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简单的儿童成语故事
铁棒磨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经常逃学,流浪街头。
有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他在街上闲逛着,四处张望着,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城外。温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曳的花草,让李白不禁感叹:“这么好的天气,整天窝在屋里读书,未免也太无聊了。”
走着走着,看见一间简陋的小屋门口坐着一位白发老妪,正磨着一根棍子般粗细的铁杵,李白走过去问:“老妪,你在干什么呢?”
“我要把这根铁棍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磨。
“绣花针?”李白又问:“就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那么粗,何时才能磨成细小的绣花针呢?”
老妪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磨成绣花针,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你这么老了?”
“只要我比别人努力,就没有我做不到的事。”
老妇人的话让李白感到汗颜,回家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2.最简单的儿童成语故事
每天都在改变主意
宋代时,有一个人在家里养了大量的猴子,大家都叫他朱公。朱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听得懂他的话。因此,他对这些能听懂人话的小动物更是宠爱有加,常常减少家里的粮食配给,以满足猴子的胃口。
有一年,村里闹饥荒,邹先生不得不减少猴子的食量。但他又怕猴子不高兴,就先跟猴子商量了一下,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给你们四颗果子,好不好?”猴子们一听食量减少,纷纷站起来,龇牙咧嘴,一副很生气的样子。
猴子们见状,立即改口说:“这样吧,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给你们三颗,够你们吃了吧?”猴子们一听早上的食物量从三颗增加到四颗,以为食物增加了,一个个高兴地趴在地上,不再吵闹了。后来人们就用这则寓言来比喻,如果一个人优柔寡断,说话不守信用,或者一个人经常改变主意,过一段时间又改变主意,我们就说他“反复无常”。
3.最简单的儿童成语故事
通过模仿他人学习走路
据说两千年前,燕国寿陵有一个年轻人,他衣食无忧,相貌也算一般,但是缺乏自信,常常无缘无故地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他穿得更好,吃得更可口,姿势更优雅。他看到什么就学什么,学到什么就扔掉什么。虽然他不停地做新的东西,但是他永远做不好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家人劝他改掉这个坏习惯,但是他认为家人管得太严了。亲戚邻居都说他是熊孩子,他根本不听。时间长了,他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这样走路,他越看越觉得自己的走路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在说笑,听见有人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美。他一听,赶紧上前一探究竟。 不料那些人看见了他,哈哈大笑,走开了。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究竟有多美?他无法想象,这也成了他的难题。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去了遥远的地方邯郸学走路。到了邯郸,他觉得一切都是新奇的,令人眼花缭乱。他看见小孩走路,觉得活泼美丽,就学着他们;看见老人走路,觉得稳重,就学着他们;看见妇女走路,摇曳生姿,亭亭玉立,就学着他们。就这样,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连走路都走不动了,路费也用光了,只好爬着回去。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比喻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而且也丢掉了自己的优点和能力。
4.最简单的儿童成语故事
杯弓蛇影
此成语出自东汉,应劭《风俗意》云:北壁上悬有红弩,照杯而光,形似蛇,宣王虽惧,但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臣请主簿杜宣喝酒。酒宴设在厅堂,北墙上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的折射,弓的影子映在酒杯里。杜宣看见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里爬动,当即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县令是他的上级,又是特意请他喝酒,他不敢拒绝,只好咬着牙喝了几口。仆人又给他倒了酒,他便借口拒绝,起身告辞。回到家,杜宣越发怀疑自己刚喝下的酒是一条蛇,他感觉那条随酒入胃的蛇在胃里爬动。他感觉胸腹疼痛异常,难忍,吃饭喝水都很困难。
家人立即请医生治疗,可吃了很多药病情却不见好转。
几天后,英辰因为有事到杜宣家里,问他为何生病,杜宣将那天喝酒时酒杯里有蛇的事情说了出来。英辰安慰了他一番,便回家了。他坐在厅堂上,一遍又一遍地回忆、思考,就是想不通杜宣的酒杯里怎么会有蛇。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到了杜宣那天坐过的地方,端起一杯酒放回了原来的位置。原来,那酒杯里竟然有弓的影子。不仔细看的话,还真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辰立即命人用马车将杜宣接了过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并让他仔细查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道:“你说的那杯里的蛇,只不过是弓在墙上的倒影而已,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奇怪之处。这下你放心吧!”
而杜宣得知事情原委之后,心中的疑虑顿时消失,很快恢复了过来。
5.最简单的儿童成语故事
熟能生巧
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叫陈尧之,他的箭术非常好。当时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射箭能手,每次都能射中目标,所以大家都很钦佩他。被大家夸奖之后,陈尧之觉得自己的箭术天下无双,于是就骄傲自满起来。
一天,陈遥志在靶场表演百步穿杨的绝活,一箭就射断了一根又细又软的柳枝,观众们都大声喝彩,要求他再来一次。这时,一个卖油的老头路过,看完后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就是技术高啊!”陈遥志勃然大怒,喝道:“老头子,你有什么技术?敢小看我?”老头子回答说:“我敢小看你,我就是几十年灌油的经验,明白了一个道理,你熟能生巧,总会找到窍门的。”说着,他从油扁担上取下一个葫芦,在葫芦口上放了一枚方孔铜币,然后高举油勺往葫芦里倒了一勺油,灌下的油顺着铜币上的小孔,像一条线一样径直流进葫芦里。 油倒出来后,他举起硬币给众人看,发现油孔周围没有一丝油迹。众人都惊呆了。老人笑着对陈耀植说:“这没什么特别的,熟能生巧。”陈耀植听了,一言不发地转身走开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衍生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意思是如果你熟悉了你所做的事情,你就能找到方法把它做得更好。
=推荐相关文件=
【幼儿成语故事:铁杵磨针,感受历史积淀的魅力】相关文章: