种莫名奇妙的方式,不可思议地统一起来。他们很愿意做别人眼中的天使,但当别人无视他们的缺点时,他们就会投入罪恶的怀抱,成为魔鬼。”
考虑到黄巢一生的所作所为,将上段破折号后面的“日本人”一词替换为“黄巢”,并没有任何不协调的感觉。
那一年,在黄巢眼里,菊花其实只是一种花而已,他左手捧菊花,右手拿刀,既是文艺青年,又是残暴大叔。
如果真的可以穿越,黄巢最想去的地方大概就是明朝和现在,因为在明朝他可以告朱元璋抄袭(好像风险挺大)。
如今,他可以堂而皇之地向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导演)索要版税。
【周杰伦菊花台与宋江水浒传中的菊花有何不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