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 3~6 岁孩子选择合适的国学书籍?留意这 5 个点

更新:06-10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下面的文章重点跟大家分享如何为3至6岁的孩子选择适合的国学书籍?

如今人才济济,国学启蒙书籍随处可见。对于工作繁忙的家长来说,往往没有时间去研究哪个版本好,哪个版本不好。其实,在选择国学启蒙书籍时,只要注意以下5点,就很容易选到好的国学启蒙书籍。

1. 书不宜太厚

给孩子选书不是像买水果一样,以为越大越好。相反,太大、太厚的书,大人和孩子拿着久了都会很累,另一方面也会给部分孩子造成压力。我们给孩子进行中国文化启蒙,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所以不要急于求成,以为内容越多越好。

比如我家有好几套中国古典书籍,包括《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等,书架上都摆着,但我和孩子最喜欢、最常拿出的只有两套,因为比较轻,所以都是分开的,看完一本再换另一本,换的过程中很有成就感:这么快就看完了一本书!(就是这种感觉)

2.图片精美,主题贴近

古诗词的图画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欣赏,二是提醒。所以给孩子选择古诗词书籍时,不能忽略图画。所以,关键是要让图画好看、有针对性。那么有人问,什么是美?这不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吗?

其实只要坚守一个原则就行,相似原则,也就是图片中提到的场景或物体和现实世界越相似越好,至于人物,至少也要符合主流审美,过于夸张、丑陋的画面一定不能给孩子看。

所谓的针对性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我们在给孩子讲授中国文化、复习的时候,都会用到插画。真正好的插画会在孩子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看到图画就会记住书上的内容。

比如李绅的《怜悯农民》中有这样一副画面:两个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里锄草,豆大的汗珠从他们脸上滚落,滴进秧苗下的泥土里。这不就是农民中午在田里锄草,汗水滴进秧苗下的泥土里的情景吗?

3. 提供翻译

虽然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的时候都会背这些古文,但据了解,大多数人都表示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所以,给孩子买一些有翻译的中国文化启蒙书比较好,这样我们给孩子编故事的时候就可以参考翻译了。

4. 带注音

有注音符号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我们误导孩子,比如遇到同音字或者生僻字,我们可能就按照自己的印象去读,而我们记住的不一定是对的。

记得有一次我陪孩子读刘禹锡的《乌衣巷》,在乌衣巷口夕阳西下时,我以为书上写错了,就对包爸说:你看,这本书的拼音错了。后来,为了保险起见,我在网上查了几个权威网站的答案,才发现现在的语文教科书已经把它改成了“xie”,而不是我们小时候读的“xia”。

5. 不要选择太旧的书

很多人对古书情有独钟,比如我儿子的父亲,他去图书馆的时候,喜欢借一些古文言文,带回家看。但是那种书真的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那种书一般没有拼音,即使有拼音,有些也是老调重弹。

选择一本适合孩子年龄的好书很重要,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给 3~6 岁孩子选择合适的国学书籍?留意这 5 个点】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山重水又复 解析古诗游山西村,领略农村淳朴民风与绝美风光 下一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揭示竞争中第三方获利的成语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